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羣衆和扶貧幹部應該學習的,看看安福縣的精準產業扶貧政策

安福縣2018年產業扶貧政策

貧困群眾和扶貧幹部應該學習的,看看安福縣的精準產業扶貧政策

一、普惠性扶持政策

(一)產業扶貧資金的補助對象和金額

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補助產業扶貧資金5000元。(對於2015、2016年已脫貧沒有享受產業扶貧幫扶資金,每戶補助產業扶貧資金5000元)

(二)產業扶貧資金的使用原則和撥付方式

1.已脫貧的。對2015、2016年未享受產業扶貧資金但已脫貧的貧困戶,所安排的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直接撥付到貧困戶一卡通賬戶上。

2.未脫貧。分二種情況

(1)有一定勞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願的未脫貧貧困戶。所安排的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其中2000元用於貧困戶自主發展短期見效產業,達到相應產業規模,經鄉(鎮)、村和幫扶幹部驗收合格後直接撥付到貧困戶一卡通賬戶上,3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到經濟實力較強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如村的光伏發電),發放股權證,參與入股分紅,在保證本金不流失的前提下,確保每年入股分紅收益10%以上。

(2)對無勞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願的未脫貧貧困戶。將5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全部入股到經濟實力較強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放股權證,參與入股分紅,在保證本金不流失的前提下,確保每年入股分紅收益10%以上。

二、補助性扶持政策

1、貧困戶發展井岡蜜柚補助標準。

落實了經營主體(貧困戶、貧困村)、造林地塊,進行了整地、挖穴、埋肥、回填土等工作,免費提供井岡蜜柚苗木。1、為貧困戶發展井岡蜜柚免費提供柚苗;貧困戶發展白蓮2畝以上,每畝補助100元。

2、貧困戶發展高產油茶產業補助標準

經現場驗收,新造高產油茶每畝補助500元。

3、電商扶貧補助標準

(1)免費為貧困戶開展家庭電商技能培訓;

(2)對進入縣電商產業園(孵化園)的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實行三年零租金、零水電費、零網絡費的支持政策;

(3)貧困戶在縣內持續經營網店半年以上,且全年網銷總額在5萬元以上的,年內給予5000元的獎勵。

(4)貧困村建設電商脫貧站點,每個站點補助3萬元。

4、光伏發電扶貧補助標準。

政府鼓勵扶持以貧困村為主導建設光伏電站,鼓勵貧困戶從結對幫扶產業扶貧資金中,拿出3000元入股村級光伏電站,確保每年入股分紅收益10%以上。

從2017年7月1日以後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每度0.85元。

5、產業扶貧信貸通

貧困群眾和扶貧幹部應該學習的,看看安福縣的精準產業扶貧政策

“產業扶貧信貸通”是一項金融扶貧政策。

(1)貸款對象。二類:

A、貧困戶。列入全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年滿18—65歲,具有完全民事行協能力,具有產業發展意願的貧困人口。

B、經營主體。經工商部門登記註冊、有實體經營場所、生產經營正常且具備清償貸款本息能力的農業企業(一、二、三產)、鄉村旅遊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組織。

(2)貸款用途。

原則上用於貧困戶發展產業和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創收,主要發展優質糧油、井岡蜜柚、瓜果蔬菜、草食畜禽、高產油茶、花卉苗木、有機甜茶、紫玉淮山、龍腦樟、黃梔子、甜葉菊、白蓮、光伏等各類富民產業(我縣確立的八大富民產業:綠色水稻、有機蔬菜、井岡蜜柚、高產油茶、烤煙、龍腦樟、特色竹木、特色中藥材)

(3)貸款額度

A、貧困戶。申請信用貸款總額不超過5萬元。

B、經營主體。農業企業、鄉村旅遊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吸納貧困戶以股權入股、就業或與貧困戶簽訂種苗供應、指術指導、回購協議的,其貸款總額不超過吸納貧困戶就業戶數或與簽訂貧困戶簽訂協議戶數相應貸款總額的兩倍。

(4)貸款期限。

A、發展養殖業。貸款期限1年以內(含1年)

B、種植業。貸款期限1-3年(含3年),具體貸款期限由銀行根據產業發展週期來定。貸款期內只以只付息不還本,到期還本。

(5)貸款利率。

執行同期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

(6)貼息扶持。

貧困戶貸款按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100%給予貼息;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的貸款按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為3年。

