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第23期(2018年4月)在場微散文二等獎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授獎詞:潤雨的《身在異鄉》,通過獨自旅美的經歷,面對環境陌生、語言陌生及尋求旅伴的獨特體驗,用陌生化的表現手法,呈現了人性深處的孤獨與脆弱。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身在異鄉

文/潤雨 朗誦/海之魂

我的搭伴如黎明前隱去的星星,次第消影無蹤。

美東旅行,29人的旅行團,一日日減少著隊員。身在異鄉,語言溝通的困難,加上容易迷路,我不得不求搭伴。第一個搭伴,剛熟絡一些,兩天後離團了。

第二個,訪美學者小盧,和她的先生、兒子一起陪我度過兩天。很多時候,小盧身兼翻譯。

然而,最後一站——紐約,小盧一家也要提前撤退了。

失去搭伴的恐慌,加重了我的迷路感。恰在這時,他出現了。這位前一天被旅遊公司從其他線路上合併過來的男士,早上,在酒店,他見我拖著行李過來,站起來讓位,我瞟了他一眼,個子不高,精瘦,臉上有不少雀斑。

上車後,目光裡的詢問,很快達成協議。

紐約街頭,我和他並肩前行,內心卻布控著提防他的念頭。中午,商量去哪裡就餐,他的手機鎖定“成都印象”。我隨他走了一截,中途變卦——不去了。他倒隨和,由我。

短暫的相逢,陌生感是難以跨越的路程。

下午去紐約大都市博物館,還在車上,他就查看博物館導遊地圖,形成遊覽方案——埃及,希臘,歐洲中世紀……一個小時二十分鐘的參觀,我們有計劃地看了不少展館。他走得很快,我常常要一路小跑才能追上他。當然,追不上時,他一定會返回來找我。找我的那一瞬,令我信任陡增。

後來得知,他是一名外科醫生,瀋陽人。來美國開完會後報團旅遊。

黃昏的法拉盛,他下車了。無言地望著他的背影,如同望著黎明前又一顆隱去的星星……

(責任編輯:偏說 終校:袁志英 製作:四季芳 550字)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獲獎感言:

今夜,在場四月微散文頒獎典禮。我在革命老區左權麻田,聆聽頒獎盛況。我的微散文《身在異鄉》榮獲二等獎,非常感謝評委們的鼓勵!

遇見是生命裡的常態,是歲月之驪歌。有遇見就有故事,有故事人生便不顯單薄。或成或敗,都是錘鍊;或喜或憂,都是經歷。感謝在場!感恩在場!感謝文學路上的一切美好遇見,!感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前方的路還漫長,我將不懈努力!

在場微散文作者參賽主題:遇見

世界很大,宇宙無限,我們只是一個飄忽的點。所謂軌跡,不過是經過的痕跡,不能說明未來,更不能說明發現。發現在你遇見的瞬間,是主體對客體的洞見。佛家說,所謂緣,就是在因果途中的遇見。因此,遇見與發現,是最直接、最可靠、最生動的在場,是我們與世界最珍貴的緣。

但是,世界的大,決定了遇見的難。電影《向左向右》主題曲《遇見》中有這樣的詞:"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理智安排"。是的,未來充滿變數,遇見是一個偶然,發現更是近乎苛刻,不僅需要緣,還要靠主觀的條件:知識、智慧、努力、機緣。

用你本真的語言,呈現你的遇見,表達你的發現,與大家分享你與世界的緣。當然不要忘了意義,要跳出小我,緊貼時代的脈搏。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作者簡介:潤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995年開始發表童話、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西部散文選刊》《四川經濟日報》《在場》《中華兒女》《四川散文》《全國文學藝術精品集》《鄉土文學》《丹水》《大邑文藝》《中國魂》《三晉都市報》《晉中日報》等。出版散文集《煮一壺月光,醉了年華》,曾獲多項獎。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主播簡介:海之魂,本名韓雪敏,朗誦組組長。河北省邯鄲市人,從事過播音主持,編輯、記者等工作。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散文朗誦:潤雨《身在異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