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20年间,他奔波在公益助学的一线,成为爱心人士与贫困学校、儿童、家庭之间的桥梁,通过他联系修建的学校近70所、资助的学生近万名、帮扶贫困家庭超5000家,他公益路上骑行的路程能绕地球5圈……他曾获得了央视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并多次被央视媒体报道。

如今这位70岁的老人依然坚持自费骑行做着公益事业,单从年龄、公益方式等方面就能对这个人肃然起敬。近日,这位老公益人骑行到了寿光,他跟寿光公益志愿圈的朋友进行了交流,记者也有幸联系到了他,了解了这位老人的故事。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6月27日晚上,我跟寿光很多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在一起进行了一场‘聊天会’,6月28日一大早,寿光启航单车的一群老年人朋友便与我相邀骑行游览介绍了寿光,进一步了解了寿光的公益志愿事业,让我收获很大。”6月28日中午,记者见到了这位老公益人周忠民,他精神矍铄,说话和蔼可亲,相互介绍之后,话题转向了公益志愿服务。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他是一线志愿者,自费公益扎根大山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我的原籍是山东聊城,退休前,是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技术人员。”周忠民说,1968年,他还不满20周岁就到了部队,当时是部队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他又自学了大学建筑课程,在军队负责营房建设工作,工作之余他常帮助驻地附近的群众,部队领导曾用“一个人做六个人的工作”来赞誉他,他还被评为了“学习雷锋标兵”

“到农村去是我自己的决定。”1976年,周忠民向部队提出申请,“离开部队后不回城市,不保留干部身份。”周忠民从部队退伍,到内蒙古做了一个拿工分的农民。1982年,他转到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工作,从普通钳工干起,做过车间副主任、副厂长。但周忠民始终没有忘记为农村发展做贡献的夙愿,多次积极参与企业扶贫支农活动。1996年,周忠民在企业减员增效时,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去了农村。他先到山东聊城刘庄新兴实业公司,帮助乡镇企业实施计算机管理。

1998年,周忠民报名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成为一名社会招募志愿者,当时做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补贴,周忠民跟老伴商量拿出家里积蓄,自费买了六台计算机(后来增加到九台),到甘肃省古浪县一中借了教室,建立了当地第一个开放的计算机培训班,进行无偿计算机培训活动,“周老师”称呼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通过这次活动,周忠民收获了成就感,从此他与志愿者活动结下不解之缘。

2002年至2003年,周忠民再次成为团中央从社会招募的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到广西田阳县支教,同他一起到田阳的有七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分别分配到五个地方的学校里任教。

一年的服务期结束了,其他志愿者离开了,但周忠民没有离开,而是应当地邀请,以民间助学志愿者身份到更偏远的贫困县凌云县工作。周忠民开始在这个偏远山区县,逐一走访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通过网络为他们寻求资助。在这个过程中,周忠民带着当地的爱心志愿者一起做,很快带出了一个当地的志愿者团队。周忠民说:“这是我到每个地方最注意的事,我们外来志愿者在当地能够做的事很有限,终归是要离开,只有找到并支持当地的志愿者做起来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离开凌云县后,周忠民受邀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的监察员,开始在西部十多个省份的探访活动,他先后到了甘肃、陕西、蒙古族等地,探访受助学生家庭,并用《新西行漫记》系列文章在网络上介绍各地农村教育的现状。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他是一公益骑友,万里河山单车纵横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2006年,我在心桥助学团队支持下做了单骑万里助学行活动,从6月18日至9月10日,历时近3个月,行程超3000公里。骑着单车从广西南宁出发,历经横县、武宣、玉林等20多个城市,最终回到南宁。”周忠民介绍,每到一地他都同当地志愿者一起,走访需要资助的贫困高中学生家庭,并在一些山区学校建立了心桥图书室。

