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為什麼明明不餓

卻總想吃點東西?

為什麼一旦吃了一顆瓜子

就會完全停不下來?

如何適當控制

“享樂型飢餓”和“派遣型進食”?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不知道你們周圍有沒有這樣一群人,Ta們:

如果看見桌面上有吃的,就會立刻消滅它們;

剛吃完飯,就能無縫銜接打開冰箱,續上水果、飲料、小零食;

看到別人深夜發吃,本來已經躺在床上了,能立刻起來訂外賣;

如果看到別人在吃東西,那麼自己的嘴巴也斷然不能閒著;

一旦吃上一顆瓜子,就會一口氣吃光一袋;

……

其實Ta們並不餓,就是沒事兒總想吃點東西。所以這究竟是什麼“毛病”?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飢餓”。

飢餓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穩態飢餓,一種叫做享樂飢餓。

“穩態飢餓”很好理解,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餓”。胃裡沒東西時會收縮,如果此時還不吃東西,就會引發輕微的頭暈、發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狀。

這種飢餓代表著人體對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而身體還存在著另外一種飢餓,即“享樂飢餓”,是在不需要吃飯的時候,因為本能對於美食和味覺刺激的渴望,而帶來的“偽飢餓”。

這種“偽飢餓”代表著人體對快樂和滿足感的渴望。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享樂型飢餓”呢?

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理論是,人類對美味食物的傾向性。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由於現在生活水平好了,人們隨時隨刻甚至隨地都能獲得食物,於是這種人們對於食物的需求不僅僅是滿足溫飽,享樂成了更多人的基本動機。由於吃得美味的食物越多,大腦就會更加期待它們。

可以說,這種進食完全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愉悅精神。

如果說得更通俗易懂一點,就是:饞!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而“饞”在生理上,就是身體真的很需要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感覺,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飯睡覺等都有關係。

如果人體內的多巴胺濃度過低,就可能會引起抑鬱症,肥胖以及疲勞綜合徵等,甚至還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等等。而如果多巴胺濃度提高,就會讓人有愉悅的感受。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由於長期睡眠不足、壓力山大、缺乏運動等原因,人的身體就會自發地想辦法來提高多巴胺的分泌,於是吃東西就是最方便快捷的辦法。

除了“沒事兒總想吃點東西”,生活中還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叫做“吃得停不下來”。

比如拆開一袋瓜子,就會一口氣吃光;一旦吃了一片薯片,就會控制不住地往嘴巴里塞第二片、第三片……實際上並不餓,只是純粹地吃得停不下來,這是怎麼回事?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其實這也是一種“享樂型飢餓”。

研究發現,當人們在不斷吃零食的時候,大腦獎賞系統的關鍵部位被強烈激活,併發出一種獎賞信號。

此外,原本能夠根據食物攝入量調節進食慾望的中樞飽腹感迴路變得不敏感,導致攝入的熱量超過實際的能量需求。

之所以會吃得停不下來,是激活享樂性獎賞迴路與鈍化飽腹感自我平衡迴路的共同結果。

在重複地進行吃零食時,參與者的行為(如嗑瓜子)和結果(吃到瓜子)之間的時間跨度短,也就是說努力得到的反饋及時,使得參與者更容易建立起行為—努力—反饋之間的因果聯繫,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滿足,激勵著你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

那麼,該如何適當控制“享樂型飢餓”?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01轉移注意力

根據心理學教授表示,人們通常只在飢餓感很強和沒有其它關注點的時候才感覺到飢餓。如果你覺得自己整天翻來覆去就想著吃,那就趕緊給自己找個愛好,轉移一下注意力!

02不要想著食物有多好吃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對食物的想象在食慾的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像夏天,你總想會想象酸奶冰冰的很舒服,酸酸甜甜的味道,然後越想越饞。

03享受健康飲食

認為健康飲食就是寡淡無味的修行者飲食,這絕對是誤區!事實上,會吃的人肥胖率更低。吃飯跟穿衣打扮一樣,講層次、講搭配,有些食物適合天天吃、大量吃,有些食物適合偶爾品嚐。

04學會給自己舒解壓力

當人面臨壓力時,同樣會出現皮質醇分泌變高的情況,這種狀態下人會普遍變得想吃東西,無法控制食慾。所以對於大家來說,保持健康的作息和壓力狀態很重要。

「健康」明明不餓但卻總想吃東西,是什麼“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