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力度大的樓盤,買房的時候你可得小心了

廣告力度大的樓盤,買房的時候你可得小心了

關注“星哥在上海”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很少推薦上海及周邊的樓盤,道理很簡單,好樓盤不需要推薦,而如果發大經費推薦的樓盤,我們的消費者們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了。當然有人會說互聯網的時代,這廣告營銷做的好也是每個房地產企業的必修課,只是星哥還是要說對於那些大肆投放廣告,自媒體隔三差五軟硬廣告推銷的地方,你還真得小心了。

或許時代已經變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時間和事實證明了很多廣告營銷做的多並不是房地產企業營銷預算多而更多的是給樓盤造勢,給板塊造勢。而一旦你買入了那些所謂的熱點板塊和潛力板塊,那麼被套上個三五載在目前看來是必然了。在此我們就不例舉哪些樓盤了,只是作為買房者一定要有這個廣告辨別意識。但實際情況是買房投資者由於經驗豐富,投資老道,一般的廣告忽悠不了他們而真正去買那些所謂熱點樓盤和潛力板塊卻是一些剛需客和我們手頭現金不多的大城市老年買家了,最後成為樓市韭菜的往往也是同一批人。

房地產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一個樓盤的價格基本就是一個板塊的整體反應,價格區間不會脫離板塊周邊二手次新樓盤太多。而對於營銷費用來說,如果銷售量還不錯或者板塊已經得到大多數消費者認可的房企是不願意在營銷上花過多的經費和投入的。但是往往那些冷門樓盤由於銷售業績不佳,在板塊和概念上做文章的就不少了。只是大多數人一生買房的次數較少,只有等入坑了才會發現原來所謂的配套和發展都是五年,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對於真正需要買房的朋友們一定要自己去樓盤走一走,看一看,任何自媒體的廣告或者視頻廣告往往會造成一個錯覺和對板塊的誤讀,這個就和樣板房一個道理。只有真的自己在樓盤周圍感受一下並對距離有了切實體會之後,這買房選房就靠譜很多了。對於房地產行業,廣告必不可少但是對於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和中介的主推就容易讓我們一些普通消費者迷失了方向和選擇。這種情境下的買房就算不上投資了,更多的只是頭腦一熱的行為。在房地產上行的時候,這樣的粗糙投資也會取得不錯的回報收益但是當房住不炒的理念普及,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深入,那些被帶節奏的消費者就容易入了某些房地產和自媒體的廣告巨坑之中了。從今天開始,學會讀懂地產廣告,也是每一個投資人的必修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