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苏联力压美国,为何还是被美国活生生的给拖垮?

迷路的安然


首先苏联的经济并不强大,以粮食为代表的民生为典型。

苏联在1964年开始首次成为粮食进口国,随后粮食进口量便不断上升,从1964年至1975年的年均255万吨,占同期国内粮食产量的1.5%,上升至80年代前期的年均4000万吨,占国内同期粮食产量的20%左右。粮食进口的急速增加导致对美元等硬通货需求的大幅增加,由于苏联民用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除依靠不稳定且受政治形势影响很大的军火出口以及抛售黄金储备外,苏联剩下的唯一选择便是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以平衡支出。因此,在苏联晚期的对外贸易结构中,油气和粮食分别成为进出口的大宗,苏联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进入“石油换食品”模式。“石油换食品”贸易同时使得苏联经济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加深,实际上已完全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循环中,成为庞大苏联帝国最薄弱的一环。

因此在80年代油价暴跌对苏联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更何况苏联还要经常贴补阵营小兄弟。

第二,苏联高层过于乐观。

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 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演说中首次提出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 主义社会”。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重要性,再次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从此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被肯定下来,并成为苏联理论界研究的中心,并逐渐把它发展成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庞大的理论体系。

苏联领导人及理论界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作为完整的社会制度各方面已经成熟,并全面协调的发展,生产力高水平的发展,生产关系已无非社会主义的成分,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规律和优越性全面充分地发挥作用,集体所有制逐渐接近国家所有制水平;各级劳动者的差异进一步缩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长入全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已成为全民党,苏联人民已成为人的新的共同体;自觉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普遍形成,马列主义已经成为全体人民自觉的世界观。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水平估计过高。勃列日涅夫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不断降调。

第三,勃氏改革。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柯西金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开始了长达18年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当时的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史称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三夫改革”之一。

这一时期的苏联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64年到70年代初进行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新经济体制出台”,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苏联综合国力增 强。第二阶段,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经济改革步伐减缓,停留在对以往改革的调整和修补状态,没有任何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正是由于第一阶段改革的成功,所以苏联自以为进入“发达社会”。

第四,美国的全球退缩与苏联的全球扩张。

上台的尼克松调整全球战略,停止越战、中美建交缓和关系孤立苏联、调整与欧日盟国的关系。

尼克松政府面对的是一个极端动荡的世界,尼克松上任伊始,美国外交政策内外交困。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美国的军事力量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具有充分的人力优势。美国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美国如何解放自己并重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信誉?尼克松政府如何以国内外敌友都能接受和尊敬的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呢?这意味着尼克松政府要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寻求一个新的全球力量平衡,而不损害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优势。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确立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使美国从最危险的海外军事冲突中脱身,恢复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而反观苏联,积极参与南非边境战争(中美英法战队VS苏联古巴),鼓动支援越南在东南亚扩张,还引火到南美(美国后门),甚至后来陷入阿富汗。

第五,后任的戈尔巴乔夫的折腾。

关于苏联的解体,推荐你看《亡国之路——看他们如何搞垮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晃天下


一般而言很多人肯定会说是苏联经济问题,被拖垮的。但是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中国现在的人均可支配还不到美国的15%(不是GDP,是可支配收入)而冷战80年代的苏联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是达到了美国人的60%以上,从1950年到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是4.8%,而同期的美国是3.3%,原东欧的那一票苏联的卫星国的经济增长率也远远高于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从1975年到1989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了,但是这是相比于前几十年,苏联经济总量第一次下降是在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做了一系列破坏苏联经济体系的事情之后。1991年叶利钦截留了绝大部分的俄罗斯税收不上缴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的经济总量下降了13%。所以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原因。

直到1990年根据西方的民意调查,苏联80%的人民希望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无论是基层民众还是国家经济上都没有促使苏联解体的因素。

如果把思考的基础放在政治上。

从人的角度讲:就是一群精英阶级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放弃了民族,国家的利益,事实上他们成功了,如今的俄罗斯那一票寡头都是当年赞成苏联解体的人。

从制度上讲: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说法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过于僵化。一个国家要在保持体系稳定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有生产力,而生产力中的一部分要用于维护这个体系的稳定存在,无论是阶级腐败还是经济增长放缓,到最后都将演变成体系产出的生产力不足以维持体系自身的存在。

从哲学的高度看:“……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准的预测了马克斯与恩格斯的语言,列宁继承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创造了新生的苏联,但是此时的苏联还相当脆弱,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新生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周边所有的敌国,并且让苏联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权,有了继续革命的资本。

然而原子弹出现了。

世界大战的代价变得如此沉重以至于红色苏联根本无法承受。当解放全人类所有无产阶级的战争无法继续下去时,革命就无法继续下去了,那么高度集权为战争而生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了存在下去的价值。


贞观防务


木叔有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国际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也类似人际关系,国家也具有人格化的属性。


