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去世,兒子宋成公繼位。雖然對宋成公來說,楚國是殺父仇國,但迫於壓力,他卻不得不向楚國低頭。公元前636年,宋成公親自前往楚國,與楚成王議和。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可不到一年,江湖形勢就發生了鉅變:剛回國的晉文公堅決出兵,一舉平定姬帶之亂、扶持周襄王重登王位,初露霸主風範。

見晉國正蒸蒸日上,與晉文公交好的宋國君臣順勢就投靠了晉國,與仇敵楚國決裂。

公元前634年,為了報復齊國入侵,魯國公子遂到楚國求援,慫恿楚國令尹出兵討伐齊國和宋國,以懲戒這兩個諸侯國的背盟。這年冬,楚國令尹子玉、司馬子西率師伐宋,圍攻宋國緡邑(山東金鄉東北)。同時,楚國又派出另一支軍隊支援魯國,協同魯國軍隊伐齊,佔領了齊國的谷地(山東東阿)。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又親自率軍,與陳國、蔡國、鄭國、許國聯手,再次伐宋,直接圍攻宋國都城商丘!強敵壓城,這讓宋國君臣大驚失色,惶惶不可終日。宋國司馬公孫固見情勢危急,急忙遣使向盟友晉國求救。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這一年,晉文公回國才剛剛四年。在晉惠公十四年執政期間,晉國人心渙散,外戰多敗,如今正處於恢復期。此時救援宋國,就意味著要與江湖中最強大的楚國為敵。此外,此時楚國還臣服了諸多中原諸侯國。傳統中原諸侯國中,衛國、魯國、鄭國、陳國、蔡國、曹國、許國等等,紛紛投靠了楚國。

如此形勢之下,晉國出兵救宋,有把握戰勝楚國嗎?


接到宋國求救信後,大夫先軫激動不已,說:“報答宋國恩惠且解救諸侯危難,贏取威名而稱霸天下,就在此一舉了!”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出兵與不出兵,似乎從來就不存在問題——連當初幫助過自己的國家都不能救,又談何稱霸天下?可關鍵是,當前形勢下究竟該如何去救?直接出兵伐楚,晉國實力不足;出兵攻向宋國解圍,楚軍以逸待勞,諸侯人多勢眾,晉軍未必能佔到便宜。

這時,狐偃給出瞭解救宋國的行動方案:“曹國剛歸順楚國,衛國則新近與楚國聯姻,如果攻打這兩國,楚國必會前來救援,這樣齊國和宋國之難就可免了。”這是典型的“圍魏救趙”之計,既能避開與楚軍的直接對決,又能報當年衛國和曹國非禮晉文公之恥,可謂是一箭雙鵰。

出戰的決心已定,晉文公立即下令組建三軍:卻縠為中軍元帥,卻溱輔佐;狐毛為上軍元帥,狐偃輔佐;欒枝為下軍元帥,先軫輔佐。

公元前632年春,晉國聲稱前往伐曹,故意向衛國借道。剛剛投靠楚國的衛成公當然不敢答應,拒絕了晉軍的借道。於是,晉國軍隊立刻退回,改從河南淇縣之南、延津之北處渡過黃河(黃河古道),然後兵分二路,分別攻打衛國和曹國。

1月9日,晉軍攻下了五鹿(河南濮陽南)。當年晉文公流亡經過五鹿時,當地農夫曾贈他以土來羞辱他;如今晉文公回來,堂堂正正地攻佔了五鹿,正應當年得土之兆!

2月,晉軍遭遇出兵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中軍元帥卻縠不幸逝世。因為先軫在五鹿之戰中功勞甚大,晉文公立刻將他從下軍輔佐越級提拔為中軍元帥!這是晉文公在決戰前最為英明的決策——因為有了先軫,才有了城濮之戰勝利的保障!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雖然失去了中軍元帥,但晉國的攻勢仍然不減。

在晉軍強大壓力下,衛國人趕跑了衛成公,以討好晉文公。但是,晉文公不為所動,並沒有放鬆攻勢:只要楚國不解宋國之圍,晉國就絕不放過衛國!

見衛國難以支撐,楚國與魯國聯手來援助衛國。可是,魯僖公眼見晉國實力強大,心生畏懼,便殺死了前往救援衛國的魯國將領,讓楚國的這次解救無功而返。外援徹底無望,衛國就成了甕中之鱉,任憑晉國處置了!

3月,晉國軍隊又一鼓作氣,攻破了曹國。

楚國的兩大盟國,都已落入晉國手中,楚成王還不解宋國之圍,趕緊前來救援?


然而,狐偃卻失算了。

對於這種“圍魏救趙”之計,楚國人可是老祖宗。在與齊國爭霸期間,楚成王就多次使用此計與齊桓公對抗,成功地調動了霸主齊桓公,令齊國軍隊頻繁長途奔襲,陷入了巨大的被動之中。在楚國人看來,楚國不遭受損失才是第一要務,為了盟友而讓楚軍在戰場上失去主動權,在楚國戰法中是絕不允許的。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因此,雖然晉國已連下二國,可楚成王卻依然不動如山,反而命令圍攻宋國的軍隊加強攻勢,拼了老命都要拿下宋國!只有打下宋國,才有與晉國談條件的籌碼!

