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这些······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这些······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这些······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这些······

01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我救赎。

电影里的白血病患者黄毛,知道自己得了这种要命的病后,不敢回家,不敢告诉父母,他清清楚楚的知道,父母负担不了,他指望的就是自己,所以一无所长的他,还是凭自己辛勤的双手,在屠宰厂干活挣钱,买救命的药。另一个患者吕受益,买不起救命的药——2万块钱的瑞士格列宁,他就带领患者去抗议天价的药品,抗议不起作用之后,他又另辟蹊径去找卖印度精油的程勇,想让他帮忙给买印度格列宁,这种药效一样,但价格只有2000块。还有一个患者家属思慧,为了给得病的女儿吃药,每天辛苦的到夜店跳钢管舞挣钱。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当遇到这种要命的病时,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绝望等死,而都是拼了命的去挣钱,拼了命的去想办法,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救世主,没有神仙,没有人去理会他们这些穷人的病,有的只是赚钱的商家,有的只是天价的药品,没有办法,他们只能靠自己,只能自我救赎,只能自己救自己。

02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可以得病,却不能没钱,钱是治病最好的药。

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的白血病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省,偌大的中国,有成千上万例患者,这些患者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中年人,有穷苦的老百姓,也有家缠万贯的富豪,但在癌症面前,似乎是一样的,都得忍受病痛折磨,都得饱受心灵摧残,都得用药续命。可是用药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有钱的人,可以连续不断的买2万块的瑞士格列宁,用来治疗,用来续命;可没钱的人,甚至买不起“盗版”的药,买到的也只是害命的假药,就算是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只够买那么几瓶,剩下的也只能眼巴巴的等死,熬不下去了就割腕自杀了,没有办法,没钱没药,以及癌症的痛苦,都让人没了希望,只有绝望,在绝望中苦苦饱受折磨,把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消耗殆尽,最后活不下去了,活下去的是那些买得起药的人。所以,可以得病,却不能没钱,因为钱是治病最好的药。

03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变革,但每一项变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电影里,众多的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这种药在中国只有瑞士格列宁,被某公司长期垄断着,并且有着专利权,所以价格高昂,每瓶需要2万块。可是如此昂贵的药,却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所以为了活命,患者想尽办法,他们需要更为便宜却药效一样的印度格列宁,可是这种药在中国是禁止的,如果私自买卖,就是走私,就是卖假药,是违法犯罪的,是要坐牢的。可是,众多患者的需求就是市场,众多患者的生命就是“商机”,所以就出现了卖印度格列宁的程勇,他显然是犯罪,被公安部门打击,可他却实实在在的救了好多人的命。虽然程勇最后还是坐牢了,但是正是他的行为,向社会宣示了白血病患者活命的需求,向社会揭露了此种抗癌药品价格的不合理,向社会表达了医药品改革的迫切需要,终于,国家还是感受到了,启动了改革,把此类药品纳入了医保,尊重和回应了广大患者的心声。

程勇促进了社会了改革,但为此付出了代价——自由;广大的白血病患者促进了社会改革,但为此也付出了代价——生命。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需要前进,需要不断的合理,需要不断的变革,但所有的变革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04

《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善良是最美的人性。

电影中的程勇是一个卖保健品——印度精油的小商贩,受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委托去印度买药——印度格列宁,他也许最开始的意愿是挣钱,可是当吕受益死后,当他面对那么多白血病患者的需求,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敢于触法律之险,去印度弄抗癌药,再以成本价给患者。他没有利润,却时刻受着风险;他不是患者,却感同身受;他原本有好好的工厂,他原本可以好好的做他的老板,他原本可以好好额享受与孩子的父子之情,可是,为了那么多的白血病患者能够活下去,他选择了一条“犯罪”之路,这就是,他人性中最美的善良。

白血病患者黄毛,为了救老刘,和假药贩子拼命;为了救程勇,他开车撞向警车,这些最原本的动力都是他身上知恩图报的善良。程勇的前内弟,是一个有能力的警察,在奉命追击假药贩子的过程中,当他了解到这不是假药,这是救人命的药,善良的他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案子。当程勇被抓判刑时,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自发的去送行,全部摘下了保命的口罩······。所有的这些,都是生而为人,最最平凡又最最高贵的人性——善良。

《我不是药神》告诉了我们很多,但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善良,是最大的希望,希望,才能够让我们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