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初期症狀窗口期限制了恐艾症患者對脫恐的想像

今天是4月1日,大家常說的愚人節,一年一度。實際上,在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圈子,很多恐友每天都過著愚人節,以至於我們對艾滋病了解的太過餘偏執,或接受最大限度的安慰,或遭受最大限度的恐嚇。但凡提到艾滋病,都成了難言之隱,若不是因為和學術工作相關,普通人都不會主動去向別人提及或交流性病艾滋病。按照中國人的說法,一旦提及或許就是和艾滋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以至於當因為某些點對艾滋病產生恐慌的時候,人第一反應就是想獲得安全信號,也就在第一時間選擇便捷的網絡去進行搜索。一入網絡深思海,從此天天愚人節。以至於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網絡上呆了好幾年,甚至部分恐友已經成為了志願者或半個專家,所使用網絡上所學習的艾滋病信息和知識,皆是不科學的。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那麼因為對艾滋病基礎體系和精神分析的不瞭解,也限制了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對脫恐具體是什麼的想象。如下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將羅列一些常常被愚樂的信息點。

艾滋病初期症狀窗口期限制了恐艾症患者對脫恐的想象

蘇玲博士在講解艾滋病感染人體的步驟

艾滋病初期症狀,艾滋病初期症狀是每一個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原因是病毒侵入人體開始高速複製引起的免疫相關反應。然而因為人體素質和機體特異不一,其並沒有明確的特異性症狀,並且持續時間大多發生在2-4周以內,相對反應比較輕微,很容易被忽略,又極有可能被其他病菌刺激而“被代表”,應而艾滋病初期症狀確實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但是從來沒有哪一個醫生單純以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症狀作為艾滋病感染的確定依據。特別是因為目前網絡搜索過餘頻繁,且網絡上存在著部分嚇人的圖片,以至於艾滋病初期症狀成為了很多初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心中之痛。特別是在艾滋病窗口期以前,沒有別的可以進行判斷,除了反覆分析行為概率,就是每天關注身體。以至於艾滋病初期症狀成了一個神聖的判斷標準。其實,網絡上所出現的毀滅性圖片幾乎都是晚期感染的症狀,甚至是有人拿著其他疾病的症狀冒充艾滋病初期症狀,試圖讓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通過網絡被嚇得更加的嚴重。而且由於驚嚇過度或者其他的一些機會性原因,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神經受到刺激影響會容易導致神經免疫問題,進而容易引發植物神經紊亂,甚至身心障礙,如果在沒有得到有效的心理治療下,拖成了慢性軀體化障礙等相關疾病,那麼大量的症狀會一直被感知,嚴重影響了人正常的生活。很可怕的是在一個對艾滋病並沒有多瞭解的人,一下子進入了網絡大染缸,一旦受到極度刺激,所產生的症狀反應是急速的。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開始描述自從高危後一兩天時間不等就開始產生症狀,繼而幾個月內症狀越來越嚴重,明確的說,這並不是艾滋病初期症狀。艾滋病初期症狀不過是被愚樂了罷了,也從來沒有被疾控中心下屬性病艾滋病研究所作為臨床主要判斷的標準。若一個不瞭解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總是在網絡上向恐友們描述他的症狀,或許有部分真的是想借機發洩,然而還有一部分,一定要懂得對方的動機。心理學存在著精神恐懼傳染,有的時候在網絡呆久了,看多了,就像別人描述自己可能存在著哪些症狀,也許當時不以為然的恐友會在幾天後出現相似的症狀。

艾滋病初期症狀窗口期限制了恐艾症患者對脫恐的想象

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窗口期具體說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值,而是一個大概的範圍,這個受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行為方式,試劑因素,個體差異等等。比如說接受艾滋病血液進行輸血和發生男女性關係就存在著一定檢測週期的差異,前者相對於來說其被檢測到的時間比後者要短。但是按照現在的艾滋病檢測試劑來說,99%的樣本量在4周左右就能被證實。不過國家重點HIV確證實驗室基本算是最嚴格的,上一次和幾位博士進行交流的時候,基本都是表示這是定生死的步驟,如果漏掉一個感染者,會對社會產生極具危害。如果將正常人弄成確診者,這也會極度傷害這個家庭。為了對每一個人負責,他們基本都是採用最嚴格最嚴苛的方式進行反覆確證,那麼相對的檢測時間都會相對放得長一點。艾滋病窗口期同醫學很多其他問題一樣,相對於是一個正態分佈,沒有絕對概念,就像是在乎P是小於0.1呢,還是小於0.05這個論文結論常用數據參考一樣。所以以至於在很多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地方,或者說某地存在著一些非證明性個案的時候,說法都不一定是完全統一的。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卻由於社會因素和個人強迫完美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認知體系衝突,產生了艾滋病窗口期型的恐懼症。

艾滋病初期症狀窗口期限制了恐艾症患者對脫恐的想象

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內部培訓

對於艾滋病檢測,國家的金標準依舊是抗體檢測方法,或者說是四代抗體抗原艾滋病檢測方法中的抗體檢測部分。核酸檢測更加適合於極度早期和晚期,也就是在病毒載量最高的兩個階段,核酸檢測是最有意義的,然後病毒載量逐步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抗原抗體在3-4周左右開始急速升高,這時候艾滋病抗原抗體足夠達到相關的檢測精度,這個時候採用艾滋病抗體抗原檢測會相對更加準確,且這時候其抗原抗體檢測費用是低於艾滋病高倍核酸檢測的。雖然我們認為是不太可能存在著在艾滋病窗口期後抗體查不出的人群,但是考慮到部分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強迫焦慮評估值較高,可以補充測試一個低倍核酸,其成本僅僅是高倍核酸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因為P24是一個極度不穩定的抗原成分,綜合來說進行抗體檢測依舊是全世界最主流的檢測方式,而極度早期和極度晚期則以高倍核酸作為補充。另外對於艾滋病檢測試紙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同樣存在誤區。疾控醫院使用的艾滋病檢測試紙稱之為快速試劑,目前已經逐步向社會組織檢測點和藥房進行推廣。國家目前並沒有批准任何一款自測試紙,所有試紙檢測都是要求由專業檢測人員進行面對面操作和指導,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艾滋病檢測試紙在各個環節上的精度影響,國家所進行艾滋病試紙的抽查數據並不那麼樂觀,甚至還有很多小眾品牌就根本沒有送樣到國家進行抽查。畢竟艾滋病試紙的生產技術工藝並不複雜,而複雜的卻是如何提高它的準確率,操作性和改善其不穩定的性能。這話不僅去年在艾滋病全國學術交流大會上聽蔣巖教授說過,而今年在開多個會議,

特別是涉及到艾滋病檢測相關的會議上都有專家重點提及過。為了實現國家定下的三個90%目標,艾滋病實地快速檢測點的成立和推廣將成為國家重點推行的方向。

有關於其他的艾滋病誤區以及典型的艾滋病謠言對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深度影響,將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下次更新文章的時候進一步詳細敘述。祝各位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在正確科學的脫恐方法下能夠脫恐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