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这些淘气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变聪明的表现,宝妈可千万别阻止

宝宝这些淘气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变聪明的表现,宝妈可千万别阻止

上期《喜宝 | 自然而然》专栏,我们了解了宝宝奇妙的视力发育规律。这期,我们来说说 4~7 个月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期,想让宝宝更聪明,这个时期要抓牢。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 4~7 个月左右,变得更淘了……

抱着的时候,手会不安分地乱动,朝你脸一顿乱拍,随手抓起东西都喜欢往嘴里塞,家里的抽纸啊,玩具啊,只要能被够到,都无一幸免地被蹂躏一番……

其实,宝宝这些淘气的「小动作」恰好是变聪明的表现喔。

宝宝这些淘气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变聪明的表现,宝妈可千万别阻止

手指小动作,大脑大养料

4~7 个月是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期。

妈妈们可能不知道,和大腿、手臂、后背等大肌肉群相比,手指、眼球、舌头这些相对较小的肌肉群,反倒要耗费更多的大脑细胞才能灵活使用。

在人体大脑皮层上,就有 1/3 的部位专门负责手部运动,[1] 而宝宝每次灵活地操控双手,还需要调动注意力和力量控制等部位,至少 1/2 的大脑都会参与进来。[2]

也就是说,在发育过程中,宝宝的手指动作越精细,就越能锻炼大脑的发育,让宝宝更聪明。

宝宝吃手,好处多多

对宝宝来说,每次将手指精准地塞进嘴巴里,可是个高难度动作。

宝宝要用合适的力度,将手指精准的一次性塞进那么小的嘴巴里,难度不亚于拿笔写字,这对于宝宝手指精细动作和本体感觉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锻炼。

而且这时候宝宝味蕾发育迅速,舌头也需要较多的刺激,嘴巴的填充感也能让宝宝产生安全感,满足宝宝「口唇期」的心理需求。

如果只是单纯的不让宝宝吃手,却不用其他方法代替,将来就有可能会给宝宝带来更多的心理隐患,比如上课爱说话、贪吃、没有安全感等。

所以说,2 岁前的宝宝完全没有必要「戒吃手指」,2~4 岁后,妈妈可以逐渐引导,或者用食物和玩具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慢慢地宝宝就不会再吃手了。

爱撕东西的宝宝更聪明

宝宝在撕东西时,至少要四根手指协同运作,眼睛也要时刻盯着,手眼协调就得到了锻炼,如果想将纸巾撕成一条条的小细条的话,更需要宝宝的高难度操作。

看似宝宝在「搞破坏」,事实上既锻炼了宝宝的小脑(掌管力量的分配、四肢协调)又锻炼了额叶和大脑边缘系统(掌管意志力、注意力、感统能力、记忆力等),千万不要盲目阻止哦。

不过,不去阻止 ≠ 放任不管,遵循下面这几个原则,才能让宝宝更好地放飞天性。

放飞宝宝天性,牢记两大原则

1. 安全、清洁是前提

用婴儿围栏和爬行地垫,给宝宝建立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避免有尖锐物品或小零部件,同时,可以用防撞角、抽屉锁等工具将危险物件清除开来,就能让宝宝在里面自由地探索了。

除了安全,清洁也很重要,可以先将宝宝喜欢咬的物体清洗干净或者消毒。

2. 耐心观察不打扰

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如果宝宝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妈妈们可以不鼓励也不立刻制止,耐心观察和等待,让宝宝更好地探索。

不管是吃手,还是爱撕东西……宝宝手上的这些「小动作」,其实都是大脑发育的自然表现,妈妈们完全不需要过多的干预,顺应宝宝的天性,遵循大脑发育的内在规律,学会适当的「放手」,养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健康宝宝吧~

宝宝这些淘气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变聪明的表现,宝妈可千万别阻止

手指,就像是宝宝与世界的「连接器」,「宝宝的智力藏在指尖上」这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等宝宝再大些,7~9 个月左右就开始尝试爬行了, 这个时期可是宝宝运动发展的关键期喔,关系到宝宝日后的运动协调性。

看着别人家的宝宝能爬、站,甚至会走,自家宝宝却慢了半拍,不禁担心,是不是要让宝宝早点开始学呢?像学步车这类工具真的有助于宝宝练习走路吗?

下一期,我们就来和妈妈聊聊宝宝运动发展关键期的那些事儿,

5 月 24 日,不见不散喔~

戳这里回顾上期精彩 0~6 个月视力发育关键期:宝宝几个月开始能认出妈妈,你知道么?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手巧促心灵[J],《健康》,1998(11):30-30

[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