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社会保险代理服务服务“何去何从?(5)

新政下”社会保险代理服务服务“何去何从?(5)

五、没有“社保代理服务”将会怎样?

当前,社保代理服务持续了20多年,成为一个成熟的、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但现在面临政策的调整而变化,我感觉到了较大的危机,同行们是否有了一定的危机?不知是有了应对办法?有了业务转型的方向?

1、企业异地用工,尤其是少量用工的企业,麻烦事增多、成本加大

社保代理服务从国有企业员工流动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产生,演变为解决企业全国性发展时,异地合法用工的有效办法,解决了企业在异地招用员工后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企业的大量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使用。

如果取消社保代理服务,企业每到一个城市,不管用人多少,不管从事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市场推广等业务或服务,不管在当地是否有直接经营,都必须成立一个分、子公司,就是多证合一、网上操作便利,企业都要租赁办公场地、签订合法有关租赁场地合同、办理各种手续,每月要有财务报表、每年有统计报表,等等,一年的维护和管理成本不小。一时忘记可能还要受到处。

近几年多证合一,“放管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企业自己要办齐所有证照并每年维护好,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和成本的。

2、以社保代理服务为主业的企业,将面临业务量下滑和转型的压力

2018年3月1日-4月30日,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针对2017年度协会所属会员单位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工作,共有106家会员单位提交了详实的统计报表,其中开展代理服务的机构达到“100家”,为804.48万名员工提供了人事社保代理服务,服务人数同比平均增长率为12.84%。2017年的劳务派遣员工总数为62.18万人。社保代理服务人数是劳务派遣人数的13倍。

从以上800多万的社保代理服务人数来看,社保代理应该是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第一业务,起码是在外企服务体系中是第一业务,而且这些企业是中国主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外企、上海外服、中智、易才、各省市外企服务公司等。

如果受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费用影响和社保代理服务政策取消后,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会

出现一个业务转型的“突变”吗?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吗?

这个转型,是否会像当年“劳务派遣”转“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那样顺利?这次下降,能出现类似于“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让“劳务派遣”再生的场景吗?!

3、一大批自由、灵活、歇业人员将面临民生难题

讨论这个问题,要明确了一个先决条例,当前,全国各地都没有给非户籍人群在当地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开设通道。

因为我们很多民生政策与社会保险捆绑在一起,一些以自由职业为生高素质人群,如作家、设计师、咨询顾问等他们有经济能力,要为自己养老、医疗做准备,要买房买车等,他们找社保代理服务是最方便、最便捷的路径。社保代理服务这条路堵上后,以自由、灵活就业为生的人们、暂时歇业生二胎、调整自己、上学的这些人,又如何去延续他们的社会保险?

据了解,2017年某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有会员单位300多家,开展人事事务代理业务的机构90家,代理社保的人数初步估算有20万。这20万人中有多少是灵活、自由就业人员,有多少是暂时歇业人员,我们没有统计数据,应该有成千上万吧!

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2万亿的目标还能实现吗?

国内的社保代理服务中,现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大库”模式——即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员工的社保费用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社保账户缴纳,企业的社保费用打转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账户,虽然是代收代付的费用,也增加了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营业收入;二是“小库”模式——即企业开设好的社保账户交给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管理,社保费用从企业账户上进入社保部门或税务部门账户,企业只给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

从现行社保代理服务来看,“大库模式”应该多于“小库模式”,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门是代收代支社保费用。

企业选择“大库模式”,将社保服务转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再给企业开具的发票,包括了社会保险费和服务费(税务部门认可,且社保费用不再征税)。

一旦社保代理服务受到严格限制或取消,没有了“大库模式”,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营业收入将会大大“缩水”,降幅可能达到30%以上,这样,我们到2020年还能实现“2万亿元”的目标吗?

这时,一定有人会说,把社保代理服务的“大库模式”取消,就把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水份”挤掉了,让大家看见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吗?!

(待续第六部分“新规下社会保险服务的出路”)

新政下”社会保险代理服务服务“何去何从?(5)

新政下”社会保险代理服务服务“何去何从?(5)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