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撰文/夏杨

南方的夏季,天气热,雨水多,往往是一会晴天一会暴雨。而雨后的傍晚,天气转晴后容易出现火烧云,漫天云霞非常壮美。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海南琼海市出现美丽的晚霞 图/新华网

不久前的5月17日傍晚,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晚霞刷屏朋友圈。晚霞的精美大图第二日还登上了报纸头版。

有人问:“最美晚霞”为何总在暴雨后?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8年5月17日,广州一场暴雨后天气放晴,傍晚时分晚霞刷屏,次日又登上报纸头版 截图/新快报

夕阳和晚霞为啥是红色的?

夏日傍晚,夕阳吐完最后一缕耀眼的光焰,躲进了地平线上的云层里。太阳不见了,却点亮了西方漫天的云朵。这就是晚霞,又叫火烧云。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8年5月17日傍晚,广东中山看到的火烧云 图/中山日报

说到火烧云,我们就会想起一篇课文——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4年12月23日,多名网友拍到,北京天空出现火凤凰状晚霞 图/央视新闻

火烧云是如何形成的?

简单地说,是太阳光在大气层中发生了散射,其它颜色的光“消耗”掉了,仅剩下红色、橙色和黄色的光成功穿越,照亮了天空和云朵。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6年12月9日,福建厦门市天空的晚霞一片通红 图/海峡导报

具体说来,夕阳点亮晚霞的过程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看起来没有颜色的太阳光,实际上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每种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波长最短的紫、蓝、青等颜色光最容易散射,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穿透力较强。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彩虹分解出了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图/视觉中国

傍晚的太阳光射向我们,需要斜着穿透大气层,这样需要穿越的厚度较大,遇到更多的微粒和尘埃。太阳光照到上面,就发生了散射现象。

这个过程中,短波光基本上都散射掉了,只剩下长波光能穿透阻隔,照亮了西面的天空和云彩。并把它们全部染成了红色、橙色、黄色。

因此,我们看到的夕阳的颜色是红色、橙色、黄色的;被夕阳照亮的晚霞,也是这个颜色。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经过大气层散射、过滤后的夕阳是橙红色的,晚霞也是这个颜色 图/@深圳旅游

依据此原理,不难解释,为何中午时分不能形成霞光。——中午的太阳光垂直射向我们,光线需要穿透的大气层厚度较小,短波和长波基本上都完好到达地面,因此我们看到的光线是无色的。

和晚霞对应的还有“朝霞”,道理是一样的。早晨的太阳光斜着穿透大气层射向我们,短波光线被散射掉了,只有长波光照亮了东方的天空和云朵。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朝霞的形成原理和晚霞是一样的 图/视觉中国

天空和大海为啥是蓝色的?

基于上面的“散射”原理,还有个有意思的话题可以继续说说。

太阳光是个魔术师,它不仅制造了美丽的朝霞和晚霞,还制造了很多大自然的假象,骗过了我们的眼睛。

比如,我们大家一直认为“天空是天蓝色”、“大海是海蓝色”,这是真的吗?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纯净的海水,呈现为海蓝色 图/视觉中国

其实准确地说,是太阳光照射到天空和大海,最终反射到我们眼睛中的颜色是蓝色,于是我们认为它们是蓝色的。

我们知道,大气是无色透明的,太阳光也是无色的,但光线通过大气层时,短波光被大气中的微粒和尘埃散射到太空中,且短波光中蓝光能量最大,所以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晴朗的天空,呈现为天蓝色 图/视觉中国

实际情况是,这种蓝色就出现在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中。随着距离地面越来越远,高空中的大气密度越来越小,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减弱,天空的颜色也随着高度增加,由蔚蓝色变为青色(约8公里)、暗青色(约11公里)、暗紫色(约13公里)、黑紫色(约21公里)。

再往上,空气更加稀薄,光的散射现象更弱,那里的天空一片黑暗!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没有大气散射的地外空间,其实并非蓝色的 图/视觉中国

同样道理,光在水里也变起了魔术。

我们知道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光线照进深水,短波蓝光同样被水中的微粒散射开来。于是,大海或湖泊的水也被这些散射光“染”成了蓝色!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纯净的水,本来是无色透明的 图/视觉中国

为何暴雨后的晚霞最壮观?

