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一個人的命運由什麼決定?

環境、出身、性格、教育、後天努力……

出身佔成功多大比例?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出身精英家庭意味著:

眼界開闊、教育資源廣闊、社交圈子含金量高……

出身普通或平庸意味著:

要麼順從命運,因為出身或教育環境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活侷限,就像一座圍牆,已經擋住很多人;

要麼就是極少數人,通過高考就學頂尖院校,沿著人生關鍵的轉折點慢慢往上一階層堅毅爬行。

英國曾經拍了一部火爆的記錄片《UP》。從1964年開始,選取了14個7歲的孩子,每7年對他們跟蹤拍攝7天。這事情進行到第49年,這群少年已經56歲。

7歲本該是個天真爛漫的年紀,但不同階層孩子已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

上流社會:John和Andrew從小就養成了閱讀《金融時報》《觀察家》的習慣,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會上頂級的私立高中,然後讀牛津大學,再然後進入政壇。

中產階層:男孩會擁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女孩則想著長大嫁人生子。

底層社會: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而貧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當成了自己的人生願望。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49年之後,他們已是56歲。歷經歲月的洗禮,各自的人生都發生了變化。有人沿著既定的軌道,有人突破了階層的侷限。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記錄片似乎在默默告訴大家:窮生窮,富生富,七歲定終身。

雖然,大部分人只知道這是一部敘述“階層固化”的記錄片,但卻並不知道它背後的其他故事。

這部片子的導演邁克.艾伯特曾經坦言:

“我盡最大努力去做到客觀,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屏幕上的鏡頭,多多少少在表達我的判斷、觀點。”

原來,他在拍底層出身的Tony的例子的時候,7歲時就想引導大家聯想他要進監獄,並且加了大量倫敦犯罪率高的地區的鏡頭。

事實上,Tony並沒有走向這條道路。導演伯伯感到非常尷尬。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Tony雖然最後還是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但是人生並不平庸——他學表演課,學養馬,學打高爾夫,在西班牙買了自己的休閒房。有深愛的妻子,有孩子兩女一男。這樣的人生不可以說是達到了世俗的“高級”,但是,絲毫不失美滿。

這部紀錄片似乎到最後只是在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如果出身普通,大多數時候,那隻能靠自己堅毅地直面並不順遂的人生。

此外,這部紀錄片還有以下值得思考的地方: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7%的人可能打破階層壁壘

這個社會還有打破階層的可能嗎?有,當然有!

即便是在階層高度固化的英國社會,在紀錄片《UP》中,依然出現了一個人,他打破了階層的天花板成功晉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個農夫的兒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學,然後成為了美國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從概率上來算,約為7%。

無獨有偶,全球複雜網絡研究權威、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巴拉巴西在《爆發》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人類行為的93%是可以預測的,剩下的那7%無法預測卻改變了世界。

書中沒有給出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但至少他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世界上永遠存在這樣一類人,他能夠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緣、環境,他能夠掙脫時代對他的束縛,讓世界另眼相看。

自律與社會階級有對應

精英階級從身形鍛鍊和飲食控制等方面的努力,遠遠強於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自律和毅力,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

片中的精英階級Andrew和John 56歲時依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階級中,晉升為精英階級的美國教授Nick夫妻,中層佼佼者——公務員Peter夫妻,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說得上相當英俊帥氣,但最終幾乎都成了胖子或禿子,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

人人都只看到了精英人士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這點很值得我們深思。

所以現在有人說,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連早晨起床都控制不了,如何有毅力去控制人生?

婚姻可拯救一個人,也可以拖垮一個人

中產階級裡面有2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裡,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

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後堅強帶著孩子,後來再婚幸福夫妻關係很和諧,然後工作也一路順利並且有顯著提升,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只做著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領著救濟金經濟也很拮据。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主義那裡不好說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裡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說要結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只是箇中滋味大相徑庭。

英國導演Michael Apted最早決定拍這個紀錄片時,初衷是批判英國社會凝固化的階級: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階層在代際間得到了傳承

但這個紀錄片看下來,帶給我們的衝擊缺絕不止這一個。片中的每一個人年少時,無論貧富,都意氣風發充滿幻想 但是,隨著時光流逝,憧憬和幻想慢慢消失,撲面而來的是冷冷的現實。

現在,我們打破階層,讓子女受良好教育,開拓眼界的辦法就有——移居海外!

BBC跟拍49年的火爆記錄片:階層若固化,“起跑線焦慮”如何破

英國投資移民

移民優勢

無語言、學歷和經商經驗要求;

申請簡單快捷;

主申請人滿足居住要求即可;

可投資國債、股票或債券(不低於200萬英鎊,投資期5年),自由買賣轉換;

自由選擇居住地,投資、工作或讀書不限;

可隨行人員——配偶以及未滿18歲的未婚子女;

隨行子女可享受公立中小學免費英式教育,大學按照英國當地人標準錄取;

全家人享受英國免費醫療福利和社會其他福利。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

卻可以用自己的努力,

決定下一代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