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在我们观看《三国演义》等电视剧的时候,两军对垒之时,双方总是会派出一名武将进行单挑,如关羽单挑华雄、张飞大战马超等,看的观众们热血沸腾,武将到底会不会在阵前单挑呢?武将单挑的现象是否普遍呢?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许多电视剧中,两名武将大战三百回合,士兵们就像是摆设一样,在一旁的VIP席位观看自己老大和对面老大单挑。主将一胜,全军就胜了,主将一败,手下的士兵要么投降、要么逃跑,一场战斗完全取决于双方武将的武艺的高低,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些了呢?当然,武将单挑也不是完全由小说家们想象出来的,历史上武将单挑的事迹有很多,小说家们只不过是将过程和影响都夸大了而已。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有记载的武将单挑,关羽斩颜良、吕布刺郭汜、孙策单挑太史慈、项羽单挑楼烦等,历史上对单挑的记载其实屈指可数,但单挑是真实存在的,古时的将领能够青史留名,一是靠高超的战争技巧、领兵方法,另一种便是靠自己的武力值。吕布为什么被人们所畏惧,就是他一场场战争中所展现的武力值太高了。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古代的单挑确实存在,但并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大战三百回合。春秋战国时期有武将单挑的早期形式。两军对垒的时候,双方会先派出使者交流交流,比如“你为什么要打我啊”、“我为什么要打你啊”,两人还得解释一番,要是聊的好,这场战争可能就打不起来。要是聊的不好,也不会拿刀捅你,而是约定时间、约定地点,双方休息的差不多了,阵也布好了再开始打。

在当时,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之前,双方会派出武将进行单挑,但当时还没有经历过“胡服骑射”的改良,武将们都乘着由四匹马拉着的战车,车上带着副将、驾驶员进行“单挑”。可以说是后来骑着战马进行单挑的雏形。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再来看武将单挑的过程,小说、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大战三百回合”是不存在的。单挑时,两名武将策马向对方冲去,交互之时猛然出手,这是一个回合。这要是打个三百回合,能从天亮打到天黑。就历史记载的单挑中,最多三个回合就已经分出胜负了。小编想到在《隋唐演义》中因为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如果是真的,那么程咬金的武力值可不比吕布、赵云低啊。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古代时许多小规模的战争,其实和黑社会电影中的群殴是差不多的,你来200人,我来300人,这种类型的战争,双方老大单挑,一方败了,小弟作鸟兽散是很正常的。不过在大规模、高水平的古代战争中单挑就没什么用了。就算《三国演义》那么喜欢描写单挑的小说,在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大型战役中也没有写单挑。

古代两军对垒,到底会不会先来几把武将单挑呢?

文学作品说到底还是服务大众的,和学术研究不同。小说、演义更受欢迎。国共内战时期乃至建国后还有评书这样讲到:“毛主席黄袍金甲、朱总司令机枪在手、周总理羽扇纶巾,蒋介石双枪在手,陈诚、戴笠分列两厢······”这样听来是不是要比严谨的战斗报告更有滋味一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