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開始抄化度寺的時候,原先用來練習的那種小張的5.5cm格子每張24字的白色學習練習紙寫完了。但我早有準備,為了這學寫字,敗家出名的我可沒少買東西,買筆買紙買墨汁,甚至買檯燈買鎮尺買墨盒買筆架,該有的都要有,反正怎麼滴也要把書桌弄得象個很有文化一樣。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說到筆,去年剛開始寫多寶塔時,我就一通胡亂買。一口氣買了大中小各三支的羊毫和狼毫,很便宜的那種。六隻,除了狼羊中號各試用過一支外,其他的都還好好的插在筆筒裡面。因為,我實在HOLD不住它們,狼毫太硬,羊毫太軟,怎麼都不順手。後來就刻意買貴點的兼毫筆,說貴也不貴,三五十元一支的那種。前後買了兩支兼毫筆,一支專寫顏體,一隻專寫歐體。再後來,因為覺得筆太大,又不得已買了一支專寫歐體的小號的兼毫筆,這筆,至今一直在寫。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至於紙張,最開始寫顏體時,用的是大格子的毛邊紙,很便宜的那種,500張30幾元,10cm格子每張28字,因為顏體字適合寫大點,所以寫10cm格子比較適合。後來開始寫歐體九成宮時,用這種毛邊紙就感覺格子太大,於是用那種7.5cm格子每張15字的學生練習紙,正面很光滑,背面略粗糙,我竟然大部分是寫在正面的。這種紙只支撐著九成宮寫完就沒了,於是從皇甫誕碑開始,用的就是開頭說的那種5.5cm格子每張24字的白色學生練習紙,現在,那種紙也寫完,於是,我開始寫生宣。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這種生宣紙7.5cm格子每張28字。因為是生宣,剛開始寫的時候很不好掌握,容易洇墨,寫的速度稍為稍為慢點,墨就洇開了去,字就胡成一團。知道是墨水太稀的緣故,於是把舊墨倒了,重新倒入不摻水的新墨。這下倒好,洇的問題解決了,但運筆明顯滯澀了很多,一筆橫畫寫過去,還沒到收筆,就出現了枯筆了,也才明白這不摻水的墨也著實太濃了些。於是,適當摻點水,摻到寫起來即順暢又不太洇的程度,嗯,嘟嘟好就是。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化度寺自我感覺是最接近九成宮的歐體碑帖,它溫婉內斂、端莊秀美,略顯豐腴又不失骨力,平和且不露鋒芒,可惜的是原碑帖破損太嚴重,好多字破成一團,根本無法看清筆畫,這寫起來就很吃力。沒辦法,對於看不清的字,大部分只能依著自己的臆想與理解,按自己的意思寫成了。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用這種生宣紙寫化度寺,倒覺得效果出奇的好。既然是生宣,一點不洇顯示不了生宣的優點,所以略帶點洇其實效果很好。每天剛開始寫字時,因為潤筆時毛筆會帶著點水,於是開頭的幾個字會比較洇一些,待得幾個字之後,那種嘟嘟好的順暢感出來,寫字,真的變成很享受的一種享受。你可以感覺到下筆時墨水與紙張接觸時的滲透與吸收、擴散與凝聚,你手上輕微的提轉頓按,紙上立即就能如實顯現效果,這種感覺,真的太美,美得就如魚水之歡,相互交融。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生宣是好寫,就是太敗家,看看上面圖中的字,黃色的是0.07元每張的毛邊紙,白色的是0.16元每張的生宣紙,可能效果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寫起來那種感覺,差別大了去。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那麼,如果我一直把寫字堅持下去,而且堅持用生宣,是不是不出幾年,本就貧瘠的家底,就被我敗光了?

說學歐體楷書之化度寺與生宣

僅以文與字記錄學書歷程,見識初淺難免貽笑大方,歡迎交流討論,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