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的伤口撕开来给人看

文/何初见

别把自己的伤口撕开来给人看

01

世间从来不乏看客,人类见血兴奋的本性从来没有消失,只是被道德和文明压制在人性的最黑暗处,只要有朝一日得以释放,就会显现出比动物更强烈的本能力量。

在古罗马的角斗场,每年大约有数以万计的角斗士在看台上观众的欢呼和呐喊中死亡。在近代,鲁迅笔下的看客以麻木和冷血的表情看待同类的死亡惨状。而如今,在各种高科技装备下的人心,依然抑制不住对生命的蔑视和对痛苦的嘲笑。

02

最近,甘肃19岁的花季少女,因为被老师猥亵而患上抑郁症,最终登上8层高楼,要与命运以命相搏。在从下午3点到晚上7点多这4个多小时中,她在用仅存的一点意志力与死亡抗争,而楼下的看客们,却全部站在死神一边,就像索命厉鬼,终于将这个女孩的生命吞噬。

别把自己的伤口撕开来给人看

别把自己的伤口撕开来给人看

什么仇什么怨!

原本遭受命运不公的女孩与那些人本来并不相关,就因为女孩与死神的公开抗争,激起了围观者的原始嗜血本能,所以他们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一定要吸干女孩的最后一滴血才罢休。嘲讽、鼓动、呐喊……看客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女孩死去,好安抚他们那颗跃跃欲试要亲自动手的嗜血之心

03

然而,就是这些可恨的看客,在生活中,可能是邻居眼里有爱的大叔、朋友心中仗义的知己、同学眼中善良的少年,甚或是亲人眼中胆小懦弱的同辈。为什么这些人突然间都变了,就像厉鬼,非要置无辜、可怜的少女于死地而后快?

除了原始的嗜血本能的蠢蠢欲动,还有就是人类对惨状的排斥。

人都向往自己的强大,往往越是那些不够强大的人越反感伤痛和弱小。因为这就像把他们的内心翻晒出来一样,护短的心理不是激发同情心,而会让他们恼怒于现状。

有没有发现,越是无能的人越瞧不起无能的人,在长期的压制之下,他们的心理已经不健全,不能靠理智来分辨情理和事物,只能靠外物触发,而触发的机制是靠本能的,而不是靠文明和道德的。

04

所以,受伤的人,千万不要随意在人前展示伤口,那样不但少有获得同情,反而会触发很多人的逆反心理。尤其对那些不是很亲近的人,你展示的伤口越深越惨,可能会越激发他们的嗜血本能。

好好爱自己,如果真的一个人扛不过去,找最亲近的人,在还算清醒的时候把自己交给他们。生命是美好的,但总会有找不到生命意义的迷茫时刻,在那个迷茫时刻,就让爱自己的人牵着自己的手前进吧。那些无关的看客,就像随波的怒涛,席卷一切,掩盖一切,只为奔流而疾走,对伤痛中的你来说,得失全凭运气。

人类社会靠血缘和情感组成各种小单元,就是为了大家能够抱团取暖,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求助于盲目的波涛,而是找那个最温暖的避风港。

在我看来,疾驰的怒涛就如现在的网络舆论,伤人的概率大于救人。社会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不断开放,但是你的伤口,只适于在避风港里护理和愈合。疾风骤雨也许能将你的伤口迅速愈合,但是可能会带走你的性命。

集体无意识,只能带来一场狂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