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面祭祖扫墓,缅怀先人,反省自己;二面踏青游玩,纵情青山绿水之间,吸取天地之精华,为工作和生活储备能量。我提前一周回老家做清明,这样就不会错过春雨树的徽州写生活动,两天一夜的行程合乎心意,何况徽州我是百去不厌。

一、 状元县:休宁,乾隆眼里的福地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安徽近代是落魄了,连名字都变得土气。建省于康熙六年的安徽取名于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安和徽寓意美好,不能因为穷点,就不好意自称安徽人了。安徽隔壁江西的戏曲家汤显祖留下一首诗: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导游经常把这首诗句挂在嘴上,力图证明徽州之美,徽州如何招人羡慕。这首诗的原意是:

希望发大财的人,都去爬黄山白岳求财运,但我平生痴绝天生穷命,真是笨死了,连做梦都没去过黄山所在的徽州。黄山白岳让人联想到黄金白银,这才叫土、俗。诗中的白岳,又名齐云山,和云彩齐头并肩的一座山,就落在徽州的休宁县,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好管闲事的乾隆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 。

休宁县历史上出过19位文武状元,是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高中在安徽算是名校,和桐城一中、安庆一中经常狮王争霸。是风水宝地,还是师资力量的缘故,我不得而知。喜欢到处题词的乾隆,御笔赐予休宁状元金德英一个“福”字立轴。他老人家认为休宁人杰地灵,是一块宜居宜业的福地。

我们的写生活动选在休宁。

多谢乾隆。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二、 松萝茶:墙内开花墙外香

清明出游,人多如织。幸好合肥南站为春雨树开通绿色通道,免去排队取票安检的繁琐。高铁车程不足两个小时,当地导游在黄山北站早已等候。斜风细雨倒春寒,百人大团浩浩荡荡,孩子们的兴奋感染了大人,没有谁抱怨天公不作美。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我们的第一站是参观休宁松萝茶厂。清明新茶上市,这个活动安排合乎时宜。茶厂老板王光熙,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王光熙牌松萝茶,老板声称用自己的人格担保茶叶的品质。人格不保险,亲口喝上为算,茶饮三杯,色纯味正。小孩学习茶道,大人品茶休息,各自安好。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松萝茶,产自松萝山,山势险峻,绵延数里。茶好不好,看地势,看土质。松萝茶产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土层深厚。安徽好茶太多,中国十大名茶里占了四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松萝茶产量又少,自然落了下风,但出口势头强劲,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次日,风和日丽,参观松萝茶园。孩子们扎头巾、围肚兜、挎竹篓,体验摘茶。家长们难得清闲,三三两两或驻足闲谈,或绕山漫步。摘茶有规矩,两叶一尖,只能用指头掐,据说用指甲切断的茶泡出来断面就会变黑。我小时候有摘茶的经历,小学校有自己的茶山,春季的劳动课就是摘茶,任务完不成,孩子们就会求助家里人帮忙。现在的家不是忙着摘茶,是忙着前前后后给孩子拍照。

三、 西溪南:它的美在于安静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导游的地方口音重,西溪南,我听成了新西兰。

去过徽州好几次,都没有听说过“新西兰”。导游说这个村子正在开发,公厕难找,务必在宾馆早早释放。我听着暗暗担忧,一旦开发,有了名气,也就俗气了。

村口有立牌:千年的银杏树、五百年的桂花树、二百年的罗汉松。我一口气绕村一周也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一个蹲坑,略行方便。或许是过于匆忙,擦身而过,或古树藏于民家,不得相识。著名景点如老屋阁、绿绕亭,我也没有寻得。在一户古旧的民家,买了一份现做的桂花糕,趁着温软,送进口里。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西溪南的美,不在村落的古朴,而在于它的安静。去过古村落宏村、西递的人,对别的村庄不会再有兴致,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而西溪南地处偏远,安安静静,古旧就显得深厚悠远。皖南有三雕,木雕石雕竹雕。雕刻有松竹梅,也有才子佳人。文革扫四旧,那些才子佳人的面部都被悉数铲平,在讲究暗藏美学的徽派老宅里,记得那是夏天,阵阵凉意袭来。红卫兵似乎没有来到西溪南,西溪南的村民也似乎没有感受到外面的闹腾。偏安一隅,让西溪南躲过了那一场浩劫。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西溪南的美,不在于皖南村落的“瓦上青青草,溪水绕人家”,而是拥有一条大河,河边湿地上有一大片的枫杨林。大学老师出生地主家庭,自家山上毛竹如碗粗,文革父亲坐牢,山林田地充公,郁郁葱葱的竹林被砍伐殆尽。我简直是扑进了这片高大密集的枫杨的森林,大口大口地呼吸,颤抖着拍了两张照片发给老师,告诉他还有像样的林子留下来,还能让我们这一代人看见。我想起日本的高野山,一位日本女同事带我去登山,遇见一片古树林,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棵棵树木都是两个人环抱不住。大自然的壮美,让人敬畏,让人赞叹。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孩子们在枫杨林里写生,引来路人注目,有人慨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跑到这么的地方来画画。画画,在众人眼里是闲雅的艺术,穷忙的人家哪能顾得上。奇怪的是古今中外画画出名的人不少,单靠画画挣钱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却不多。现在培养孩子画画,多半是不指望营生,而是多一些艺术和品性上的修养。毕竟,绘画能够训练审美意识,比起一般人更能欣赏和鉴别美,加上想象和技法,还能表现甚至创作出美的意境。到底,时代是进步了。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爸爸,我不想回去,还要住一天!” 同行的沈总的小女儿泪水汪汪,不依不饶。其实我也觉得行程有些紧凑,再住上一晚,再从容一些更为尽兴。

但是聚散有时,容不得自己的任性。

和人,和风景,我们相聚,又分离。

川爸育儿日记:清明徽州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