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史鐵生,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在漫長的輪椅生涯裡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史鐵生曾說“難道我就這樣一輩子呆在輪椅上,孤獨下去嗎,‘沉淪’下去嗎?如何驅除我的孤獨呢?”“孤獨,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遇的隔離,在觥籌交錯中所見的冷漠,在彬彬有禮的人類語言中所聞的危險。這樣的孤獨可怎麼擺脫?唯有愛情。”“我想,正是因為愛情的誕生,如今的世界上才不光有機器和儀器,還有了文學和藝術。”史鐵生是幸運的,這世界上有一縷目光向這個孤獨者投來——從他緊閉的房門的縫隙間照耀進來了。她就是陳希米。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對於史鐵生來說,西北大學可以說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在這裡他的作品發表,也是在這裡,史鐵生妻子陳希米和他結下了一生的緣分。那個時候,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特別撥出2萬元經費,編輯後來在中國新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雜誌《希望》。隨後,史鐵生的處女作《我遙遠的清平灣》在這本雜誌上發表。史鐵生的稿子是陳希米約來的。陳希米一定是看到這等有質地的文字與史鐵生開始有了書信往來。再後來,她成了史鐵生的妻子。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一九八九年,陳希米和史鐵生結婚。姚育明初次見到希米後,感嘆“簡直是尊右腿輕殘的維納斯。這個帶有音樂之聲姓名的太太很年輕、很美麗、很溫柔、很明朗,氣質彷彿濾過的透明的水,老史兄福分不淺……陳希米做了他的新腿”。好友陳村感慨道:“我永不能忘記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忘憂的笑、忘我的笑、來去自由的笑、讓看見的人也喜悅的笑……她常常笑著,燦爛又本分地笑著。有了她的笑,那個凝重的50歲的史鐵生再沒有裝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無疑,把陳希米送到史鐵生的身邊是上帝對他最好的眷顧。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就這樣“只有一條好腿的希米充當了鐵生的眼睛和雙腿”,直到史鐵生生命的最後一刻。據《南方人物週刊》11年第2期報道,史鐵生去世前,陳希米去旁邊病房辦理史鐵生捐獻器官手續,希米剛走,史鐵生就“全身掙扎,心電圖立刻亂了”,陳回來,好了,陳再去,又亂了,陳只好把手續拿到病床旁邊辦,史鐵生就“安安靜靜了”。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史鐵生是幸福的。因為他有不離不棄的陳希米始終守護在身邊,給他愛情和希望。史鐵生曾給妻子寫了一首詩,看的小編潸然淚下,你來了黑夜才聽懂期待,你來了白晝才看破樊籬,你是陳希米。

命運對史鐵生最美的眷顧:把陳希米送到他身邊

史鐵生《贈妻子詩》

希米,希米

我怕我是走錯了地方

誰想卻碰上了你

你看那村莊凋敝

曠野無人、河流汙濁

城裡天天在上演喜劇

希米,希米

是誰讓你來找我的

誰跟你說我在這裡

你聽那腳步零亂

呼吸急促、歌喉沙啞

人都像熱鍋上的螞蟻

希米,希米

見你就像見到家鄉

所有神情我都熟悉

看你笑容燦爛

高山平原、風裡雨裡

還是咱家鄉的容儀

希米,希米

你這順水漂來的孩子

你這隨風傳來的欣喜

聽那天地之極

大水渾然、靈行其上

你我就曾在那兒分離

希米,希米

那回我啟程太過匆忙

獨自走進這陌生之鄉

看這山驚水險

心也空荒,夢也悽惶

夜之望眼直到白晝茫茫

希米,希米

你來了黑夜才聽懂期待

你來了白晝才看破樊籬

聽那光陰恆久

在也無終,行也無極

陌路之魂皆可以愛相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