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涡扇15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所谓的歼20发动机短板是否还依然存在?

江湖夜雨思归人

涡扇15没有研制成功,离成功还远着呢

对于关心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军迷来说,发动机问题(不单单是航空发动机,海陆空几乎一切主战装备的发动机)是一块心病,也是让为数不少的所谓“黑子”、“喷子”发挥的主要空间。

关于涡扇15和歼20的问题,我们话分两头说,先说涡扇15。

首先笔者要说一点,对于网上满天飞的披露涡扇15的技术指标的文章读者不用搭理,因为作为一个严格保密的型号,所谓的军事写手们不可能知道涡扇15如此具体的性能指标。那些所谓的军事写手披露出来的性能指标,99.9%是为了博眼球。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军迷,当然更不知道涡扇15的具体信息,只是根据公开信息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于一个严格保密的重点型号,官方披露的消息少之又少,不过“推重比10发动机”也不可能有其它型号了。网上流传的关于涡扇15最早的信息就是这张照片,注意照片中的时间,说明涡扇15立项的时间是2006年。而我国四代机选型确定是2007年前后的事情,说明我国在研制四代机之初就已经统筹规划了配套发动机项目。

根据官媒以晦涩的官八股曝出的少量信息,涡扇15在2006年立项后,就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各种工作。

在立项大约5年后,涡扇15首台地面试验用发动机完成组装,这个速度算不上快也算不上慢。F22的F119发动机是1982年立项,1986年首次台架试车,用了大约4年。从2011至今,涡扇15已经完成了高空台和100小时地面持久试车等项目,至于有些人说的已经在某架歼11上装机试飞的消息,笔者认为可能性几乎为零。涡扇15的进度目前已经到底到了哪步,笔者也不知道。对比F119,1990年原型机开始装机试飞,1997年第一台生产型交付。从1982年算起,F119的研制历史为15年,考虑到我国航发研制的基础,2021年之前不会看到涡扇15版本的歼20。虽然我们在涡扇10系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缴纳了昂贵的学费),但是笔者觉得对于涡扇15的进度不宜乐观,2025年能堪用就不错了。

2017年出现的装备涡扇10最新改进型的歼20原型机间接说明了涡扇15进度上的问题。如果涡扇15能在很短时间内(3-5年)内交付,那么空军绝不会多此一举再加塞这么一个过渡型号。涡扇10版本的歼20可能同时说明了99M系列发动机和涡扇15发动机同时出现了问题,这也说明网上关于俄方99M系列发动机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可能不是空穴来风。另外笔者要说一点,歼20上面装备的不是涡扇10B,02批次以后的歼16装备的是涡扇10B,据称最大加力推力13.2吨。歼20上面装备的是涡扇10最新改进型,具有全权限电子控制功能。正是因为发动机供应的问题,制约了目前歼20的产量,目前歼20的年产量不超过10架,网上所谓的每年超过40的脉动生产线,都是胡说八道。

那么第二个问题,发动机是歼20的短板吗?笔者的观点:是,但是能接受。

前文说过,国家对于四代机和配套发动机的研制是由统筹考虑的,军方也业界对我国航发基础也心知肚明。这样的大前提下,歼20方案在2007年赢得四代机选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沈飞的“雪鹄”方案相比,歼20鸭翼带边条的升力体布局对发动机的要求较低。隐身、超级信息能力、超巡、超级机动是四代机最重要的几个指标,笔者觉得排名也是这个顺序。对于目前的歼20来说,与F22相比,隐身性能和超级信息能力方面差不多,但是超巡和超机动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一般认为,虽然歼20在气动设计上具有较好的超音速升阻比,但是99M或涡扇10系列发动机无法为歼20提供与F22相媲美的超巡能力。F22超过1.6M的超巡速度使得其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视距外拦射能力,而且推比10的二元矢量发动机使得F22在近距格斗方面也无出其右。

