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医理与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南怀瑾:医理与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南怀瑾先生著述:道家《易经》与中医生理 南怀瑾选集四

关于中国道家易学与医理的研究,是中国文化之宝藏,我(南怀瑾先生)早已希望结合中医西医及科学界等合并研究,一方面是将中国固有的、伟大的应用哲学加以阐扬,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南怀瑾:医理与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究竟《易经》的道理与中国医理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要说起来,医理与易学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诸位一定会说,既无什么太大的关系,还研究什么呢?这就要说道道家了。

南怀瑾:医理与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在秦汉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道家有所谓“方士”之流,他们讲求修道炼丹。这些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之上了。

南怀瑾:医理与易学,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但也在学习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很多困难。

中国五千年的医学历史,许多学派发展下来愈来愈为神奇,似乎是走入纯哲学的范围,但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却很令人怀疑。

所以,我们可以说,易学与医理之间,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关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则方面的运用,确实大有问题的。

如果要问什么与中国医理关系最密切的华,道家方术思想对医理影响的重大远远超过易学的。


莽夫:勉强可以这样来理解吧:易经->道家->方士->丹道->医理,易经与医理虽然不是直接的传承关系(中间经历了道家、方士、丹道的逐步传承),但用易经来阐释医理-这种我们认为“本就如此”的事情,要细细推敲、追溯起来,还是不那么想当然的会更好一些。 感恩南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