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用三个地名概括他的一生,沉郁苍凉,不忍卒读

苏轼一生几度宦海沉浮,几经贬谪,可谓颠沛流离。虽然他充满了乐观主观精神,豁达超脱,但这首诗总结他的一生,却沉郁苍凉,不忍卒读。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用三个地名概括他的一生,沉郁苍凉,不忍卒读

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金山画像是金山寺苏轼画像,由李公麟所作,《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贬谪的三个地方。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出语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苏轼“有大才气,真力量,所以沾濡涵泳,无昕往而不可,无所往而不能”。苏轼用三个地名概括他的一生,沉郁苍凉,不忍卒读

写这首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当时苏轼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而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失意也罢,坎坷也罢,苏轼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苏轼用三个地名概括他的一生,沉郁苍凉,不忍卒读

苏轼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