看看F22变态的包线图,很大程度上要拜变态的F119所赐。

但是在四代机时代,发动机只是决定了其性能下限,隐身和态势感知决定了其性能上限。被奚落为“肥电”的F35,即便在在飞行性能方面比不上要被它所取代的F16,但是仍然挡不住F35在与典型三代机或三代半战机在空战中打出10比1以上的交换比。与飞行性能相比,隐身和态势感知能力带来的革命性才是空战规则的改变因素。

四代机打空战有自己的套路,机动性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恐怕已经不是首要因素了。

而且历史上也不乏发动机一般但是整体性能一流的战机,F-14就是很好的例子。

F-14早期用的是TF-30涡扇发动机,这是第一代涡扇发动机,推重比低、还有压气机方面的问题。但是这没有妨碍F-14成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战机之一。因为其以远距拦射为主的作战方式对发动机的要求不高,而这也是歼20以后最主要的作战方式。当然,自F14B换装了性能更好的F100系列后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所以,笔者觉得99M系列或者太行系列版本的歼20固然不完美,但是仍是我军目前迫切需要的装备,尤其是在我国周边四代机已经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与其陷入对涡扇15不切实际的念念不忘,不如进一步挖掘日趋成熟的太行系列的潜力,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歼20的产量。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总归要好过不切实际的一步登天。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峨眉”(涡扇—15)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央视曾经作过报道。之所以很多人仍然说“歼20存在发动机短板”,这种说法并没有错:涡扇15虽研制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并没有正式服役,还没达到定型生产的要求,歼20更没有装备涡扇15。

安装WS10B发动机的歼20

央视报道的“歼20换装新型国产发动机”这个消息,让很多人相信了“歼20装备了涡扇15发动机”,这不过就是误解:这里的“新型发动机”指的不是涡扇15,而是涡扇10B型发动机。目前我们小批量生产的歼20装备的都是涡扇10B型发动机,在CCTV—4的军事节目中,我军事专家已经多次证实了这个消息。央视还报道过“歼10试换装矢量发动机”的消息,这里的“矢量发动机”指的也是涡扇10B型发动机,和涡扇15没一毛钱关系。


涡扇10B型发动机是涡扇10的改进型,单台推力达到了14—14.5吨,其在可靠性、使用寿命、后勤维护等方面都略优于俄制AL—31F发动机。其也是我国第一款运用矢量喷口的发动机,采用的是三维矢量技术。但是其在单台推力、推重比等方面还达不到世界领先水平,更无法与下一代发动机涡扇15相比。

所以说,在涡扇15批量装备歼20之前,发动机仍是歼20的短板。网上总有人拿发动机“说事”,一方面这是事实,另一方面也是有人恶意贬低。在歼20刚刚批量生产的时候,网上就有人说“歼20就是一骗局,其战斗力都不如美帝的F16”,这种人是什么心态,不说大家也都应该知道。

涡扇15一旦开始批量生产,装备在了歼20身上,那歼20就拥有了更强劲的动力,性能也将达到其设计指标。尤其是在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这两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歼20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四代战机,F22能否是歼20的对手都很难说。美军高官提出了F22的升级计划,还有种说法再建造100架F22,想要升级、再建?还是先把生产线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即便涡扇15入役,我们在发动机领域还是存在着短板。想要在发动机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美、俄等国平起平坐,仅凭一款涡扇15还远远不够。

涡扇15在推重比、耗油率、响应速度等方面还没达到美、俄同类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水平不足,其次才是发动机的材料问题、工艺水平。我们同类的发动机在体积、重量上,都远超美、俄,全部归咎于材料问题、工艺水平?明显说不过去。还好,这些设计师们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使用寿命、维护保养、大修时间等方面,也还有待提高。涡扇10系列发动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终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距离领先的美国还差一些。涡扇15在这几方面到底能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还没法说:没有相关数据,估计得等服役之后才能知道。