套用在苏联和美国的对比例子上,就是说国家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要均衡。如果一个学生数学80分,语文30分,就不能说是一个好学生。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研究数理化,但不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和礼仪礼貌,那么也很难有好朋友,甚至很难独立生存。国家也如是。一个国家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大炮火箭造得再好,老百姓吃饭成问题,工作成问题,这个国家的危险就会累积。

苏联本质上就犯了发展不均衡的错误。

60-70年代苏联是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前者摒弃了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但后期依然有这个倾向。到了勃烈日涅夫时代,特别是执政后期,这股风潮极为盛行,社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到经济领域就是过度依赖大国企,过度强调苏联重工业的建设成就,过度依赖所谓社会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而没有在苏联国内建设适应本国国情的全面的均衡的经济发展体系。

这种社会意识的停滞不前和经济不均衡状态叠加,让苏联进入80年代之后,日益难以追上新科技革命蓬勃萌芽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进步速度。

除了苏联自身原因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的迷惑和捧杀,也是让苏联凝固不前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卡特、福特还是里根,对苏联提防和打压之外,都在与苏联接触,试图通过和苏联的这种交流来渗透西方思想,进而瓦解苏联国内的统治力和向心力。

在接触之外,美国以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把苏联拖入了经济不相适应的军备竞赛当中。有人说是“星球大战”计划,导致苏联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进入临界点,最终社会革命葬送了苏联。


木春山


这个问题依旧首先要从苏联的最为基本的生产体系上说起。

众所周知,因为斯大林个人思想,和苏联在二战所处的地位的原因,苏联更加注重发展重工业,所以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军事工业也非常发达。当然,这种发展模式也使苏联的轻工业极度落后,尤其以农业上的落后更为直观,上述问题是从民生和一部分基础上来看的。

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苏联的斯大林式的政治制度的弊端上,和其它一系列历史问题,而上述问题,在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所有的问题都开始渐渐凸现,并最终引发矛盾。

第一,从历史上看,苏联从巴尔戈乔夫开始的前几任领导人,虽然都想进行改革,但是最终都变成改良。巴尔戈乔夫本人想推翻斯一部分大林模式的制度,重新开始从制度上改革。

(1)指导思想推行多元化

(2)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

(3)经济上推行私有化

(4)军队建设上推行非党化、非政治化

上述行为其实已经有向西方部分制度靠拢的倾向的。很明显,巴尔戈乔夫已经背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和政治方针,与此同时,几乎瞬间开发的言论却使苏联民族在大量的,混杂的信息下,变得迷茫。

多党制也意味着原本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苏联,将加入多个阶级,共同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已经瓦解,苏共的权威和领导力被削弱。

而此时的苏共,内部也陷入权利争夺,苏共其实已经腐朽,从内部糜烂了。

这时,一叶利钦为代表的各加盟国实力,开始引导,加快苏联的分裂。可以说这时,苏联总体上从上层领导,内外压力,经济方面都已经标志着苏联分裂已成必然。

至于分裂后的俄罗斯,可以说是苏联改革后留给世界的最大遗产了。

总结:苏联的分裂有内外各方面原因,而内部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苏联留下的严重历史隐患,领导人和领导层的失策最终造成了苏联的解体。

有问题尽管提出和补充,作者并不认为自己的回答很完美グッ!(๑•̀ㅂ•́)و✧


q坐着火箭上月球p


咱们首先明确在上世纪的70年代苏联到底是在什么领域力压了美国?在上世纪的70年代,苏联只有在核武器数量和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上超过了美国。除此之外,在国民经济的其它各个领域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我们都说苏联是被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的,这个说法虽然并不全面,却切中了问题的本质。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虽然和美国一样并成为超级大国,但这个超级大国是建立在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畸形军事之上的怪物。苏联的整个工业体系,最庞大最完整的就是服务于军事的军工体系,而除此之外在轻工业,在民用工业等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方。

有个笑话说苏联可以生产得了氢弹原子弹,却造不好一个保温瓶。其实这也不是笑话,据当年苏联媒体的报道,莫斯科曾经在八十年代某年冬天的一天当中,发生了三十多起暖瓶爆炸事故。与美国的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不同,苏联的强大是倾尽全国之力建设强大的军队,将国家财政收入过度投入到军事相关领域,造成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最终导致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尽管苏联的垮台有很多原因,甚至还有阴谋论的说法,但不可否认国家的强大无法惠及到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民众的强烈不满,给体制的崩溃带来了决定性的一击。


照理说事


苏联崩溃的具体原因,历来七嘴八舌、五花八门,有说经济原因的,有说民族原因的。要俺说:苏联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是自然规律的惩罚!

关于苏联的诞生,有一个小故事。当恩格斯主持第二共产国际时,有一位来自俄国的女记者发问: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国家率先实现?

作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倡导者,马克思理论的最大支持者恩格斯,对此问题的回答非常明确:不行!社会发展自有其规律。只有当资本主义大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继续发展的阻碍力量,社会主义才将应运而生!

