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如果說“古代的王為何自稱孤,皇上自稱寡,太后皇后自稱哀家?”這無非是這些有權勢的人物想彰顯一下自己的權利與身份罷了。關於這幾個稱謂的原因與由來大概如以下: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1、“朕”的由來

關於“朕”的由來,還得從秦始皇說起。秦滅六國以後,天子(皇帝)自稱“朕”。就是從秦始皇開始,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朕”;自從他做了皇帝以後,“朕”就成了皇帝專有的自稱。而在先秦時代,“朕”則是第一人稱代詞,它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所以,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2、“寡”的由來

“寡人”,是古代君王的一種謙虛的自稱。《禮記·曲禮下》:“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孔穎達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古時候的人崇善謙虛,寡人即“寡德”之人,寡就是少的意思,稱“寡人”也是在彰顯帝王的至高無上,九五獨尊。

《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還有《詩-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但到了唐朝以後,就只有皇帝能自稱“寡人”了。

此外,過去的皇帝自稱寡人,是要表示皇帝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人,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的意思。《寡人之於國也》裡的註釋是這樣說的。所以,“寡人”除了是一種謙虛的行為,還代表品行德望還不夠高的意思。再加上,地位越來越高,也就是越來越走上孤獨的頂端;地位越高這人就越孤單,而對自己真正關心的人也就越少。所以“寡人”,還有一種“自戀”的與“自憐”的心理。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3、“孤”的由來

“孤”,意思是也寡德之人的謙稱。主要指我國古代的帝王或諸侯的自稱。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間,有大大小小七個諸侯國,稱為戰國七雄,每個諸侯國王,都自稱“孤王”。因為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國家處於群雄割掉的狀態,各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沒有“皇帝”這一概念,他們都是一國的國王,所以當時的“國王”就是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權利。那麼,在這種情況之後,國王身邊能親近的他的人就很少,國王也就感覺彷彿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才稱“孤”,或“孤王”所以,“孤王”還帶有些許哀傷的感覺。

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後來的皇帝大都自稱“朕”或“寡人”,那麼“孤”一詞,也就歸了王爺或其以下的貴族,例如三國時期,東吳侯爵孫權致書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當時他只是“吳侯”。“寡人”就沒人用了或沒有敢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謙虛了。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4、“哀家”的由來

所謂“哀”,是表示的是哀悼的意思,皇太后自稱“哀家”,帶有“悲哀”的意思,是指自己只不過是“皇帝”或“先帝”留下來了人而已。如果皇帝或太上皇還在世,皇太后是斷然不能稱“哀家”的。比如,咸豐在世之時,老佛爺再怎麼囂張跋扈,都是無論如何不能稱“哀家”的。

所以,只能是帝王死去後,妃嬪才可以這樣自稱。因此,皇太后自稱“哀家”,是表示自己作為一個逝去帝王的妃嬪,對先帝的哀悼緬懷之意。另外,如果不是貴為皇后或太后,也是無論如何不能稱“哀家”的。並且,皇后決不會這樣自稱的,她們對皇帝多稱“臣妾”。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5、“陛下”的由來

“陛下”這一稱謂,是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此後的一些朝代裡,“陛下”成為了昭顯權力的專用詞了。

為何古代皇帝稱“朕”和“寡”,太后稱“哀家”?原來有5個深意

那麼,臣子們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原來臣民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直接稱呼,表示自己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要記得自己的本份,在禮儀上更不敢忘記自己本來無此資格。

其實,“陛下”一詞,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因為皇帝臨朝時,“陛”的兩側,都要有一干近臣手執兵刃,整齊的站列兩旁,為皇帝護駕,以防不測,同時也顯示皇帝的威風。而且,還由於朝堂下的群臣們往往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是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傳話或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無上,不是誰都可以企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