小批量产的歼20


儒道之主

2017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走遍中国》——“匠心第四集-工匠之家”中,在介绍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技术工人孙家沧时,片中表示:中国第五代“峨眉”(涡扇-15)涡扇发动机研制成功,虽然节目中并未明确指出歼-20装备的就是WS-15,但广大军迷迫不及待地认为歼-20已经装备了国产航发。节目一出似乎使互联网上歼-20到底用的哪种发动机的争论暂时休止,但人们似乎又多了期待。是不是WS-15行了?歼-20什么时候服役?
央视视频截图:终于坐实了WS-15的研制成功
WS-15有多牛?
首先,衡量发动机的重要指标为推重比。尽管有关WS-15的数据扑朔迷离,但是作为我国新一代发动机,特别是与歼-20配套的发动机,其推重比将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WS-15的目标是要朝美制F-119发动机看齐,推重比将达10以上。放眼全世界,推重比达到10以上的发动机型号屈指可数。俄制AL-41以及美制F-119和F-135都是推重比过10的涡扇发动机。而一旦WS-15研制成功并装备服役的话,可能将超越俄罗斯,仅次于美国。(AL-41项目尚未定型,其进度仍落后于WS-15,说多了都是泪:没钱)。
那么歼-20装备WS-15将会收到什么效果?配合机动性超强的鸭翼布局以及高推重比的WS-15,歼-20可能在机动性上较之前中国空军所装备的战斗机有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一旦WS-15成熟之后装上矢量喷管,歼-20拥有与F-22一样的矢量机动也将成为现实。同时,因为WS-15的高推重比,歼-20也将与F-22一样拥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尽管有人质疑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实际作用,特别是超音速巡航的高油耗性,但对于拥有广阔领空面积的中国而言,超音速巡航能使战机能够快速抵达空域战场实行国土防空任务。可以这么说,装备了WS-15之后的歼-20才完全具备了第五代战斗机的战斗力。
展台上的太行发动机
当然,WS-15的研制成功不仅体现在对战斗力的提升方面,跟体现了国产的独立自主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及中国空军诞生以来,中国战斗机发动机往往都要受制于人。时至今日,国产战斗机中使用俄制发动机的比例仍然较高。WS-15的研制成功也使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终于能够站在世界前列。而之前无论是西欧还是俄罗斯,以及美国在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上的优势明显。同时WS-15的成功研制将会带动航空发动机相关的衍生产业。《2015-20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一文指出,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为年均46.5亿美元,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空间为年均161.5亿美元。WS-15的研制成功无疑有利于国产发动机在发动机市场的立足,逐渐取代外国产品。甚至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向外输出创造效益。而遥想当年,中国求购俄罗斯AL-31F以及RD-93还有后来购买苏-35的117S发动机时处处受制于人。而WS-15研制成功后,或许至今AL-41还未定型的俄罗斯有一天会跑过来向我们求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歼-20什么时候装备WS-15?
发动机领域是相当精密与复杂的,即使在研发上有重要突破,仍需要时间去技术定型与完善。即使是装备F-119发动机的F-22战斗机实际列装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也是在2005年,而之前有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都在做相关技术测试和完善。而装备F-135发动机的F-35目前也尚未形成战斗力。去年9月美国芒廷霍姆空军基地一架F-35A发动机起火,可以看出F-35要想完全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定时间。F-119以及F-135尚且如此,WS-15就更需要时间了。
我国军用飞机的研制程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生产定型阶段。从目前歼-20项目的进展程度上来看已经走完了上述五个阶段。至于生产定型阶段,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表示歼-20已经完成了生产定型,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张高清照片来证实装备WS-15发动机的歼-20进行了试飞,目前歼-20所使用的发动机可能仍然为俄制AL-31发动机。所以歼20实际上面临着是等还是不等的问题:
等:等待WS-15设计定型进入生产,然后迅速装备于歼20上进行测试生产。可是外界也无法准确推测歼-20到底要等多长时间。目前中国周边国家装备的第四代(原第三代)战斗机愈来愈多,美国F-22以及F-35进驻日本。实际上中国空军已经面临很大的防空压力。若不是对于先进战斗机的急切需求,也不至于采购苏-35。采购苏-35是有对“雪豹-E”相控阵雷达以及117S发动机的兴趣,但笔者看来更多是应急措施。用来应对歼-20服役之前“五代机”的真空阶段。
F-35的进入给我国周边国土防空造成了一定的防空压力,因此空军有其迫切需求
不等:歼-20接近或已经完成了生产定型。这从数架带有空军编号的歼-20试飞,则表明歼-20不等WS-15先装备服役,这也是外界普遍的看法。因为WS-15即使研发成功,还需要数年的时间进行测试、反馈以及装机试飞。但空军对歼-20有迫切的需求,因此歼-20先服役之后,等待WS-15技术成熟后与歼-20再进行搭配,形成新的B型改进型。从目前看来,这种方式的可能性最大。
不可否认,中美之间在军用航空发动机上仍存在不小差距,但我们正在迎头赶上
不可否认,发动机一直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最大短板,国产战机的研发往往都受制于此。但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航空发动机就开始成为国防科技重点研发领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对军用及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资仍是巨大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未来二十年在军民用发动机上的投资将超过万亿。在国家如此重视、投资如此之大、科研工作者如此拼命的情况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些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上所取得的成就,中国也正在补齐这一最后的短板。WS-15服役只是迟早的事情,但之前我们的等待仍然是有些焦虑的,或者说是幸福的烦恼。军迷们就像站在婴儿产房外面的父亲,在等待自己孩子的降生。虽说没啥可担心的,可是仍然来回踱步。等到歼-20装备着WS-15真正驰骋在蓝天之上,我们或许便会忘却之前略显焦虑的等待。
未来在东亚的上空,F-22以及F-35将于歼-20直接对话。

