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談網際網路教育:心智戰場決定企業生死

互聯網時代下,學習教育模式在不斷變遷,互聯網教育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如何在殘酷的競爭中持續創新,互聯網教育的下一站又是什麼?6月21日,唯一操盤過兩家跨國企業的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受邀出席由人民數字主辦的人民匠心繫列主題論壇“互聯網教育的進化與蛻變”專場活動,與學堂在線總裁李超、中歐商業在線總經理吳馮淑、雲學堂聯席CEO邰慧等知名企業家共同探討互聯網教育的進化與蛻變等相關話題。

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談互聯網教育:心智戰場決定企業生死

圖: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

據第三方數據機構易觀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5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3%,但相比線下整體教育行業而言,互聯網教育佔比仍然較低,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教育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吸引了諸多玩家湧入,如何在這片紅海中佔據一席之地並且站穩,成為每一個入局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作為擁有二十多年企業戰略定位實踐經驗的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從企業定位的角度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現場分享“定位實現品牌制勝——兼論互聯網教育企業”主題演講。

競爭環境改變導致消費者的選擇發生變化

顧均輝分享了多年來其對我國市場環境變化的一個洞察。“隨著時間的變化,市場供求關係也在發生改變,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消費者選擇的變化,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難,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挑戰。”他表示我國大部分企業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很多企業家習慣於講“自己”,而並不習慣去看“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

2000年以後,市場的供遠大於求,消費者選擇困難,顧均輝稱之為“過剩經濟時代”。他以K12領域的互聯網教育市場為例進行了進一步解釋。1991年到2008年是K12互聯網教育的萌芽期,市場上僅有101遠程教育網等少數品牌,消費者的選擇很少;2008年到2013年是K12互聯網教育發展的啟動期,競爭品牌開始增多,消費者的選擇開始變多;2013年以後進入發展期,互聯網教育品牌多如牛毛,消費者做出選擇已經變得非常困難。

心智戰場決定企業生死,企業商業思想需進行重大轉型

面對紛繁複雜的選擇,消費者如何做決策?這是每一個企業和品牌都關心的問題。現實是,消費者只會選擇進入了自己心智的品牌。顧均輝以近兩年火爆的短視頻APP為例進行說明。“直到我把這些短視頻APP品牌展示給大家,人們才發現原來市場上這類品牌居然有這麼多。”顧均輝表示,“大多數人只記得快手、抖音等幾個耳熟能詳的品牌。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被消費者記憶的品牌是沒有明天的。”有專家表示,互聯網領域每年有80%的企業消亡,95%企業在兩年後不復存在。

顧均輝指出,今天的戰場已經發生重大變革,分化成了兩個戰場:心智是第一戰場,市場是第二戰場,而心智戰場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在2010年以前,人們只知道“市場”而不知道“心智”戰場的存在。背後涉及的是企業家的商業思想需做出重大轉型,要從“以需求為導向”轉變為“以競爭為導向”。“將產品做出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好”的觀念在今天已然行不通,重要的是和競爭對手比,如何讓消費者選擇你。

打贏心智戰場才會贏,用成功孕育成功

心智戰場決定企業生死,無數企業的案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顧均輝認為,對於企業而言,把產品做出來不代表就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中國第一個網約車平臺是搖搖招車,然而多數人用的是滴滴;“百團大戰”時期,團購網站曾多達5023家,現在卻只有少數的幾家留下,更鮮有人知滿座網才是中國第一家正式上線的團購網站。

“走在最前面,將產品鋪向市場是沒有效果的,重要的是將品牌放進消費者的心智中。”顧均輝再次強調。同時,他指出了一種認知誤區,很多人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在商業領域企業失敗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經驗教訓並不一定適合其他企業。只有成功才能孕育成功,成功的企業戰略才能指導企業走向成功。

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談互聯網教育:心智戰場決定企業生死

圖: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左三)參與圓桌討論

主題演講之外,顧均輝還在隨後的圓桌論壇環節與與會嘉賓針對互聯網教育企業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於互聯網教育市場目前的發展態勢,顧均輝認為需要從兩個“戰場”的角度分別看待,以K12領域為例,從市場這個第二戰場來看萬馬齊奔,一片紅海,但從心智的第一戰場來看,還沒有品牌真正佔領心智,依然有巨大機會。

在圓桌論壇的最後,針對互聯網教育企業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挑戰,顧均輝從定位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企業一定要將自己的品牌掛在消費者心智階梯的第一位,如果細分領域中已經有市場領導者存在,後來者要學會和老大對著幹才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