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观点出自《三破论》,是南齐佛道之争时,道教编排出来攻击佛教的言论,作者和全文都已佚失,仅能从其他文章中看到少量引文。

比如:

佛旧经本云浮屠,罗什改为佛徒,知其源恶故也,所以名为浮屠。胡人凶恶,故老子云:化其始,不欲伤其形,故髡其头,名为浮屠。况屠,割也。至僧讳后改为佛图。本旧经云丧门。丧门,由死灭之门,云其法无生之教,名曰丧门,至罗什又改为桑门,僧讳又改为沙门,沙门由沙汰之法,不足可称。

浮屠、浮图、休屠、佛徒、佛图、佛陀等,都是梵文Buddha的音译,后来统一称为佛陀,简称佛。浮屠教也随之改名为佛教。Buddha意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释迦摩尼

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所以,无论是古人拿屠、丧字望文生义,还是今人把佛字拆成弗人附会支解,都属于无知、瞎扯。

文中的“老子云”,取自《老子化胡经》,是一本公认的伪经,不足信。

再看看三破的论据

第一破曰。入国而破国。诳言说为兴造无费。苦克百姓使国空民穷。不助国生人减损。见人不蚕而衣不田而食。国灭人绝由此为失。日用损费无纤毫之益。五灾之害不复过此。

这一段主要是指责僧人兴造寺院,花费大量金钱;不娶妻生子,不事生产,减少国家劳动力。僧人无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事实。但是道教拿它攻击佛教,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道道士就养蚕织布从事农业生产了?道士就不耗费金钱修造宫观了?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洛阳白马寺

所以唐代彭偃把佛道一起批判:

今天下僧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广作危言险语,以惑愚者。一僧衣食,岁计约三万有余,五丁所出,不能致此。

当时生产力低下,寺院却占据大量田产、仆役、女婢,无须交税,钱多到什么程度呢?

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绩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瑰材竭于轮奂——狄仁杰

伽蓝就是佛教的寺庙。

佛教掌握大量钱财(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和不明人口(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军事的发展,不招来当权者忌惮才怪。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寺庙群

这点确实是当时佛教的错,佛陀曾经制订不捉金钱戒,即出家人不蓄钱财,也不可以找他人替自己保管财物。若有信众多供养了几件衣服,僧人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转赠他人,逾期则为犯戒。

如果僧侣严格执行各项戒律,又怎么会因财致祸,招来三武一宗灭佛?

唐武宗灭佛,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当时总人口才三千多万。(招提、兰若是民间私造的小寺院、斋堂)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唐武宗灭佛

入国破国这项指责言过其实。春秋初期数百个国家,到强秦统一天下,历二世而亡。国家兴亡自有其复杂的因素,统治者占据主因,怎能把灭国的罪责推给旁人呢?

再看剩下的两破:

第二破曰。入家而破家。使父子殊事兄弟异法。遗弃二亲孝道顿绝。忧娱各异歌哭不同。骨血生仇服属永弃。悖化犯顺。无昊天之报。五逆不孝不复过此

第三破曰。入身而破身。人生之体。一有毁伤之疾。二有髡头之苦。三有不孝之逆。四有绝种之罪。五有生之体。从识唯学不孝。何故言哉。诫令不跪父母。便竞从之。儿先作沙弥。其母后作阿尼。则跪其儿。不礼之教中国绝之。何可得从

僧人舍弃亲人,剃度出家,脱衣去冠着袈裟,不敬天法祖,不跪父母,这一切都与当时流行的儒家礼法不合。特别是释迦牟尼的母亲出家后,向佛陀下跪,从儒家角度看,以母跪子,无礼之极。

在现代人观念中,剃头、穿奇装异服、唱外国歌、不跪父母……都再正常不过。只是舍弃双亲出家仍然会受非议,以母跪子更是要被戳脊梁骨。

这两破主要是时代观念问题,不过破身中的【有毁伤之疾】,确是事实。佛教中有种残酷的观念,燃指供佛,有大果报。这种行为,现在仍时有发生,照片可以百度【燃指供佛】,这里就不贴了,太过残忍。网上很有名的大悲寺,其住持也是搞这一套的。

这种自残行为,在古代更加风行,民众竞相参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中记载,当时的百姓:

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韩愈

唐代距释迦入灭已经一千多年,佛骨的真伪存疑。若它能感化百姓去恶修善、去妄向理、去邪显正,也是一桩美事。如果反而带来百姓自残的恶劣影响,就算是真的佛骨,也不如投诸水火,永断天下之疑。

可惜韩愈一番苦心,没能阻止唐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后世大儒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道教认为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渡他成仙,而佛教却因这篇文章,编排因果故事,说韩愈至今仍然在地狱关着,直到《谏迎佛骨表》全文在人间消失,才会刑满释放。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谏迎佛骨表》

佛教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这种自残行为受到经文的支持。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楞严经》

这种行为,历来在佛教内部也有不少指责声音,因为在原始佛典和比丘戒律中,凡是损毁、伤害、虐待自己的肉体,均非佛所允许。

为了解释楞严经与原始佛经对于自残的冲突,后世又发展出新说法,说这是初地以上的圣者所为。初地是指欢喜地。菩萨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其中前四十个全是凡夫,从欢喜地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圣者,统称登地菩萨。

有一件有趣的事:

只有登地菩萨才有资格燃指供佛,这个说法,现在佛教徒都能接受。

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这个说法?

登地菩萨

只有登地菩萨才有资格修习双身法,也就是密宗双修。这个说法,很多显宗的佛教徒也对此口诛笔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