铁血视角

在之前的一个回答《ws-15“峨眉”航空发动机是什么水平?》中W君提到ws-15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次超水平发挥。其意义甚至要大于歼-20的横空出世。

但这次超水平发挥仅仅是针对于我们自己的航空工业而言的。并不具有普遍性。同时在后期的回答《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W君依旧会告诉大家“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30年”。落后不可怕关键要在于清楚的知道自己落后在哪里以及如何弥补落后的差距,想办法如何赶上去。


写这些话是因为题主的问题中提到“难道说涡扇15依然无法满足歼20的动力要求吗?还是这些人对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功选择性的无视呢?”


爱国之心我所欲也、脑子亦我所欲也。


实际上说到发动机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问题,经常看W君的问答的读者可以知道这两方面实际上是W君的主修专业。因此如果客观回答那么就是WS-15依然是歼-20的一个短板。

发动机主要参数推重比我们做到了10,但是现在国际上先进的发动机已经开始向12挺进,并且油耗率也在逐渐的降低。目前我们的WS-15发动机很难做到在低油耗上提供大推力。说简单一些就是国外的战斗机可以少装燃油达到和我们相同推力和相同航程。在战斗机上哪怕是少装一千克的燃油也可以提高战斗机的机动能力的。

另外,喷气发动机所让人不熟知的一个特性是响应速度,从50%节流阀瞬间调整到100%节流阀的流量后,发动机是否能在瞬间提供最大推力也是发动机的重要特性。目前我们在材料上的落后导致发动机的机械重量还是过高,因此发动机的响应速度不够快。W君拿到的数据WS-15的响应速度是11.3秒而对标的F119发动机仅仅需要2.7秒。俄罗斯的AL-41F也仅仅需要5.1秒。这个差别相信大家都有体验,开车的时候踩下油门车的反应速度是不是灵活,如果不灵活给人的感觉叫做——“肉”。同样在航空喷气发动机上也有这样的体验。过长的反应时间会让驾驶员的机动动作难以发挥到极致。


再说发动机维护性。

WS-15的维护性数据W君这边还没有,毕竟刚刚研制成功的发动机维护性数据还需要时间来进行积累。

上图拍摄于2013年是F119发动机扩散器的维护现场照片,F119发动机的燃料扩散器可以再两个人的操作下手工维护/更换部件。这样的设计在喷气发动机设计上是逆天的。F119依靠模块化设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扩善器喷射模块进行更换以维持发动机的最佳推力状况。而我们的大部分发动机出现此类问题的时候需要返厂大修。这样对战斗机的出勤保障哪个更好呢?


综上,发动机不仅仅是看推力或者是看推重比,这些仅仅是一个方面。更多的细节也就不多说了。仔细想想是不是我们还有更多的路要走呢?


