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建仁的「生」與衆泰的「死」

去年,胡潤研究院發佈了年度百富榜,其中應建仁、徐美兒夫婦憑藉140億身家再次上榜,懷揣140億資產位列財富榜239名。

最近,富豪排行榜發佈了2017年度浙江省富豪排名,應建仁、徐美兒夫婦排名23位,成為金華當地頂級大富豪。

不得不說,應氏夫婦是成功的,應建仁可以說活的光彩。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如同巨人一樣的應建仁,其實在五年前其領導的鐵牛集團還是另外一幅景象,作為鐵牛集團的直接控股人,應建仁主要業務除了房地產業務,還有銅峰電子與眾泰汽車。

其中銅峰集團作為鐵牛全資控股企業,佔據上市公司銅峰電子16%的股份,而銅峰電子當年電容年銷售額達17億之多,而上市公司年銷售額也才3億多。在當時就有業內人士猜疑應建仁掏空上市公司銅峰電子。

另外,鐵牛下設最大的利潤奶牛眾泰汽車,此前年產銷量僅僅幾萬臺。數據表現為2012年銷量8.1萬臺,2013年銷量13.38萬臺,2014年銷量14.5萬臺,因為時間較長數據來源不準確,但大抵可以反映出當時眾泰汽車的蕭條景象。

至少五年前的應建仁,從業績以及資本角度分析,其都無法稱得上是成功的企業家,更難登富豪排行榜。

短短三年,這位傳奇人物身上發生了什麼?我想背後離不開應建仁手中鐵牛集團的資本操作,更離不開眾泰汽車這個“操盤工具”。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為什麼說眾泰是應建仁的“操盤工具”?還得從眾泰開始瘋狂擴建工廠用地以及救命車型眾泰T600說起。

從2015年開始,眾泰憑藉著抄襲借鑑的眾泰T600,不僅拉高了眾泰汽車的銷量,同時還為應建仁帶來了盆滿缽滿的財富,T600上市的第一年,眾泰集團銷量創造了22萬臺的神話,次年更是節節拔高,銷量達到33萬臺。這幾十萬臺的產品背後,除了帶來真金白銀之外,還拉動了當地GDP以及各方面協調機構的發展,也解決了就業問題。

這對於此前依靠銅峰集團發展的應建仁來說,汽車行業才是最大的肥牛,於是一場籌劃上市的活動就開始了。畢竟財會出身的應建仁對資本市場不陌生,從重組銅峰再到當時的重組金馬,應氏夫婦都扮演了巨大的資本推手。當然資本推手需要以殼載體才能實施,而金馬股份就是這個殼,眾泰汽車則為載體,重組之後迅速更名。

眾泰重組上市的經過其實並不難理解,2016年之前,產銷量33萬的眾泰淨資產僅僅為30億,此時想要收購眾泰汽車的金馬價值也僅為30億左右,但金馬卻以116億天價收購眾泰,其中迂迴曲折的流程我們可以不聊,但需要知道的是,在應氏夫婦的操盤之下,此前當年年銷量不足10萬的眾泰,搖身一變成為估值高達116億的上市公司,截止到發文,眾泰市值達到了141億。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眾泰自去年6月份上市至今,股票僅僅三個月的小幅上漲,到如今直線下滑,單股從當年頂峰時期的14.97跌到了如今的6.94,單價不斷跳水的股票沒有讓應建仁享受到該有的紅利,更讓其如坐針氈。

其主要問題還是因為產品的問題,從去年至今,眾泰產銷量表現一直極為糟糕,單說上個月產銷量,眾泰品牌月銷量僅為2.3萬臺左右,其中全新上市的眾泰T500銷量僅為6210臺,眾泰T300、T700以及T600三款車型累計銷量不足萬臺,從產銷量上可以看出來,消費者愈發排斥眾泰產品。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而排斥眾泰的主要原因還是產品質量差, 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要求,比如說眾泰改款了三年的T600,本該說有一個不錯的質量表現,但目前T600的市場口碑依然不夠好,外購而來的動力系統表現勉強夠用,但眾泰自有體系中的工廠標準以及自動化無法打造出更高標準的產品,使得多款產品質量差、問題多、市場口碑不好。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比如說眾泰的生產工廠,自動化覆蓋程度相當低,基本的焊接、運輸、物料堆放都無法與國內主流車企相抗衡,尤其是最重要的焊接,眾泰採用人工點焊的方式,焊點不均勻、數量不均衡,都無法保證產品安全問題,整個總裝車間除了噴塗車間自動化程度稍高之外,其他車間均為人工主導。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產品質量差、銷量差以及工廠設定落後,一切都可以用資本角度分析,畢竟應建仁當年籌劃的眾泰帝國,是一個以抄襲為生,上市為輔,圈地賺錢為主的企業,其想打造出來的,是一個磅礴發展的“資本帝國”!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在眾泰剛剛發佈的資產評估報告(中水職員評報第020140號)我們可以看出來,眾泰新能源分公司,擬收購鐵牛集團土地使用權,買方為眾泰新能源,賣方為鐵牛集團。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事情,鐵牛集團為眾泰最大股東,持有該上市公司38.86%的股權,眾泰買鐵牛土地使用權,是不是存在圈地賺錢走流程的情況?

說回這塊地的事兒,去年10月份,鐵牛集團花費1.1億拍下永康市經濟開發區S17-04地塊土地使用權,僅僅花費了1.1億元,土地使用權面積為14.61萬平方米。

而需要知道的是,這塊土地的評估基準日為今年的3月31日,也就是在鐵牛拍下土地使用權短短5個月之後,這塊土地估值猛增至2.68億元。也就是說,鐵牛集團用150天的時間,就把這塊地賣給了眾泰上市公司,大賺1.58億。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為什麼短短五個月,1.1億變2.68億?眾泰公告稱工業用地供應量逐漸減少,市場上供應關係失衡導致。但筆者認為,5個月同一塊地土地使用權飆升一倍,在永康沒有大規模外企引入的時間段之內,1.1億價值變2.68億,背後恐怕另有隱情,最關鍵的是,眾泰既然要買地,為什麼不直接通過眾泰上市公司直接競拍?反而要大費周章的通過鐵牛集團中轉一道程序?從控股股東手中高溢價拿地?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從財經人士嚴重來看眾泰汽車,其借殼上市,圈地賺錢的行為已經成既定事實。

那麼從行業評論員眼中來看眾泰,其盈利能力、發展趨勢、產品口碑等,依然不能被認可。眾泰汽車此前承諾金馬股份的2016、2017、2018、2019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分別不低於12.1億元、14.1億元、16.1億元和16.1億元,但2014年眾泰淨利潤為1.8億(含補貼4.43億),2015年淨利潤為9.09億(含補貼11.41億),也就是說除去補貼,眾泰2014、2015兩年是虧損狀態,而2017年上半年,眾泰淨利潤僅為2.2億,當然並不包含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眾泰難以兌現此前的承諾。

應建仁的“生”與眾泰的“死”

現在的眾泰,早已不是當年2008、T200時代的眾泰汽車,為了集多品牌之力成就應建仁,讓其在富豪榜有一席之地,眾泰、銅峰、鐵牛、金馬,甚至漢騰、君馬都將是應建仁成功的助推器。

眾泰愈發走低的局面,銷量、利潤、口碑步步被掏空,虧損的是除應建仁鐵牛集團之外61.14%的股民,眾泰股票日漸走低,產品銷量極不穩定,產品利潤難以為繼,但在這種情況下應建仁以資產卻越來越多。

那是不是眾泰的“死”,成就了應建仁的“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