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禮相讓守終身——談薛寶釵

第十九回末薛寶釵出現,情節不多就打趣了一下寶玉,小編就合併到第二十回一起從薛寶釵開始聊。

先說一個題外話,在中國古代,對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諡號往往會凝練到一個字。為什麼會說到這個呢,翻看紅樓夢,每個關鍵角色我們依稀也能找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來概括其性格特點或者平生,比如元春的“德”,迎春的“懦”,探春的“敏”,惜春的“孤”,史湘雲的“瘋”,妙玉的“潔”,李紈的“良”,王熙鳳的“辣”,秦可卿的“淫”,香菱的“呆”,襲人的“賢”,晴雯的“勇”等。所以在看作者用這些精煉的文字定義這些女子時,似乎能感到有種類似封“諡號”的陰森透骨。

由禮相讓守終身——談薛寶釵

要問薛寶釵是什麼樣的一個女子,那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她舉止嫻雅,博學多才,行為豁達,馬上就有人出來說她工於心計,道貌岸然,世故圓滑等等,有多少個讚美她的詞就有多少個批評她的詞,別說一個點了,即便是用一個面也很難概括出寶釵的確切形象,同樣和她並駕齊驅的林黛玉也是如此。所以有紅學家跳出上述對於普通眾人的評判體系,用更高層面的兩個系統來點評薛林二人,評林黛玉為“詩”,薛寶釵為“禮”,這兩個字小編還是蠻喜歡的,真的非常精確的表達了倆人一生的品德修養。我們此次就說說薛寶釵的“禮”,來看看她在禮的準則內是否還有其他的深沉城府,比如是否有對寶二奶奶位置的覬覦。

禮有很多解釋,其中有一條是這麼說的:符合統治階級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但是什麼是統治階級,什麼是整體利益,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在理解上似乎太過模糊,加上禮更多的是一種抽象理念,更難把握寶釵行為中的“禮”表現,但是這種所謂標準的“行為準則”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否則黛玉也不會在本回末有“我那裡敢挑他呢”的感嘆。那麼第二十回裡薛寶釵是如何在做事上顯示“禮”的?我們經常說“禮讓”,“讓”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禮的一種行動上的闡釋。邢昺解釋禮讓:禮節民心,讓則不爭,即:以禮貌和道德來影響民心,謙讓而不去爭強,特別是後面這一句“謙讓而不去爭強”就非常貼合本回中薛寶釵的做事風格和處世態度,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薛寶釵的禮的最大的一個體現就在“讓”上。

由禮相讓守終身——談薛寶釵

在聽到李嬤嬤訓斥襲人的時候,寶黛釵三人“側耳聽了一聽”,三個人有不同的反應,最先反應的是林黛玉,她認為襲人“也罷了”而李嬤嬤“老背晦”,雖然幾個字但非常明確了黛玉內心對倆人的態度;寶玉更不用說了,“忙要趕過來”,一個忙字就說明肯定是向著襲人;那麼寶釵呢,也“忙一把拉住”寶玉勸說了幾句:

1、知道寶玉肯定會護著襲人而和李嬤嬤吵,可見寶釵非常瞭解寶玉;

2、如果襲人有錯,那麼就不用拉著了,任由李嬤嬤去吵,可見也同意黛玉的看法:李嬤嬤是個“老背晦”;

3、重點是這裡“他老糊塗了,倒要讓他一步為是”,這就是寶釵一直做事的方式。就如本回中鶯兒和賈環玩骰子時,面對賈環的無禮,寶釵同樣是選擇了“讓”。

那麼如果按照“胸有城府”的角度來看薛寶釵這兩件事上的做法,“讓”的目的是什麼呢?或者說對薛寶釵有什麼好處麼?是討好李嬤嬤和賈環?從兩件事的結果上看,除了想避免進一步激化寶玉與李嬤嬤和賈環的矛盾外,小編實在是想不出其他什麼目的,因為從權和錢這兩個層面看前兩者都無法和薛寶釵比。還有,在看到寶玉詢問賈環時,寶釵“恐怕寶玉教訓他,倒沒意思,便連忙替賈環掩飾”,難道是為了賈環背後的趙姨娘?這也不可能,畢竟趙姨娘對寶釵來說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那寶釵是為了“寶二奶奶”的位置故意在寶玉面前的表現?那更簡單了,所有的事順著寶玉就可以了,何必處處和寶玉對立,招寶玉厭呢,這麼做豈不是更比黛玉有優勢?

最近看了一些文章,都是在說寶釵一心想爭取賈府對她這個準兒媳婦的肯定,而小編的態度就是就如前文說的,薛寶釵的“讓”的目的僅僅只是“以禮貌和道德來影響民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