军武数据库

你好,我是迷彩派军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很遗憾的说即使涡扇15发动机研制成功,歼20发动机短板依然存在。相关资料显示,为了发展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的第五代战斗机,国外航空强国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发展了推重比10一级的新型发动机,这一代发动机具有高推重比、高涡轮前温度、低函道比等特点。而从“涡扇15 发动机验证机”的公布来看,涡扇-15应该已经走完了“预研——核心机——验证机”这些流程,正处于“初始飞行前规定试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部件、系统、整机地面试验以及发动机高空台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适合进行有限飞行包线的飞行试验。如果这些试验顺利,我们有望能够看到涡扇-15“峨眉”转入科研试飞阶段,出现在目标型号,如歼-20上或者其它飞行平台,如伊尔-76、轰-6等飞机改装的飞行台上。

图:涡扇-15发动机验证机总设计师江和甫

在近期中国航空工业部门的学术期刊在关于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江和甫的访谈中,透露江和甫是“中推核心机和验证机总设计师,推重比十发动机预研总设计师组组长,涡扇15 发动机验证机总设计师。江和甫称:我国的发动机行业是从仿制、测绘仿制起家的,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行业内形成了一种顽固的思维模式,而从测绘仿制的思维模式到自行研制的思维模式的转变,还在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努力。江和甫还透露,一项新的概念或技术,从开始研究到达到工程可用的成熟度,有时需要几十年时间,比如第二代单晶合金DD6和线性摩擦焊技术,

从开始预研到现在已经20 多年,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江和甫还称,其实俄罗斯的军用发动机水平也非常高,而且是在相比较低的工业水平下实现的,这一点很需要我们学习。

这些消息表明,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和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亢奋”相比,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究工作的专家们显然异常冷静。


迷彩派军事

世界上航空发动机排名:

第一名:F135涡扇发动机 国家:美国F135涡轮扇发动机由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最大推力过18吨(4万F135涡轮扇发动机磅)。 F-135发动机是在F-119(F-22战斗机使用)的基础上发展研制而成。由于海军陆战队与英国皇家海军预计采用的F-35B必须能够垂直起降,因此F-135也可以加上向下弯折的矢量推力喷嘴。 第二名:F119涡扇发动机 国家:美国F119是普·惠公司为美国第四代战斗机研制的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其设计目标是:不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非常规机动和短距起落能力、隐身能力(即低的红外和雷达信号特征)、寿命期费用降低至少25%、零件数量减少40~60%、推重比提高20%、耐久性提高两倍、零件寿命延长50%。在80年代初确定的循环参数范围是:涵道比0.2~0.3;总增压比23~27;涡轮进口温度1577~1677℃(1850K~1950K);节流比1.10~1.15。 第三名:WS-15涡扇发动机 国家:中国WS-15全称涡扇15"峨眉" 涡扇发动机,是为我国第四代重型/中型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WS-15主要用于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WS-15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厂、430厂和113厂等单位专家组织研制。"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研制我国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验证机的交付。保节点是2020年完成研制。 所以公道点讲,性能上略逊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基本追平俄罗斯发动机技术,在国际上目前应该保三争二的地位,但,二.三名和第一名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正视差距。 新型涡扇—10B发动机能助跑200米,就能在航母上弹射起飞,比苏-35矢量推力F-117S涡扇发动机先进得多,也比俄罗斯AL-31F更先进,但只有加用推力18~20吨左右(电磁弹射)不大,不能加用20吨以上的舰载机,自用推力12~16吨左右,是一款中小型飞机…。 等将来WS-15峨眉呼之欲出吧!推力更大,使用时间更久,体积更小,自重量更轻,耐高湿,工艺材料更先进, 加上落叶飘就更好…。 马伟民院士等 国宝级人才, 这才是真正的明星偶像, 科研人员比那些戏子伟大多了!奖励多少都不为过!!! 建议国家应对这些国宝级的专家学者及其家人给予重奖,让他们享受至高无上的荣光。只有实行这样的奖励政策,科技工作者才会觉得有奔头! 向科研人员致敬!祝愿祖国国富民强!👍💪👊🌹 WS-15全称涡扇15“峨眉”涡扇发动机是我国为五代机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主要是用于双发隐身战机J-20。因此,其性能也颇受大家关注。其实在试飞时的推重比是9,而后期发展计划是10,水平大体在中上游。单按推重比和推力(dan)来算,排名如下: 美F-119为11.7(推力15568) 俄AL-41为11.1(推力20000) 美F-135为10+(推力17800)欧EJ-200为10.2(推力9000) 中WS-15为9-10(推力18500)至于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等指标就目前是不好比较。毕竟F-119已经定型,而WS-15 还在研制。但在某些方面(单晶空心叶片 )还是有所不及的。 长期!以来,我国仿制俄罗斯发动机的时候确实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致使我国的以前的ws10发动机使用寿命只有2000小时,与美俄相比,相差甚远。有消息称ws15的使用寿命目前可以达到8000小时左右,已经超越俄罗斯发动机的性能。


