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北朝时期,是南朝正统,还是北朝更正统?


在秦汉之前,正统是中原地区。中原,顾名思义,就是居于中间的,比较平坦的地方,也就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三皇五帝时候,炎帝住在中原地区。后来,夏朝住在中原地区,接着商朝,接着是周朝。虽然如此,这个正统却也有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比如,本来炎帝是正统,但黄帝打败炎帝后,黄帝部落就成了正统。

此后夏商周三代的情况差不多。夏朝本来是正统,商朝被夏朝鄙视成那些做生意的人。但后来商朝取代夏朝,它又成正统了。在商朝人眼里,周朝人是西戎,当然不是正统,但是周朝代替商朝,入主中原后,周朝又是正统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统不正统,并不是他是什么民族,而是他住在什么地方。只要是住在中原地区的,就是正统。

不过,这种观念在秦汉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法。秦汉以后,中国本土居民,在之前华夏族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在形成他们自己的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北方的少数民族流动性很强,民族在不断地分化融合。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凝聚起来,比如先后形成的匈奴、突厥、羌族、契丹、女真、蒙古等等。


从秦汉到宋末,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民族一直处在对抗之中。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再也没有像夏商周三代及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那样,少数民族完全取代了居于中原地区的民族。因此,这时候的正统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居于中原地区的叫正统,而是汉民族政权所在地叫做正统。这也就解释了,南北朝的时候,为什么居于南方的几个政权叫做正统。南宋的时候,为什么虽然它偏安一角,仍然还是被称为正统的原因了。

元朝的时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全面替代汉民族政权。那时候,蒙元把国内的人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是第一个等级,最南方的汉人是第四个等级。这样,元朝时候的正统,就是北方,就是蒙古人。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全面替代汉民族政权。不过,满清人的做法和蒙元人不太一样,他们虽然也强调了满请人高人一等的意识,但并没有把国人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不久,满请人和汉人就实现了融合。这时候,在满清人眼里,正统的就是整个中国,他们自称天朝。而海外的一些国家,东南亚国家,西方国家,反而不是正统了。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就应该明白,所谓正统,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国家的人时时处处觉得他是正统,对别的国家不屑一顾的时候,这个所谓正统的国家和政权,被推翻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