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十年前,王石豪言壯語:“萬科永遠只做住宅地產,最後一套住宅將是萬科蓋的。”

那時的王石不知道,10年後的今天,鬱亮憂心忡忡地說,“萬科要拋棄房地產!”

正所謂,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2018年,烈火烹油、狂飆突進的樓市,簡直已成為大家眼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如今七月已至,唱空之聲,已漸漸成為了合唱。萬科,當然也不會缺席。

6月29日萬科召開股東大會,會上傳出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萬科要“拋棄房地產”!

當天,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憂心忡忡地說,

十年後萬科還是房地產公司的話,那真的很慘。我現在在琢磨,我們各地的公司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

萬科未來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未來想到萬科,想到的應該是美好生活,不是幾棟房子。

緊接著,鋪天蓋地的“萬科拋棄房地產”報道刷屏而來,給大眾帶來的焦慮感不亞於世界盃的“點球魔咒”!給人一種岌岌可危的急迫感。

只有幾位圈內好友放佛洞悉一切地拍手叫好:

萬科這波營銷姿勢可謂漂亮!

是啊,一個股東大會,不花一分錢,霸屏各大媒體的頭條,就連一向不愛追熱點的我,也開始跟個風,點個評,這個做法可謂高明!一招虛張聲勢運用得爐火純青!套路簡直666!

而關注萬科的都知道,早在2017年11月,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就在萬科年度媒體交流會上首次提出:要做“美好生活場景師”,來匹配其城市配套服務戰略

換言之,萬科早已提出,自己不再是一家房地產企業,而是城市配套服務商,是城市美好生活創造者。

此次萬科“拋棄房地產”也只是堅持轉型升級“美好生活服務商”戰略部署,是萬科對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的具象化表達,離不做房地產還是相去甚遠!

不需要過度解讀。萬科還是那個萬科。美好生活場景師的萬科,只是把售樓部變成了美好生活家。

不變的是,“美好生活家”的小姐姐小哥哥們還是那些穿著工裝、化著淡妝的置業顧問;不變的是,她們還在指著不遠處的沙盤,給你講未來美好生活的場景……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這並不是房地產第一次玩“營銷套路”。

這令我不禁想到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的“保利是個P”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2015年4月15日11:08,“中國好粗口”誕生——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微博吐槽:“保利是個P!”

簡單粗暴,一句話就讓業內驚呆!短時間內,這條微博轉發破萬、評論上千,曝光率幾百萬。更有意思的是,沒多久這條微博又被刪除,令整件事情顯得更為撲朔迷離……

一天之後,保利鄭重發布最新5個“P”戰略。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真相直接大白:“5P”是指象徵Peiban(陪伴)的養老地產、代表Promise(承諾)的全生命週期綠色建築、成為業主好Partner(拍檔)的社區O2O、快速連接便捷生活的Poly APP以及在國際舞臺上充滿Power(力量)的海外地產。

在保利自編自導自演的大戲中,作為臺下坐著的“吃瓜群眾”,唯一能做得也就是揮舞手臂。

恕我直言,不拋棄房地產那還是房企嗎?

套路人人都會,但作為一個浸淫地產已久的老杆,讓我對“萬科拋棄房地產”事情覺得並沒有那麼簡單。

為什麼萬科這個時候推這個觀點?

因為他們說的,利潤越來越薄,抑或是“美好生活”是先鋒房企“站在後天看明天佈局今天”的科學戰略?

這就要得從房地產發展歷程說起:

過去15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它是一個普遍性的市場增長時代。

但是隨著城市化路徑的改變——從外延擴張型轉向內涵提升型,普遍性的市場增長時代逐漸走向盡頭。

中國房地產行業也正在邁向內涵提升時代,也正在面臨屬於它的全面更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在不可逆轉的來臨。

如果說上半場是業績為王、野蠻生長的時代,那麼如今背靠消費升級,構築人居“美好生活”品質與外延的下半場的序幕已悄然拉開。

從萬科“美好生活場景師”到金科“美好生活服務商”,從綠城“理想生活集團”到旭輝“美好生活城市運營商”,從中交地產“美好生活營造者“到融創“美好生活運營商”,“美好生活”正成為先鋒房企爭奪的熱門IP。

企業定位改變業務佈局萬科“城市配套服務商”升級為“美好生活服務商”地產、物業、商業、物流、文旅、長租公寓融創打造“中國就愛聽美好生活的優質運營商和服務商”地產、物業服務、文旅、商業等華潤為美好生活而來住宅、商業、物業服務、養老地產龍湖“善待你一生”轉變為“美好城市運營商”地產、商業運營、長租公寓、物業服務金科美好生活服務商住宅、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金融資管、酒店,園林、裝飾旭輝美好生活城市運營商地產、物業管理,長租公寓、教育、商業管理,基金管理等綠城2017年成立理想生活集團,定位“理想生活服務商”住宅、資產管理、小鎮、科技生活朗詩去地產標籤,朗詩綠色地產改為“朗詩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綠色地產、長租公寓、養老、金融、物業、綠色設計、綠色裝飾融僑城市美好生活的優質運營商和服務商地產、酒店、物業、商業、教育、醫療、文旅、物流中交美好生活營造者地產、資產經營、地產金融、物業管理

跟風也好,轉型也罷。至少目前來看,各大房企在圍繞“美好生活”四個字,都做出了各自的解讀和相應企業戰略的改變:整個行業從“空間建造”轉變為“生活服務”,從“買地造房賣房”轉變為“資產整合優化運營”,從“傳統管理者”轉變為“一體化方案解決者”。

所以,鬱亮說:“萬科要做美好生活場景師,未來誰跟我說萬科是個開發商,我跟誰急!”

還是朋友圈一位朋友說得好:

瓜是好吃,但不要被影響、被操控。

後記:

最近在讀《韓非子》,裡面有一段很有意思:一個人問墨家的後人田鳩,為什麼墨子的書那麼難讀,田鳩解釋道,曾經有個宋國的國王嫁女兒,陪嫁了一個丫鬟過去,沒想到陪嫁的丫鬟比女兒還好看,人家每天把丫鬟當做女主人對待,讓他的女兒得到冷落,你說虧不虧?

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一個人在其他方面花了其他的功夫太多,往往模糊了原本的目標,在一些事情上,孰輕孰重才是關鍵。

誠然,“美好生活”既然是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它自然也包括居住方式。

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好戶型、好園林、好配套等已不能完全等同於好房子,也並不能完美承載“美好生活”的內涵。

但回到“房子是用來住的”最初的居住屬性,品質還是當仁不讓第一要素。雖然好房子的評價標準已不侷限於居住物理空間屬性的附加價值,它正在從提升美好人居環境品質上升到塑造美好生活方式的層面。

未來,生活在哪裡,怎麼生活比較美好?我說了不算,但如果住在一個連基本居住都無法滿足的房子裡,肯定是不太幸福的。

轉型升級固然好,但也別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