愿作愿

应该看到在推重比10一级,单发最大加力推力超过15吨,军用推力超过10吨的第五代军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及配套的矢量推力系统研制成功并装机之前,歼-20的部分指标是无法达到其设计指标的。

歼-20目前的三个阶段试飞机,均没有装备第五代大推力发动机和矢量推力系统,这表明在歼-20第一阶段生产型上,将不会采用相关系统和技术。而根据资料,中国第五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WS-15和配套的矢量推力系统,目前仍在研制和试验过程中。这意味着,歼-20与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一样,将分成两个阶段研制和装备。第一阶段歼-20将于201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试用阶段,并随后量产。而第二阶段歼-20将同步进行研制,并将在不远的将来推出相应的原型机。我国在歼-20的研制上,采取的是“分步推进,不求一步到位,小步快跑实现目标”的务实策略。这一策略不但有利于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成本,也有利于迅速形成战斗力,让部队尽快拿到装备。

但歼-20第一阶段因未装备涡扇-15,而缺乏两个对于五代机而言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超机动性和超声速巡航——这两者都被列入五代机的4S标准中。超声速巡航,是通过飞机的相关气动设计和发动机推力匹配这两点来实现的,目前歼-20从气动设计角度已经满足超声速巡航条件,但装机发动机的军用推力指标过低,暂时不具备“不开加力”超声速巡航能力。而超机动性需要依靠矢量推力技术来实现,涡扇-15配套的矢量推力系统此前已经经过了技术验证,但仍需与涡扇-15一起安装到歼-20上。

也许在2020年前后,我们便能看到歼-20第二阶段原型机惊艳亮相,到那时歼-20将装配目标发动机——涡扇-15,并全面具备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特征,成为一款不逊于F-22的顶级战斗机。


兵工科技

WS15的核心机CJ-2000在2005年已完成研制,06年正式立项,进入验证机开发,09年下半年时根据航空港speed版主的说法,就已经完成了一台验证机的交付(应该是工程验证机,网上有说法06年就已经研制出技术验证机,因为一般需要进过技术验证机后才会立项)。最新的八股文的说法是7年完成验证机的开发,发动机研制取得划时代的突破。如果从06年立项起经过7年,那么验证机的研发到13年年底基本算完成。14年开始原型机的研制和试验,经过7年多工程研制,原型机和工程验证机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按照之前八股文的信息,14年年底,原型机已经上了高空台进行试验,现在基本可以确认,WS15目前正处于装机试飞验证阶段,如果各项性能指标合格,马上就会正式定型批量列装。

有人以太行的经验说WS15即使按照上述时间节点完成研制,也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排故阶段。可以说是基本无视我国目前在发动机上进行的积累和进展。

