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学子发明“停车神器”让汽车可以“横着走”

原标题:校园里诞生“停车神器”让汽车可以“横着走”

对于想要停车的司机,最“扎心”的情况莫过于明明看到有车位,却很难停进去——“只可远观”的角落空间、一不小心就会剐蹭到前后方车辆的狭窄车位;对新手司机而言“极不友好”的侧方位停车……与停车相关的诸多问题,随着汽车的普及长期困扰着司机。事实上,根据2018年发布的《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全国有超过90%的城市的车位使用率在50%以下,成都是中国最难停车的城市。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空间,缓解“停车难”“难停车”问题?近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五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出了一款“四驱车辅助停车装置”,通过将车辆前移的力转换为向右平移的动力,使汽车可以“横着走”。这一设计增添了停车的可能性,或将释放更多停车空间,缓解停车压力。
锦城学子发明“停车神器”让汽车可以“横着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四名参赛成员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比赛现场合影

锦城学子发明“停车神器”让汽车可以“横着走”

原理示意图

斩获一等奖小装置也有大智慧

今年五月初,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以“关注民生,美好家园”为主题提出了“设计用于解决城市小区家庭用车停车难等问题”这一课题。上百个高等院校拿出“看家本领”,以各类创意设计同场竞技。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五位同学的“四驱车辅助停车装置”斩获四川赛区一等奖,堪称“停车神器”。

“这应该是比赛现场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参赛作品了。”机械工程学院的郭老师告诉记者,“同学们看问题的切入点不同,设计出来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比起不少参赛院校将设计目光放在大型“立体停车库”上,川大锦城学院的同学们选择了做“小而美”的便携式辅助停车装置。研发团队队长朱郑告诉记者:“为了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便民利民,我们认为辅助停车装置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特点。”

四驱车辅助停车装置四面呈梯形,底部带轮,中间部分由4对8个螺旋齿轮,每2个上下相交,每2对位于一根主轴下,顶端共有2根与轮胎直接接触的轴。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装置,却耗费了五位同学一年左右的时间。研发团队的杨坤告诉记者:“万事开头难,研发过程最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确定机械运动方案。我们设想出一个方案之后要进行实验论证,不合适就得换方案,一来二去记不清换了多少种方案。”

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经历了数次失败,研发团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三雁告诉记者,该装置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设计思路新颖。据介绍,研发团队是在利用蜗轮蜗杆实现对力的转换这一学科上,进行了应用型的再创新,“要知道,这一学科的知识平常主要用在车辆的差速器上,主要功能是预防车轮打滑。”

“小”装置不仅拥有“大”智慧,还拥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需要停车时,把装置分别放在四个车轮前,将车开上去后,通过轮胎转动带动装置上的两个摩擦轴,使车辆前移的力转换为向右平移的动力,让车辆实现横向平移入库。”据介绍,这种设计,让新手司机也能轻松停车。

记者了解到,当前作品虽为模型,但根据科学测算,实体装置的高度约为10cm、宽度约为36cm、总长度约为66cm。“大约三本牛津字典平铺的大小,一个装置的重量将控制在10到15公斤之间。”朱郑告诉记者,四个装置可重叠,并能轻松放进后备箱。研发团队的“四驱车辅助停车装置”兑现了他们想要制作便携利民辅助停车装置的初衷。

装置升级“进行时”“初生牛犊”计划“闯市场”

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四驱车辅助停车装置”似乎颇具潜力。

“实际上,装置研发的初衷,是想通过比赛这个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随着研发的深入,我们发现该装置具备一定的市场前景。”朱郑介绍道,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即便是高敏锐度的倒车雷达系统、倒车影像系统等,也难以应对一些特殊环境。“比如遇到前后预留空间极小的狭窄车位,一般人很难停进去,但是用我们的装置实现横向平移停车,就方便多了。”

察觉到这一商机,研发团队动力满满,寒、暑假都不曾懈怠。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上崭露头角,更是让团队收获了极大的信心。

但事实上,想让作品转化成商品,这才刚刚起步。所幸,研究团队的同学们并未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方向,“虽已初步获得认可,但事实上,我们已经考虑到该装置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地面凹凸不平时如何摆放装置,从而让机动车能平稳行驶上去?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研发团队的王梓告诉记者,“装置表面选择何种材料能达到耐磨抗压的最佳效果这一问题也很关键,这关系到装置的成本控制,目前我们计划将整套装置的市场价控制在1000元以内。”

将潜力转化成商机,“初生牛犊”的团队及其作品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好在,研发路上,学校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助了同学们“一臂之力”。

记者了解到,学校不仅承担了学生在装置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经费,对于优秀作品还将提供额外的资助。另外,李三雁告诉记者,当前学校极为看好该装置,计划汇聚学校各领域的智慧,实现“抱团创新”,助力装置的进一步完善。“接下来或将考虑为装置增加电能,通过减少机动车轮胎与装置的摩擦,延长装置使用寿命。增加红外线或雷达限制,提高装置在辅助停车过程中的准确性,也是装置升级的一个技术方向。”

是金子总会发光。李三雁向记者透露,从比赛结束至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三、四家企业向学校抛出“橄榄枝”,“这说明装置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李三雁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和企业进行联合开发,用足够的资金和市场的眼光‘打磨’装置,同时,批量生产还可以让装置的定价比学生的预估低30%左右,突出性价比优势,让学生们的作品成为能真正进入市场的产品。”

将作品变为产品,将创造力变为生产力,这个年轻的研发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他们正用该装置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计划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迎接挑战。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初生牛犊不怕虎,五位少年热情满满:“我们做好了碰壁的准备,并且有信心做好这个装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