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在歷史上有何地位和戰略意義?

南京於春秋時名為長岸,戰國屬越,楚威王時重歸楚國版圖,因當時鐘山名為金陵山故此“因山立號,置金陵邑”成為南京流傳千年的別名,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東吳在此定都並改名建業,首開南京作為長江以南政權首都的濫觴。後東吳為西晉所滅,改建業為建鄴,後五胡亂華,中原陸沉衣冠南渡,東晉於此建立政權為了避諱晉愍司馬鄴之名旋即改為建康,隨後建立的劉宋、蕭齊、梁齊、陳四朝都以建康為名並且定都於此。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在歷史上有何地位和戰略意義?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之宅

南京作為首都必然擁有易守難攻的絕佳地理環境,依靠前方難以逾越的長江,結合連綿起伏的鐘山山脈,“憑高據深,形勢獨勝”。長江自南京到蘇州這一段,“其隘可守者有六:曰江寧鎮,曰砂夾,曰採石,曰大信,其上則有蕪湖、繁昌”。

其餘地段都是“蘆蓧之場,或崎岸危磯,水勢湍悍,難施舟楫”,所以只要派遣重兵把守上述六個地點就可以阻礙江北的敵人通過長江進攻南京。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在歷史上有何地位和戰略意義?

建康以三吳為東門,荊、蜀為西戶,七閩、二廣為南府

三吳是指位於太湖平原的吳郡、吳興郡、會稽郡,因為其“食海王之饒,擁土膏之利,民殷物繁。田賦所出”是南方政權的重要財稅來源。

為了保障南京安全就必須先保障作為南京藩籬長江的安全,而保障長江安全必須奪取位於長江上游的荊州和四川盆地,因為北方敵人得到這兩個地方就可以沿長江順流而下直抵南京城下。王溶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這首唐人所寫的詩短短十四個字就道明瞭東吳滅亡的原因,西晉先滅蜀漢然後從四川盆地順江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孫吳。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在歷史上有何地位和戰略意義?

七閩因在秦之前福建土著居民建立的八個政權而得名,二廣之名起源於宋朝在今廣東建立的廣南東路和在廣西建立的廣南西路,這些地方作為南方政權的大後方格外重要。

建康自古用武之地,然必內以大江為控扼,外以淮甸為藩籬

自古以來就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淮河是南方政權的前沿陣地也是抗擊北方進攻的第一線,也是建立縱深防禦的重要地理條件。北方軍隊如果佔領江北,那麼千里長江可能任何一處都會成為對方的突破點,面對這條脆弱的防線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結合淮河建立縱深防禦陣地。北軍如果從正面攻打淮河的話,位於後方的兵員和補給可以通過長江淮河之間的運河源源不斷的補充到淮河前線。而北軍如果繞開淮河直抵長江那麼就等於將側翼暴露給了南軍,很可能會被截斷後路導致全軍覆沒。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在歷史上有何地位和戰略意義?

故此,充分顯示了歷史上的南京城建康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戰略地位,以至於後來的明朝、太平天國等政權都把南京城作為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