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劉麗英:辦案就是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編者按: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在這場深刻改變中國、深刻影響世界的偉大變革中,有多少波瀾壯闊的征程,有多少值得銘記的時刻?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踏著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軌跡,尋訪到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記錄他們的回憶、他們的思考、他們的展望。

回望歷史,是為了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中國之聲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見證》,今天推出《劉麗英:辦案就是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劉黎 侯豔)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劉麗英,1932年生,山東東平人,中央紀委原副書記,1979年起在中央紀委工作,1983年10月增選為中央紀委常委,黨的十五大當選中央紀委副書記,2002年離休。上世紀90年代,她曾負責查辦了無錫鄧斌案、河北李真案、瀋陽“慕馬案”等大案,有當代“女包公”之稱。

「見證」劉麗英:辦案就是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劉麗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胡思遠 攝)

中央紀委恢復重建,從100位中央紀委委員召開第一次全會開始

從瀋陽到北京,從市公安局副局長到中央紀委委員,改革開放之初,劉麗英的人生軌跡有了大變化。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次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上,中央決定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這是“文革”後我黨恢復重建的中央紀律檢查機構。緊鑼密鼓的重建工作從召開第一次全會開始。

劉麗英介紹:“1979年的1月,中央紀委第一次開會,陳雲同志主持。全國是100名中紀委委員,100個委員都是老同志,部隊的有一部分,那都是拄著棍兒,歲數都挺大了。遼寧是兩個(中紀委委員),一個是我,我當時是瀋陽市公安局副局長,還有一個是遼寧省委副書記徐少甫。”

這次中紀委全會開了將近一個月。陳雲同志在會上說:“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基本任務,就是維護黨規黨法,整頓黨風。”任務雖然明確,可臨時組建的工作隊伍,絕大多數人都是紀檢工作的“門外漢”,如何建立各項工作制度,儘快健全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紀檢機構,工作如何開展?一切只能邊幹邊摸索。

劉麗英說:“這時候中紀委該往裡調人了,四面八方調來,從部隊來一部分,中央各個部門來一些,外地各個省來的比較少,北京市來一些人,調來這些人都不是做紀檢工作的,先得了解情況、熟悉情況。那些老領導都歲數很大了,有11個老副書記,那個時候都七八十歲了。當時臨時調了點,還又借了一些,把中紀委的攤子就鋪起來了。”

剛剛經歷了十年浩劫,這支新成立的紀檢隊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撥亂反正,全面平反冤假錯案。很多案子時間跨度長,牽涉人物多,案情複雜。劉麗英直接參與了審理林彪、“四人幫”相關案件的工作。

“三人行”創立中央紀委第三檢查室

之後,劉麗英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新的領域——組建第三檢查室,負責聯繫華北、東北地區,集中辦案。可是人太少了,第三檢查室加上劉麗英自己,就三個人。

劉麗英介紹:“當時中紀委查案子的就兩個室,一室主要搞經濟,二室管黨政機關、公檢法。地方怎麼辦呢?要成立三室,我自個兒是那個地方的副主任,給我兩個人組建三室,就搞東北、華北8個省市。”

「見證」劉麗英:辦案就是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近距離揭秘中央紀委信訪室是如何處理來信,受理舉報。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第三檢查室很快開始了高強度的工作。1983年2月,山西運城地區紀委副書記張戈因為查處幹部違紀建私房受到恐嚇、威脅,劉麗英帶著兩名同志趕往山西,至今,說起案件的起止時間,她脫口而出。

劉麗英說:“這個案子啊,不是三個月兩個月就能完事兒的。有的是半年,有的是一年。在山西,我們是3月10日去的,到12月29日才回來。那時候我們下去最多兩三個人,去省裡,省裡也有紀檢,一塊幹,也不光指揮。中紀委去的還算好辦一點兒,你說當地查當地的,那比較難。那時候主要是建私房,特別是在農村,好多都用公家的料,公家的錢,公家的人,建完以後自己(得利益)。當時來講,中紀委查建私房是重要的任務。我們到山西,就從這兒打開(局面)的。”

 辦案就不能有冤假錯案

查辦案件,尤其是大案要案,困難重重,責任和壓力可想而知。即使過去這麼多年,採訪中,劉麗英仍然反覆問身邊的人,辦過的案子有沒有冤假錯案?有沒有人要來翻案?

