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學生觀

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在愛的世界,在平等、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教育。評價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人格。重新正視學生: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渴望發展的人,又是發展中的人。必須給予每一個個體以關注,必須關注每一個人的每一方面。其實人人有才,但人無全才,只要揚長避短,便會人人成才。

現在新型的師生關係完全是平等的,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指出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意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探討教學的問題,同時學生對自己一些認為有實用性的知識向教師提出來而選擇學習,師生的雙方始終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課堂氣氛,以求得新的發現。要與學生建立對話式、交互式、融洽式的教育模式。

教師對自己的定義應是一個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源泉。教師應置身於學生中間,去體會他們廣闊、豐富的內心世界,去同他們平等交流。學生在教學中佔據主體地位,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教師要積極參與並努力使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獨立思考自我研究的主人。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巨大的學習潛能,都有其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學工作中必須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強、獨立生存、獨立創業的精神。讓學生最大程度地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和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主實踐。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本,確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而這些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更好地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