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正是這個國家在幫助我國度過了最初艱難階段

1931年9.18事件爆發,中國就此陷入了和日本帝國戰爭之中,那麼在當時的環境下中國並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大量自產武器。,我們沒有能力研究生產助我們自己的飛機坦克和大炮,那麼到底是靠著什麼度過了1941年美國參戰以前那個艱難的歲月,難道是用我們抗日將士的血肉之軀去扛嗎?

抗戰初期,正是這個國家在幫助我國度過了最初艱難階段

很顯然不完全是,有的時候裝備的差距並不是完全能靠人數和意志所持平的,在當時英法兩國由於經濟危機的原因,國家經濟水平低下不願意再貿然潛入戰爭;而美國始終奉行孤立主義,不主動介入任何戰爭,但是卻為雙方提供自己需要物資,但是這是要用金錢來購買購買的,日本通過在中國掠奪的資源和金錢,從美國哪裡那裡購買廢舊鋼材和石油,可以說當時美國就是日本幕後的幫兇之一。

抗戰初期,正是這個國家在幫助我國度過了最初艱難階段

但是當時在那種苦難時刻,還有一個國家對中國體制伸出了援助之手,那就是德國,早在20年代中國與當時的德意志魏瑪共和國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簽署過《合布樓協議》,協議中規定中國可以用糧食、鎢礦砂等原材料,與德國交換生產機器和軍火產品,直至德國國社黨上臺,建立第三帝國為止合作依然在繼續。

抗戰初期,正是這個國家在幫助我國度過了最初艱難階段

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和日本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德國依然在向中國輸送物資,據不完全統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德國向中國交付:7.92毫米步槍彈1.6億發、數萬枚燃燒彈、5萬枚小型10公斤航空炸彈、1萬餘枚50公斤航空炸彈等等物資。

抗戰初期,正是這個國家在幫助我國度過了最初艱難階段

在戰爭爆發前那段時間裡,德國向中國輸送的重型武器如FH18-150毫米重榴彈炮、一號坦克、37毫米戰防炮、M35鋼盔、98K步槍等物資不計其數,德國軍事顧問團更是為中國軍隊訓練了22個德械師和調整師,這些部隊都成為了在抗戰初期中國軍隊抵抗日寇的主力。很多人也會說了,中德兩國是在按合同辦事,這是一場交易,但是各位請你們弄清楚一點,當時是在1937年,中國在國際上沒有什麼朋友,很多時候你拿著錢人家都不願意理你。直到英國、美國自己捲入二戰以後才開始對中國提供物資援助,而且中國拿到援助還要在別國後面,拿的數量也遠遠不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