館藏品鑑丨宋刻本《毛詩詁訓傳》二十卷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詩經》是儒家的重要文獻之一,從漢代的“五經”之學,到宋代確立“十三經”,《詩經》始終位列其中。《毛詩詁訓傳》是傳世文獻中對《詩經》的最早註釋。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唐代陸德明的釋文

關於《毛詩詁訓傳》的作者,因為早期的文獻記錄語焉不詳,故而有毛亨、毛萇兩種說法。《漢書·藝文志》最早著錄《毛詩故訓傳》一書,但只稱其著者為“毛公”,未詳言其名。因為《漢書》、《後漢書》均談及趙人毛萇治《詩》,於是就有毛萇是《毛詩詁訓傳》著者的說法。《隋書·藝文志》就這樣著錄,後世很多學者沿襲此說。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在編纂《毛詩正義》時提出,訓詁《毛詩》的是漢代的魯人毛亨。清乾隆朝編纂《四庫全書》時,四庫館臣也根據兩則較早的文獻記載認為《毛詩詁訓傳》的著者是毛亨。一則文獻是東漢鄭玄《詩譜》所說:“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另一則是三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所說:“毛亨作《訓詁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因為鄭玄和陸璣都是研習《詩經》的學者,且所處時代距西漢不遠,四庫館臣以為他們的說法較為可靠。這一觀點,也為大多數現代學者所接受。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鄭玄像

作為經典,《毛詩詁訓傳》自漢代以來就是士子的必讀書籍。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不斷有學者對之進行解釋,使得《詩經》的詞句不會因時間的久遠而變得不可理解,同時也使《詩經》通過學者的釋讀得到新的闡發。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部《毛詩詁訓傳》就經過不同時代的三位經學家的註釋,他們分別是西漢毛亨的訓詁、東漢鄭玄的箋註和唐代陸德明的釋文。毛亨(生卒年不詳)西漢時魯(今山東曲阜一帶)人。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遍注群經,東漢末年著名經學家。陸德明(約550-630)名元朗,以字行世,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初唐時為國子博士,輯唐前諸家音釋及訓詁為《經典釋文》。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東漢鄭玄的箋註

“詁訓”是對古書中的字、詞、句的解釋。鄭玄為《毛詩》作“箋”,對毛氏詁訓隱晦或簡略之處再加以說明,如有不同見解則附列於後。陸德明“釋文”則以考證古音為主,兼辨訓釋。

根據書中的避諱字,可以推知此書大約刊刻於南宋孝宗(1163-1189)時期。書中先以“句”為單位,串講《詩經》文意;對於需要解釋的字詞,則用墨圍白文標出,註解其音、義。註釋一般先毛氏訓詁、後鄭玄箋註、再陸德明釋文,但三者接連而下,除其中鄭玄箋釋前加“鄭雲”或“箋雲”,毛氏訓詁和陸德明釋文則未加明顯標識。書中文字往往與唐代石經相合,有較高的版本校勘價值。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毛詩詁訓傳》之《關雎》

這是一部版面精巧的宋刻巾箱本,版框高14.3釐米、寬10.3釐米,而字體雋秀、印製清晰。曾經清代汪士鍾、瞿氏鐵琴銅劍樓,以及民國的陳清華等著名藏書家收藏。

馆藏品鉴丨宋刻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毛詩詁訓傳》藏書印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