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大变革,这项新的社会保险,事关亿万老人

社保大变革,这项新的社会保险,事关亿万老人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这6项指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被称为“失能老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每每看到这些,畅谈君都担心不已,等我们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

失能老人护理困境

对于失能老人的护理,家庭照料一直是最为传统的护理方式,然而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平均每对独生子女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再加上抚养孩子,家庭负担已经十分沉重了,一旦再出现失能老人,靠这些独生子女解决老人护理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在家庭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家庭选择养老院、医院等护理机构。但当今医疗、养老护理机构资源十分紧张,而且费用支出非常昂贵,这让大部分失能家庭望而却步。

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目前实际接受的护理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提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极低。一旦家中出现失能老人,整个家庭将面临极大的人力财力负担。

社保大变革,这项新的社会保险,事关亿万老人

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

每个人都会变老,为了能给失能老人体面的养老提供保障,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一项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15个城市和两个重点省份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护理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基本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对不堪重负的参保家庭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

最近,因有试点城市之外的地区也开始引入长期护理险,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

试点推行效果

以山东为例,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7年开始,青岛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障范围。从今年4月1日起,青岛开始实施“全人全责”式、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原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截至目前,该市已有5万多人享受护理保障待遇,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近1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发展至600多家。

“去年,我母亲因病情加重完全失能,24小时不能离人。之前一直在家里照护,由于不够专业,家人力不从心,老人也有苦难言。”青岛市民张先生说,后来他了解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去年底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崂山区的福彩东部老年公寓。在考察过居住环境及服务后,他把母亲送到了这家老年公寓并申请了护理保险。“在这里,不光服务到位,钱也花不了多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老人舒心,我们做儿女的也放心。”张先生说。

2017年4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决定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全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青岛和上海对比

以青岛和上海的长期护理险情况来看,不论从参保条件、失能服务内容,还是从支付和报销方式上来说,社保中的长期医疗保险试点,确实是一项能让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的全方位的惠民福利!总的来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和人格尊严,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不仅如此,人社部消息还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参保人数已经超过4400万,当年受益7.5万余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在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区域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随着试点的不断推进,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文件。由此可见,长期护理保险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而且,根据2016年的国家试点目标:用1~2年的时间来探索社保模式,力争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框架。畅谈君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尝试和经验总结,社保第六险的全国推行,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