单骑万里助学行就像一支公益火炬,引燃了诸多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热情,使各个志愿者组织之间的交流更通畅、频繁,并整合各自优势为贫困地区教育做出更大奉献。周忠民一路上跟各地志愿者座谈,让各个原先只是在网络里活跃的公益组织鲜活起来,他一边走一边访谈,走访17所学校,123家贫困家庭,留下资料照片3578 张。

骑行助学活动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一个年近60岁的老人更是不易,活动刚开始,周忠民的身体出现了尿道结石、肾积水,但他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在山区骑行做公益,危险无处不在,活动进行到7月22日,周忠民遭遇了车祸,右后第二、三、四肋骨骨折,右肩盂骨局部骨碎。然而他仅休息了20天后,便继续上路了。在助学行程中,周忠民的母亲患病住院,他等到活动结束才匆匆赶回看望。

在此之后,周忠民根据实际情况,把自己定义为“独立的一线民间助学志愿者”,不再归属于任何团队,不再参与任何团队的内部事务,而是可为任何助学团队做一线服务,专注于贫困地区一线走访活动。那些年里,周忠民足迹遍布十多个省份,每年回到家中的时间仅有一两个月。很多国内外的助学团队都同周忠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中国滋根基金会、信天助学等。周忠民每在一地活动时间长时,都会带动助学团队到当地做综合性助学活动,如建校、建图书室等,对当地教育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2007年,周忠民获得了央视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当时他为助学跑的路程已可绕地球两圈半。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他是爱心传播者,用行动感染周围人

“去年开始,我有个新想法,我已快70岁,快不能做一线志愿者了,这么多年帮助贫困学生、建学校等活动都是很多爱心人士在后面支持我,但很多朋友还没有见过面,要趁现在还有能力,去看看他们;同时,自己常年在贫困山区活动,同外界公益团队接触很少,也希望出来接触更多的公益团队,学习一下,看看将来跑不动了,还能够做些什么。”周忠民说,2017年,他开始了率性探友万里行活动,骑上自行车去探望公益老朋友、结识新朋友。

2017年,他花3个月时间跑了山东、江苏、上海、河南等12省两市,总行程九千公里。“去年,我在山东去过曲阜,在那里认识了寿光市天行健公益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刘炳周,在他的邀请下,我也曾到过寿光,之前一直知道寿光是蔬菜之乡,那次来虽然因为时间紧张我仅待了一天,但是对寿光的城市建设及农业,尤其是蔬菜技术留下很深印象。这次又应他的邀请来为寿光公益圈里的朋友分享这些年助学的经历及心得,希望能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助学活动提供点参考。”周忠民告诉记者。

今年4月2日,周忠民再次上路,他先把自行车邮寄到广西,自己坐火车抵达目的地,从这里开始他到多地探望年轻的一线助学志愿者、看望老朋友,他去了钦州、南宁、珠海、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再经江西、浙江等地北上。6月27日,他从青州骑行到寿光,晚上便与寿光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多个公益组织志愿者们见面交流。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这次到寿光,让我如愿以偿结实了很多公益朋友,我在跟他们讲述自己的公益经历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周忠民说,6月28日一大早,启航单车的一群老年骑行爱好者,便跟他一同骑行到浏览寿光,路上他们还交流了公益助学。“我们的队伍理念与周老师的骑行助学活动有很多相通之处,周老师靠骑行助学,我们这群老年人也是为了健康而骑行,同时近年来也在关注公益。”启航单车负责人李怀金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与周忠民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七旬老翁20年骑行做公益,来到寿光就做了这件事

“这次历时3个月的骑行,总行程6000公里,之所以选择骑行,主要是费用低,我多年的助学活动没有什么经费,基本是靠几千元的退休金来维持。我骑行一路很少住宾馆,一般住自己的小帐篷,路上吃饭也花不了多少钱,一路走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得到他们的接待。”近日,周忠民已骑行返回北京,他表示会一直跟寿光这些公益朋友们保持联系,共同用行动传递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