美国F100也经历了十年之久的排故阶段,可有谁听说F119也经历了类似的阶段?失败是成功他妈,WS15研制伊始,就是严格按照发动机研制要求来进行的,各阶段都进行了充分而严苛的试验研验证,加上太行研发时的经验教训,有什么理由说我们就一定还会把太行的老路再走一遍?
要是说太行的研发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毫无基础,到现在,我国独立完成了第三代大推涡扇的全过程,4代大推从核心机验证机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基础和当初研制太行时已经有天壤之别,各方面条件也都有巨大的改善,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充足的信心我们能够按照计划节点,一步一步完成WS15的研发呢。
最后上一张图,大家可以仔细对照,有理由相信,WS15的进度,基本可以按照图中的节点一步一步完成。


CC娅茜

涡扇15按照官方的说法是研制成功了,2006年就研制成功了,问题在于我们无法生产,以至于我们歼20一直不能执行战斗任务,还要去俄毛购买苏35充门面,南海还是靠苏35。。。发动机虽然定型,歼20也定型,但是因为发动机不能量产,所以涡扇15的推力一直含糊不清,有的说军推15吨,有的说军推11吨最大15吨,我是不知道歼20的飞行包线是怎么定下来的,个人觉得军推11吨最大15吨比较靠谱,也就是说勉强,有可能超音速巡航,动力不足所以必须用鸭翼来改善大迎角机动能力,然后隐身性能就差一点,如果发动机靠谱的话比苏35强,接近F35的隐身性能,日韩只有F35我们歼20能对付,但是对付F22和美国完善的作战体系,就吃力了,说实话如果歼20能和F35抗衡,已经就是银河系第二了,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了,别老想着超越F22,俄罗斯现在都没这能力,而我们发动机还要仰仗俄罗斯,如果俄毛是初中生,那我们顶多小学生,跟美国这个大学生比,肯定没法比,理智点,人家只生产187架,歼20如果真的构成威胁,美国肯定会重开生产线,或者研发下一代战机,F22已经服役20年了,应该说美国的技术能力不可能在20年内没有发展!想想看90年代初我们有什么?可能有彩电了吧,桑塔纳快出2000了,国内可以合资生产摩托车了,很多人买了BB机,如果那时候告诉你F22隐身战机,国内会有人能理解吗?我们和F22同时研制的是什么飞机?歼8!只有近程空空导弹的歼8!进步很大了,但是也要看到差距也很大!


黑山老妖37625003

全世界,就美国的科技是翘楚。高科技的东西真那么容易研制出来吗?你骂中国!那么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没投入吗?不是几十年吗?中国明明在进步,在追赶,在发展,你眼睛咋看不见,你做出了什么杰出贡献?你大嘴一骂,就研究出高新科技了?

你不出力就算了,还是不要添乱了。不从事那行,不知道研发的艰辛和可要工作者的付出。两弹一星的人员在罗布泊那种地方埋头攻关,环境多恶略?你真没资格骂谁!我还记得当年的报道火箭发射成功奖励300块,造火箭的不如门口卖茶叶蛋的,歼10总师宋文聰也卖面条补贴家用,真不知道他口中的高工资哪来的。我姐我姐夫都在广东某电子研究所工作,当年5000一平的房都买不起,两个人跳槽到企业几年深圳买两套了。我们的工业基础太低能发展到现在的样子还算不错了。只能对军工同志们说一声再加把紧我相信会成功的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



朋友科技进步科技兴国这么重大的国情国策,从你嘴里说得这么轻描淡写,甚至可用喊几句口号就能超越世界一样,发展科技不是请客吃饭或摇旗呐喊!这么简单的知道吗?这需要从事科研的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和忍受孤独寂寞来完成的,甚至用尽默默无闻的一生来诠释的工作,就像当年在罗布泊为共和国两弹一星工作的前辈们,有时如果遇到研究课题的瓶颈时,往往就会受阻,同而使研究项目停止不前,花在攻关上的时间短的几个月或几年,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你知道吗?他们难道不想一帆风顺不出错吗?因为遇到了难题或出了点失误,他们有时就要背负沉重的负担和忍受人们的不理解和嘲讽,你们觉得这样对他们公平吗?也许他们的工资待遇可能比一般岗位要好,但我觉得这与他们的付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此我深深呼吁所有国人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支持,使他们心里的负担能少一点,让他们能心无旁就的工作,为我们的国家早日滕飞尽力!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尽力!给大家鞠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