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助秦变强,为什么惨遭车裂之刑?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在进行商鞅变法后的第一战中,亲自率领军队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又叫商鞅。

商鞅助秦变强,为什么惨遭车裂之刑?

商鞅舌战图(图片来源网络)

不可否认的,“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统一六国的助力是多么的强大。那为何商鞅的下场如此惨烈?

得罪太子和士族

“商鞅变法”过程中,极大的伤害了当时士族阶层利益。要不是秦孝公的强力支持,“商鞅变法”根本无法实施,甚至商鞅出行都带着一大堆兵马,防止自己被刺杀。为了表明商鞅变法的决心,法令能通行, 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跳出来,杀鸡儆猴。但让商鞅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太子嬴驷(后来的秦惠文王)。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太子是君嗣,不能施刑,于是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公子虔就不幸成了替罪羊。这也为后来商鞅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商鞅助秦变强,为什么惨遭车裂之刑?

徙木立信(图片来源网络)

“商鞅变法”走上正轨

秦孝公去世,太子赢驷即位。商鞅最大的靠山不见了,之前又得罪过现任大王,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商鞅变法”实行的很好,不需要商鞅就可以继续下去。这时候的百姓甚至只知商鞅,不知秦惠文王。新仇旧恨,让秦惠文王对商鞅怨恨深重,恰逢公子虔说商鞅意图谋反,秦惠文王将计就计,捉拿商鞅。

商鞅助秦变强,为什么惨遭车裂之刑?

图片来源网络

秦国当时和魏国接壤,想去别的国家得经过魏国。商鞅此前大败魏国,魏国不肯借道,无路可逃的商鞅最终在自己的领地被杀,尸身被行车裂之刑,全家被诛。

一个对于秦国有莫大功劳的能臣,为秦国强大军事能力奠基的人,最后却被安上造反之名,行车裂之刑,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