或许你会有疑问,依据以上说的光的散射原理,如何解释美丽的晚霞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有时候只是零星的几条,有时候非常壮观?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1年5月20日,在北京看到的壮美晚霞 图/中新网

如我们刚才所说,晚霞是穿透大气层的太阳光照在云上“绘制”出的奇景。所以仅仅说光的特性,还不足以解释更多问题。那接下来我们就再说说云。

太阳光照射地面,水汽蒸发,并随气流上升,凝结成云。南方最常见的云是积云。积云底部平坦、顶部圆弧状凸起,一朵朵漂浮,并不相连。

——大概孙悟空的筋斗云就是这一种!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俺老孙驾的七彩祥云究竟是什么云? 图/视觉中国

积云清晨较低,午后上升。一般早上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积云分为淡积云、浓积云和碎积云等。大气对流运动不强时形成的积云为淡积云,云层扁平、分散于空中。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时形成的积云为浓积云,云层较厚,高高耸起。积云被风吹散形成碎积云。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棉花糖一样的积云不会形成降雨 图/视觉中国

积云一般不会下雨,除非它转化为积雨云。

积雨云就是著名的“雷暴云”!

仅听名字,雷暴云就不象淡积云那样“云淡风轻”了,这是强对流运动生成的大规模云团,高高堆起犹如山岳。它能形成闪电、暴雨、冰雹,也能形成龙卷风!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雷暴云云层下容易形成龙卷风 图/视觉中国

云层内的水汽分子带电,正负电荷分别集中,正电荷集中在云层上端,负电荷在下端。如此这般,每朵雷暴云就像一个硕大的蓄电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外释放。于是,天地间电闪雷鸣!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电闪雷鸣、疾风骤雨,雷暴云发威时这些都可能有 图/视觉中国

我们扯这么远来说云,只为说明白,为何最美晚霞出现在暴雨后。

平时晴日的傍晚,西方天空的积云为夕阳照亮,多少都会有可见的晚霞,只是不够多时并不为人觉察,更不足以刷屏网络。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8年5月8日,雨雪后转晴的乌鲁木齐,晚霞格外美 图/新疆晨报

夏天大气对流强烈,就像个脾气暴躁的孩子,一会大雨滂沱一会阳光灿烂。雨后地面温度和湿度都很大,水汽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较强,在天空中形成的积云也千变万化。这些积云经傍晚的阳光照射,就形成了漫天晚霞!

傍晚的积云越多,被夕阳点亮的晚霞就越壮观!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8年5月11日傍晚,重庆雨过天晴,傍晚出现绚丽的晚霞 图/中国天气网

“晚霞行千里”?有时也有例外!

人类长期观察天气变化,形成了很多关于气象的谚语。其中就有和彩霞有观的。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说法准确吗?

其实我们把刚才所提到的晚霞和积云形成原理倒推一下,也就明白了。

早晨出现朝霞,意味着天空有积云,说明大气湿度大。太阳出来后照射地面,加速蒸腾作用,云层会越来越厚,很可能发展为积雨云,就会形成降雨。所以,有早霞出现可能会下雨。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有朝霞,天气往往还会变阴或下雨 图/视觉中国

而天空出现晚霞,说明太阳光穿透大气层时,并没碰到厚厚的云层,长波光才得以照亮了西方上空的积云。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将要转晴。

换个角度讲,晚霞多为阳光照亮淡积云形成,淡积云本身不会形成降水。因此出现晚霞意味着未来几天持续晴好,有利于出行。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5年7月13日,海南琼海,渔民在晚霞中的万泉河上捕鱼 图/新华网

不过,夏季大气对流强烈,天气变化很快。尤其在南方,气象变化更微妙,出现晚霞也并不一定会有长时间的晴天。

因此在南方地区,除了刚才那句谚语,还有另一个谚语:“傍晚红遍天,三天必台风。”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南方的台风天里,有时也容易出现晚霞 图/视觉中国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台风来临前,外围云系会影响沿海,空气中水分子增加,云层增加。若天气晴朗,夕阳点亮这些云层,形成的晚霞会很壮观。

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在广东沿海登陆。在台风登陆的前一天,即8月22日傍晚,海南出现了“逆天级”的晚霞:火烧云染红了天空和大海,一片红彤彤的世界!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2017年8月22日,海南海口的晚霞;第二日台风“天鸽”登陆 图/中新网

当然,这也不是孤例。这说明,台风和晚霞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有台风出现的天气,晚霞出现的概率会升高。

但目前气象学还不认为晚霞和台风有必然联系,更不能用晚霞来预报台风。或许,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目前还没证据显示台风和晚霞有直接关系 图/视觉中国

为何“最美晚霞”总在暴雨后?

大美晚霞一次次刷屏时,其形成原因暂时已不重要啦 图/缙云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