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雲祥笑著說「我這個熊形與衆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樹上蹭痒痒」

接上文,本篇作為《逝去的武林》中涉及到的形意拳練功秘密的解讀之七

原文:

有一次尚雲祥看人練拳看得高興,兩手抱在額前,渾身左搖右晃,節奏上好像在跟著練拳的人一塊比劃。李仲軒就問他:“老師您在幹嘛?”

尚雲祥答道:“練練熊形!”

形意拳有十二形,從動物動作中象形取意而出的拳法,極為簡練,一式也就一兩個動作。在十二形之外,還有一式叫“熊鷹合形”(注3)。形意拳的所有招式都起源於它,但傳授時往往最後才教,也往往只說“老鷹俯衝,狗熊人立”,是一俯一仰兩種動態連貫。

個別拳師還有獨立的熊形、鷹形,其架式與合演中的熊、鷹略有不同。李仲軒問:“您這也是熊形?”尚雲祥笑了,說:“我這個熊形與眾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樹上蹭癢癢。”

見李仲軒一臉詫異,又說:“你不是喜歡發力嗎?功夫上了後背才能真發力,有人來襲,狗熊蹭癢癢般渾身一顫,對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尚雲祥笑著說“我這個熊形與眾不同,好像狗熊靠在樹上蹭癢癢”

解讀:

其實也不是最後才教,尚雲祥形意拳裡入門第一課就是有鷹有熊,藏在了三體式、五行拳裡,尤其是鷹捉,把精華化成了普通的要領規範,老前輩創拳,最重要的地方肯定有最核心的秘訣,只不過不得要領則難解深意。練到後來會發現,原來這幾個形早練過了。

狗熊蹭癢癢,狗熊皮糙肉厚,靠在樹下,上下左右使勁蹭著癢,先蹲後起,用的松活的整體勁,不僅向上,還要蹭著樹,能把樹皮都蹭掉了。

其實這個勁就是形意拳中的發勁關鍵,拳譜中早已寫明,就是“起如挑擔”,人體發揮力量最大的時候就是挑擔,早時候農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的骨瘦如柴,沒有幾斤肌肉,但挑個二百斤的擔子不在話下,還能一走好幾裡地。早時候乾重活,兩個人拿根大棍子抬重物,丹田嗨一聲,幾百斤的東西一下就起來了。

逝去的武林講有一次有人不小心要摔倒了,唐維祿手裡拿著東西,情急之下拿胯拱了那人一下,從此後比武得心應手,這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東西,一下子真正明白了起如挑擔的勁。尚雲祥在蒙藏學校教課時,有位教師身材魁梧,見尚雲祥個子小,常出言譏諷,一次尚雲祥上廁所,剛一腳邁進門檻,這教師突然從後撲來欲熊抱住尚雲祥,就在此刻,尚雲祥縮身後背一抖,二百來斤的教師已跌出丈外,倒地不醒。用的也是這個勁,整勁的極速運動就是形意拳中的抖擻勁,這個勁就是在五行拳回手抱腰那一下的常年反覆鍛鍊。

但起如挑擔的勁是上下的,把上下的勁變成往前的勁就是形意拳的功夫,尚雲祥所傳形意拳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個勁其實可以專門練,我們的課程裡就有這個功法。起如挑擔大家都知道這句話,但很少能有人能把這個勁做出來,因為還少了一句話,就是“蹲如挑擔”,這幾個字拳譜裡是沒有的,絕對算得上不傳之秘,沒有了這個,起是起不了的,在撐筋拔骨詳解的視頻中已經做了解讀,大家可以移步去看看。

“起如挑擔”是身上的核心勁,在手上就是“出如鋼銼”,好像蹭癢,不僅向上起,還要向後蹭著樹。所以起如挑擔,出如鋼銼八個字是形意拳勁力的秘訣,如何把勁力體現在五行拳中,還要配合腳下的功夫,“手是刀槍,腳是戰馬”,腳下就是尚雲祥形意拳獨有的槐蟲步,刀槍之功佔一半,戰馬的衝鋒佔另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