(7)貸款程序

貧困戶申請村級初審鄉鎮複核銀行貸款調查縣級審批銀行貸款發放。

三、產業扶貧的主要做法

1、在脫貧產業上,推行了“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

我縣按照“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全力抓好“一戶一人進園區務工、一戶一畝井岡蜜柚、一戶一烤房煙、一戶一棚瓜果蔬菜(或一欄畜禽)的落實,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群眾主體“雙引摯”作用,堅持基礎主導產業與特色富民產業相結合、長效產業與短平快項目相結合、種植養殖與加工銷售結合,積極落實脫貧產業精準到戶,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一項以上脫貧產業。

2、在脫貧措施上,落實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

一是村村有脫貧規劃。以貧困村為單位編制完善產業脫貧實施方案,明確主導產業、明確發展目標,落實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模式。

二是村村有脫貧產業。對貧困村進行分類指導,以村為單元,因地制宜發展井岡蜜柚、綠色大米、有機蔬菜、紫玉淮山、高產油茶、特色竹木、菸葉等富民產業,提高貧困戶產業參與度,實現村村都有產業覆蓋。每個貧困村都成立了一個扶貧產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以幫扶資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獲得穩定收益。

三是村村有幫扶技術人員。建立鄉(鎮)農技人員與貧困村開展產業技術與服務的聯繫機制,根據貧困村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開展全過程跟蹤指導和技術服務。

四是戶戶有增收門路。堅持“長短結合,以短為先、以長為要”的原則,引導扶持貧困戶重點發展井岡蜜柚、綠色大米、有機蔬菜、紫玉淮山、高產油茶、特色竹木中藥材、菸葉、光伏發電等富民產業,以產業增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3、在幫扶帶動上,推行了“一領辦三參與”模式

我縣在“春季攻勢”產業扶貧工作中,抓住春耕備耕有利時節,引導“城歸”“雁歸”人才留鄉創業。著力加快培育壯大貧困村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湧現了一批村幹部與能人帶頭辦、村黨員主動參與、村民自願參與、貧困群眾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扶貧模式。

4、在脫貧質量上,建立穩定增收長效機制

1、建立了完善利益聯結和收益分配機制。一是推行入股分紅機制。對貧困戶入股、聯營等方式與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結成利益聯結體,發放股權證,參與入股分紅,在保證本金不流失的情況下,確保每年入股分紅收益10%以上;二是制定了產業獎補。我縣出臺的《安福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獎補辦法》(安辦字[2018]38號),獎勵對象為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休閒農業經營組織等,明確了貧困戶發展富民產業和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獎補政策,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

2、建立了多樣幫扶帶動模式。一是實行了結對幫扶。通過“每戶3000元 2000元”的產業扶貧模式,開展幹部結對幫扶,幫助貧困戶選準產業,找到致富門路;二是推行了帶動幫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採取多種模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積極流轉貧困戶土地,安排貧困人員就業;三是鼓勵流轉幫扶。支持貧困農戶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支持貧困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形式與其他農戶組建合作社,按規定分紅。在貧困農戶自願的基礎上,鼓勵流入方優先流轉貧困農戶的土地;四是加大信貸、保險幫扶。加大“產業扶貧信貸通”扶持力度,通過扶貧產業信貸通幫助貧困戶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和增加貧困戶穩定性財務性收益;建立和完善脫貧產業保險制度。對貧困戶經營的烤煙、井岡蜜柚等產業試行脫貧產業保險,實現貧困戶脫貧產業保險全覆蓋。如烤煙產業保險費每畝40元,由菸草公司負擔20元,縣煙辦負擔6元,鄉政府負擔10元,村負擔4元;五是扶持發展村集體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如我縣對2016年退出的9個貧困村每個村安排產業資金90萬元,2017-2018年退出的22個貧困村每個村安排產業資金50萬元,主要用於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如建設光伏發電站、發種特色種養業基地,或貧困村利用本地山林、土地入股企業,進行股份合作等,確保貧困村集體經濟每年達到5萬元以上。

5、在提高脫貧技能上,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和產業技術培訓。

我縣依託縣、鄉農技專家和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隊伍,按照“村村有一名技術人員”的要求,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等活動深入開展扶貧產業技術指導與服務,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建立健全貧困戶產業發展“一對一”技術幫扶機制。通過加強產業扶貧政策宣傳,梳理彙編農業產業扶貧政策手冊,發放到農業基層幹部手中,拓展脫貧攻堅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

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貧困戶參與度100%;通過幹部結對幫扶、入股分紅、企業與合作社帶動幫扶、流轉幫扶、信貸幫扶、參加農業保險等利益聯結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貧困戶的受益度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