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情·報紙緣」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廖春保

30多年前的幾期《開封日報》現在還陪伴著我。1982年8月26日,這天的報紙有我的妻子楊淑霞相關事蹟的報道,說她在“迎接黨的十二大即將召開的日子裡,苦幹加巧幹,僅用12天時間就完成了一個月的工作量”。1986年5月1日,《開封日報》頭版報道我市有8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其中就有我的妻子楊淑霞。1986年11月14日,《開封日報》刊發了一篇學術會議報道《正確評價李煜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1988年2月16日,《開封日報》刊登了一篇消息《我市召開〈水滸傳〉討論會》。至於2000年以後的《開封日報》《汴梁晚報》,我收藏的就更多了,這其中有好些刊登了我的書法作品和文章。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开封情·报纸缘」廖春保:精神的陪伴

我很幸運,在投稿過程中結識了報社的一些編輯,如金聚泰、王不天等。金聚泰總編的真誠、認真、耐心讓我感動。凡是不能發表的稿子,他都會寫出詳細中肯的理由。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常常為標題而苦惱,往往絞盡腦汁也難想出個好標題。而金總編總能獨出心裁,給我的文章起上新穎貼切的標題,如《脫鞋的尷尬》。王不天先生的直率坦誠讓我欽佩。一次,我寫了篇小小說寄給他。他在退稿信中就直截了當地告訴我:“你不適合寫小說,因為你不善於虛構故事。你應該寫散文,要學會揚長避短。”這以後,我再也沒寫過小說,但寄去的散文,他都給發表了。王惠編輯,我不認識,一直到現在還未見過面。2009年,我寫了篇懷念大師季羨林的稿子寄給她。到了郵政局,我的心是惴惴的、手是顫顫的。人們常說:報刊編輯只發名人親人熟人的文章。出乎我的預料,沒過多久,王惠編輯就將這篇稿子發了。我有個習慣,發表的文章要與原稿對照一下。俗話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一對照,我就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編輯的功力和修養。經過編輯修改,文章變得簡潔、清新、有味了。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話:“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在這裡,我還要提一提李允久先生,他生前也是《開封日報》的編輯。我雖未給他寄過稿件,但卻在一起開了幾次學術會議。寫會議報道本該落在他頭上,但李允久先生卻要讓我寫,寫好後,讓他拿到報社。他的深意是要鍛鍊我,成全我。我也不會忘記,記者張苗苗、王蘭蘭,她倆冒著嚴寒,在感冒咳嗽的情況下,來家裡採訪我。這種敬業精神,不時激勵著我。

現在,我更離不開《開封日報》了,因為我已成為《開封日報》《汴梁晚報》的評報員。我一定會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以一種虔誠的精神,把《開封日報》《汴梁晚報》當作自己的精神陪伴。在認真閱讀學習“兩報”的同時,做好評報工作。

(作者系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開封日報》《汴梁晚報》評報員)

開封日報 ID:kfrb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