但列宁已经等不及了,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苏联成立了。但仅仅七十多年后,苏联轰然解体。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实验以失败告终。

回头再看这个小故事,不得不为恩格斯的论断而喝彩,不得不为马克思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而敬佩。社会关系的发展不仅跟随生产力的进步而进步,背后还有人性的力量。“人性是自私的。人性的自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是,如果人性的自私得不到制约,必将摧毁这个世界。”一一一一此言不谬!

尊重规律,发展经济,改良社会。如果苏联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和幸福,苏联绝不会因为外部的竞争而被拖垮。


猴思猴想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时代背景,1945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国,苏联的冷战序幕。


随后美国及西欧各国成立北约,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两大阵营的形成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大阵营开始了疯狂的军事竞赛。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石油危机

此时苏联军事实力强盛,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那么为什么苏联最后败给了美国?

首先在1936年苏联通过了国家的宪法,标志着苏联著名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也就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个模式一开始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使苏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重视重工业,牺牲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

先是农业,畜牧业产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动荡,食品供应不足,轻工业严重落后,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中国的狗皮换飞机等等。




然后就是高度集权带来的贪污腐败,各种社会不公,比如穷人孩子想要过上幸福生活基本不可能,而高官子弟可以轻松的占有各种优质社会资源。

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加之西方的和平演变,最终苏联在赫鲁晓夫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中解体。


橙子的桔子


上个世纪70年代的苏联能够压制美国,只不过是苏联赶上一个好的时机,要知道当时世界爆发严重的石油危机,这就使🉐世界油价飙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作为产油大国🉑以说是赚🉐钵滿盆溢❕

凭借从石油当中获取的利润,这才使🉐苏联的衰退才没🈶显🉐那么明显,这样也苏联能够🈶底气在世界当中兴风作浪❕



当时的美国是刚刚从越战当中抽身而出,面对苏联的强势,美国只好忍气吞声的进行防御性的战略❕

不过美国也不是吃素的,美国一方面联🈴其它石油国家,共同打压油价,这就使🉐苏联的收入暴跌❕📉


同时切断苏联的贷款等手段,几乎使🉐苏联的财政出现很大的危急❕


四都火鸡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70到80年代的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达到了国力的顶峰,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即便如此,苏联也从未力压过美国,特别是经济上,苏联与美国的差距一直很大,苏联处于优势的一直都只是军事或与军事有关的数据,且是数量上的领先,质量方面则没有达到。比如,国民经济总收入,苏联在鼎盛时期为美国的67%,人均则为美国的56%。钢产量为美国的143%,石油产量为美国的140%,对外贸易额为美国的30.9%等等。总之,苏联的领先时不平衡的,从未实现过力压美国。

但在这段时间,苏联的发展的确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后来还是被美国活生生给拖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经济问题。苏联在鼎盛时期对美国造成的压力是以牺牲国计民生为代价,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虽然取得了一时的优势,但毕竟总体经济实力与美国还存在差距,这样一种竞争方式注定不能长久,老百姓体会不到国家发展的成果,生活水平得到不改善,这就是巨大的隐患;

第二,领导体制原因。70年代至80年代的苏联处于勃涅日列夫时期,这时的苏联领导体制实际上已经极度讲话,最高领导人一言堂,绝对权威非常明显,而随着权力的集中,勃涅日列夫在国内的威信无人能及,加上与美国竞争的优势,更加让勃涅日列夫在国内的地位如日中天,没有人能与之匹敌。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创新思维的缺乏,也导致苏联的老年领导体制的开始,整个国家成了最高领导人个人的资产,如果最高领导人决策正确那么国家还可以正常运行,但一旦出现失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权力的野心导致最高领导人试图实现终身制,但偏偏因为身体原因,从勃列日涅夫开始,之后的领导人年龄都不小,并且没多久就去世,这对国家政策的延续是一种打击。而美国则不然,仍然坚持其一贯的领导人更换的制度,领导人的变迁对国家总体政策的影响不大。总之苏联僵化的领导体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束缚。

第三,国际局势的影响。在70年代以后,国际上的总个体潮流已经越来越是求和平,谋发展,武力获取利益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但这时苏联的野心膨胀剧烈,已经不满足与美苏争霸,而是试图取代美国,独霸全球。其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导致苏联到处树敌,到处插手,特别是之节入侵阿富汗,导致其陷入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对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美国则刚好相反,已经看到了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的巨大危险,所以这个时期美国在全球的收缩很明显,经济退出越战,积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摆脱不必要的外交负担,这就有了恢复国力的条件。苏联的对外政策逆世界潮流,必然会受到惩罚。


詹思丁


首先是苏联的制度决定,其次苏联做出的决定不是经过人民广泛同意的,而是少数所谓的统治集团根据集团利益做出的决定,怎么可以和一个民主国家抗衡呢?而美国不同,涉及到整个民族国家都会征得人民群众同意,因为执政集团不仅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而且是通过选举产生。忽视这一点去看问题,永远也不知道输赢的原因。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但是能各抒己见,不会产生你死我活的斗争,不需要考虑如何维护自己到手的权力(何况权力可以随时被人民罢免)八年(两届)就结束了(不违反美国宪法的情况下)苏联能够和美国比吗?所以一开始就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