宋國被多國部隊白天黑夜地死命圍攻,形勢更加岌岌可危,不得不派出重臣門尹般再度向晉文公緊急求救。

局勢如此,晉文公一時也沒了主張:“宋人來告急,不救就會喪失盟友;請求楚國撤軍,楚人必定不會答應;我想與楚國開戰,齊國和秦國又不同意,該怎麼辦?”

晉文公這番話,其實還沒把形勢完全說透:如果晉國實力足夠,完全可以不管秦、齊二國態度,單獨向楚國宣戰!可楚國不但自身強大,還挾裹了中原大多數諸侯國為之助陣,光憑晉國一國,就想對抗這麼多國家,無論如何,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秦國、齊國雖然是晉國盟友,可救宋之戰成功了,不過是讓晉國錦上添花;失敗了,秦、齊二國卻是得賠上損失。對秦、齊二國而言,陪同晉國與楚國對抗沒有絲毫利益可圖,幹嘛要趟這渾水?

眼下,指望拿下衛、曹二國就解宋國之圍,是晉文公君臣的一廂情願了。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棋盤上似乎已無活路:宋國就是棋盤上的“帥”,“帥”都保不住了,棋局哪裡還能進行得下去?


關鍵時刻,被晉文公越級提拔到中軍元帥之位的先軫,連下兩步、輕鬆盤活了這局死棋:讓宋國人以重賂去求秦、齊二國,使這兩國代宋國向楚成王求情;另一方面,為防止楚國答應秦、齊二國之請,晉國則抓捕曹國國君,並將衛國與曹國之田分給宋國!

先軫這兩步棋,明顯是在挑事:楚國得知盟國土地被送給宋國,當然不可能答應秦、齊之請。這樣一來,貪圖重賂而被楚國駁了臉面的秦、齊二國,就會加入晉國陣營,參加與楚國的決戰!晉文公之前擔心的難題,就可迎刃而解!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晉文公聽了,大喜,馬上依計行事:逮捕了曹共公,然後把衛、曹二國土地分給了宋國。

老奸巨猾的楚成王,得知齊、秦二國加入了晉國陣營,深感不妙。他立刻離開宋國前線,回到了申邑(河南南陽),同時嚴令駐紮在齊國谷地的申叔以及一同圍宋的令尹子玉馬上撤軍!可是,剛愎自用的子玉卻堅決不願撤軍,強硬地向楚成王請求留下來與晉文公決戰。見子玉居然抗命,楚成王大怒,只給子玉留下少量軍隊助戰。

楚國君臣失和,上下拆臺,這讓楚、晉爭霸的天平悄然向著晉國一方傾斜了。

得不到國君支持的子玉,先派出使者,向晉文公提出和解:“請恢復衛侯君位,並返還曹國土地,下臣也將撤宋國之圍。”

子玉此舉,也是暗藏殺機。


原本陷入絕境的棋局,已被先軫輕鬆盤活。

子玉此番派使者前來,不過是決戰前的最後一次試探。狐偃一聽子玉提議,立刻被激怒了:“子玉太無禮!按他所說國君才得其一,臣下卻得其二。不要錯過這次打擊楚國的機會!”狐偃太想直接開戰了,卻沒想到子玉也為晉國設下了一個陷阱!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先軫看出了子玉的陰謀,斷然否決了狐偃的主張:“國君還是答應的好。安定別國稱之為禮,子玉一句話安定了三個國家,我們一句話卻使他們滅亡。這就是我們失禮了,還憑什麼作戰?更何況,不答應楚人條件,就要失去宋國;先答應救宋後又捨棄,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晉國此次出征,主要目的就是救宋,宋國就是當前棋盤上的“主帥”。不答應子玉提議,宋國就會被楚國攻陷;宋國一旦淪陷,原本已被盤活的棋局,也就徹底告負!然而,答應了子玉的提議,晉國征戰數月、犧牲了無數將士所得到的土地就將白白喪失,晉國此行毫無所得,也是一次重大失敗!

同意與不同意,對晉國都是失敗。

所以子玉此舉,看似簡單,卻讓晉文公再次陷入了兩難境地!這次又該如何破解僵局呢?

先軫早就胸有成竹,穩穩地說道:“我們不如私下同意曹、衛二侯復國,卻讓他們與楚絕交,同時扣押楚國使者以激怒子玉,等到開戰以後再來對付他。”

先軫此招,把子玉給算死了!

得知衛、曹二君復國卻與楚國絕交,自己派出的使者還被晉人扣押,剛愎自用的子玉徹底被激怒了!於是,他立刻撤了宋國之圍,去追趕晉國軍隊,尋求決戰。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被楚國圍攻了將近半年之久宋國,終於被晉文公成功解救!

“主帥”既已脫險,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擊垮子玉率領的楚軍,徹底消除“主帥”威脅——晉、楚爭霸的城濮決戰,即將到來!


回顧晉、楚爭霸,城濮之戰當然是關鍵一役。可城濮之戰的勝負,並不是在決戰時刻才定;決戰前晉、楚雙方的鬥智鬥勇,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城濮決戰前:晉人連下二國楚軍死命圍宋,看先軫如何將死棋走活!

剛回國不到五年的晉文公,與強盛百年的楚國爭霸,絕對是處於下風。可是,關鍵時刻被晉文公提拔重用的先軫,卻能屢屢破解救宋過程中的死局,一再把死棋走活,讓晉國在爭霸決戰前就已先定乾坤,這是晉文公的幸運,更是先軫的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