劉麗英表示:“有的是案件複雜,有的是辦案當中出現問題,這個都有的。辦案的同志出了問題了,不行,當地出了問題了,也不行。說起來辦案是挺複雜的,也是個很細緻的工作,非常認真的,你不認真你要辦冤假錯案。干擾也是有的,但是咱們認真查了,該查的都查了,還是可以的,沒有冤假錯案。”

上世紀90年代,劉麗英負責查辦了無錫鄧斌案、河北李真案、瀋陽“慕馬案”等案件。老百姓熟悉她也是因為這些大案要案。瀋陽慕綏新案,對劉麗英是個特別的考驗。慕綏新時任瀋陽市市長,馬向東當時是副市長,兩個人各自形成了腐敗團伙,利用權力做交易,牽涉了瀋陽數十位領導幹部。劉麗英說這是“窩案”的典型樣本。

劉麗英表示:“一啪啦都叫不上名兒,幾十個,法院的院長,檢察院的檢察長都進去了。我又是瀋陽出來的,查老家的案子,一般人家不插手啊,你都去查了還都得判了,挺難的。不查吧,交給你這個任務了,你不認真查吧,也不行,認真查,認真處理了,處理了一批人。”

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但是斷案過程中,劉麗英嚴格審慎地把握著情和理的分寸。慕綏新患病,劉麗英給他找了好醫院、好大夫治療。但是該查該究的,一分也不寬容。

劉麗英說:“給他請人治病,外面請的高級大夫來給治病,他就是雖然犯錯誤了,咱們不能慢待人家,不給吃不給什麼,該請好大夫去醫院,該治得治。”

“板上釘釘帶拐彎”,每一件案子都要辦成鐵案

劉麗英辦案子低調、穩妥,取證謹慎,調查深入,強調實事求是。她要把經手的案子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劉麗英說:“我的名言‘板上釘釘帶拐彎兒’,就是你這個案子查完以後,你釘釘還不行,還得拐彎兒,你釘釘能拔出來,拐彎你拔不出來啊,脫不了。查完以後,你走了人家就翻案了,翻案以後,你搞錯了,就給人家平反,板上釘釘你拐個彎兒能脫下來嗎,你脫不了,是這個意思。”

「見證」劉麗英:辦案就是要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劉麗英接受央廣記者劉黎的採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胡思遠 攝)

記者眼前的劉麗英老人身穿素色暗花襯衣,待人謙和,笑聲爽朗。可是她卻有另外一個與外表反差極大的稱號——“女包公”。在中央紀委工作24年,她辦的每一個案子都紮實、公正,老百姓願意把“女包公”的稱呼送給她。

劉麗英說:“我也沒有更高的水平,我只是辦案別辦錯案,別辦成假案。”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築,但依然任重道遠。

劉麗英表示:“我們國家發展了,事業開闊了,人員也多了,如果說沒有問題不可能。你在全世界來講,哪有沒有問題的,問題少就算不錯的了。”

一張張反腐“成績單”一再釋放出全面從嚴治黨不會有絲毫放鬆的信號。監督執紀問責在進一步強化,依法反腐進一步推進,監督體系越來越健全。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表示:“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鬥爭精神,堅定不移抓下去。”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見證者說

劉麗英:紀檢機關,任務還是很重的,要求得也很嚴。要求呢,好多事兒比較明確,紀檢幹部工作起來也比較好辦,他有遵循,現在條規條例都比較跟得上。反腐敗永遠在路上,這是逐步提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