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随着楚汉战争的结束,高祖刘邦获得了天下。但因长年战争,而造成民生凋敝。所以汉初,奉行的是道家“养民生息”的政策。在钱币的铸造上,承袭秦制,铸行半两,并允许郡县诸侯王私铸。故而出现减重明显,“榆荚钱”(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的小钱)泛滥的现象。

榆荚钱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由于,“榆荚钱”的泛滥,已经造成了物价的飞涨,严重影响了汉王朝的统治利益。汉高后二年,决定开始铸行,形制较为规整,重八铢(约5.3克左右),直径1.86厘米以上,文字笔画较秦半两平浅的“八铢半两”。

八铢半两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后因“八铢半两”价格过高,不利于小额贸易的发展,在发行了4年多时间后,决定铸行“五分半两”钱。汉高后“ 五分半两 ”钱的法定重量为半两(12铢)的五分之一。重量通常为1.5-2克左右, 形制规整,穿口极大,钱文狭长, 小篆书体兼具有隶书的形态。

吕后“五分半两”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在文帝刘恒时期,为了更好的经济发展需要,再次对钱币进行了改革。开始铸行“四铢半两”,并规定其为法定货币,铸行时间有40年之久。

“四铢半两”直径约2.5厘米上下,重2.2克至2.8克之间,穿孔较以前明显变小,按照有无内外郭,分为有郭半两和无郭半两两种。

有郭“四铢半两”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

无郭“四铢半两”

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汉初,那段被我们遗忘的钱币史汉初,在“半两”的改革中渐渐落下了帷幕,历史深深的镌刻下了那段属于时代的记忆。如今,再一次的被我们拾起,珍藏。

如有不同观点,可以下方留言,我们共同探讨钱币知识,交流收藏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