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专制的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孩子,被压制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12岁的小水,在班里一直都不受欢迎,原因是他不会和同学交往,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输不起”,一旦自己不如意或输了的时候,他的反应就会特别强烈,极力破坏游戏规则,让别人也玩不成。时间长了,同学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有的还讨厌他、故意冷落他。

这让小水的情绪很低落。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后来发生的事却实实在在把她吓了一跳,妈妈发现儿子的左手背上有一道用刀片划出的伤痕!妈妈感到很震惊:“你怎么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水却只是苦笑一下,表示他已经无所谓了。

妈妈的专制让他无法接纳自己

能否接纳、喜欢自己会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水平,反过来,自卑感又会使人不能接纳和喜欢自己。当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满和厌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

伤害自己是对自我不满、厌恶的表达

经过深入的沟通,结合小水的表现,心理老师发现他非常自卑,就连做投射测验时,他画出的自己也小得像一只小蚂蚁。他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如别人,没有任何优点,所有的同学都看不起他,老师也不喜欢他。

在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他越来越不能接纳自己,甚至产生了对自己的不满和厌恶。由于没有知心朋友,父母也无法理解自己,他只能把这些感受和负性情绪压抑下来。天长日久,他的内心非常失落和痛苦,于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表达对自己的不满和厌恶,希望凭借外在的疼痛缓解内心的痛苦,来释放压抑的情绪。

“能干” 妈妈让孩子缺乏自我表现的机会

小水的妈妈非常能干,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妈妈从小就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出现差错,一旦儿子做得慢了、做得不好或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做的时候,妈妈就会严厉批评小水,然后自己再帮他重新做一遍。小水逐渐形成了退缩被动的性格,从上幼儿园起就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这让他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

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专制型”的爱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体验,逐渐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行为模式,最终无法接纳自己,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

过于专制的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孩子,被压制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育儿建议:让孩子学会接纳和喜欢自己

当孩子接纳了自己的全部,喜欢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拥有自信。父母需要给予孩子平等的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体验中发展出接纳和喜欢自己的能力。

觉察自己的心理需要,避免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

在妈妈的意识里,不管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都是为了他们好。殊不知,这种固有的认知常常会蒙蔽妈妈的内心,让妈妈在“为了孩子”的心理作用下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这样一来,妈妈给孩子的爱就变得不平等,容易使孩子的成长受到过多的限制,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有了孩子之后,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是一个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机会。妈妈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妨多做一些自我反思,比如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做?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我自己的对这个行为的看法让我有这种反应∕这样做的?这样做真的对孩子有利吗?还有其他的、更好的解决这件事的方法吗?

过于专制的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孩子,被压制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瑶瑶的妈妈就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做饭的时候3岁的瑶瑶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怕厨房危险不让她过来,可瑶瑶偏不听,妈妈就发了火,严厉地命令她走开,弄得瑶瑶又哭又闹。

事后妈妈进行了反思,觉得瑶瑶的行为并没有那么过分,是自己担心瑶瑶在厨房里受到伤害、担心如果瑶瑶受伤就表明自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并把这种担心、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才会发那么大火。

以后瑶瑶再有这样的行为,妈妈会告诉她厨房里有哪些危险的物品是不能碰的,给瑶瑶准备她喜欢的玩具让她在厨房的一角玩,并一边做饭一边和瑶瑶保持语言交流。通过不断的反思让妈妈觉察到自己的心理需要,并且很好地避免将它们投射到瑶瑶的身上,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

过于专制的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孩子,被压制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允许和鼓励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儿童的自信心水平在3~4岁发展是最为迅速的。当孩子到了3岁左右,无论从语言、行为还是自我意识方面都会达到一个新的独立水平,会从对妈妈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产生什么事情都要“我自己做”的愿望。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在这一时期为孩子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允许和鼓励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价,为自信心的发展打好基础。

用更多的耐心鼓励孩子做事。比如孩子要妈妈帮他洗手,妈妈不再帮他洗,而是端来水说:“今天妈妈和你一起洗吧。” ”妈妈的处理方式让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得到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得到“我会、我能行”的体验,有助于孩子认同自己的能力、喜欢自己,将来成为自信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