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对于已经身为父母的我们,深知养育一个孩子的艰难,我们的初衷是美好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温和礼貌、正直快乐、勇敢有爱、体贴豁达、谦卑好学……

但现实的情况是,每个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自己家的是个“熊孩子”,喜欢不讲道理、喜欢哭闹、喜欢发脾气、喜欢不听父母的话、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诸如此类的情景几乎每天上演在我们和孩子之间,也深深困扰着我们,有时会让我们充满无力和无助感。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似乎“熊孩子”磨光了我们的好脾气和耐心,让我们忍不住的对孩子大吼大叫、情绪失控、指责质问、批评否定、谩骂说教、唠叨不休、甚至会体罚孩子,对待和我们最亲近亲密的孩子,我们有意的使用暴力和语言暴力,(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语言暴力伤害了自己和孩子,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

使用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有就是我们的大脑已经自动自发的形成了这种思维和习惯,不用经过思考就可以随口而来。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用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惩罚的局限性: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如果我们只问这个问题,惩罚可能是有效果的,因为威胁或惩罚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个问题,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我们很少提及第二个问题,借助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惩罚或奖励很难实现我们的目的。我相信,了解别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是至关重要的。

打骂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除了打骂让孩子做“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似乎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好消息是,还有很多其他更高效的方法,能让和孩子沟通愉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有爱。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让人们好好说话、情意互通、提高彼此生活质量的沟通类书。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明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让全世界的人们受益,获得了和谐、幸福和爱。非暴力沟通适合我们生活中各方面的沟通需要,夫妻、亲子、同事、合作伙伴、商业谈判、以及政治纠纷……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精髓,是他四个操作步骤,分别是: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1.看见

2·感受

3.需求

4.请求

留意发生的事情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例如,孩子放学以后一直再看动画片,不是先写作业。

一般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难免会发火,于是会说出这样的话:“你每天就知道看动画片,都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分不清事情的主次,”这是我们的评论和判断,不是清楚的表达我们所看到的事实

“妈妈看到你放学回来后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而没有去做作业(看见),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要事第一的原则(需求),你是否愿意做完作业再看动画片?(请求)”

妈妈看到你放学回来后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而没有去做作业,这是客观清楚的表达我们所看到的事实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体会和表达感受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接着你所观察到的事情,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例如,孩子在公众场合,对你发脾气,大喊大叫。

想法 “你这孩子没有场合感,真是太过分了”

感受 “你刚才对我大喊大叫,我很尴尬,我需要被尊重。”

这样的表达就是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语言,我内心很尴尬。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被鼓励表达自己的需要,特别是女性,因为她们经常和无私奉献等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被女性的期望。

凡有沟通,就有需要,需要被满足,危机就会化解。

提出具体的请求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为了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告诉别人应该如何做,你可不可以……你是否愿意……

在给对方提出请求时,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条件

1.具体的请求,不能是抽象的语言

例如,我们对孩子说:“我希望你能有点责任感。”

如何才是有责任感,孩子肯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应该自己照顾”时,孩子便会了然。

2.明确告诉对方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

例如,一个妈妈告诉儿子不要玩游戏了。

儿子于是不玩游戏了,但是去看电视。

其实,妈妈的本意是想告诉儿子不要玩游戏,去看书写作业。

3.不要把“请求”变成“命令”和“要求”

“你可不可以把你的脏衣服收拾起来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里?”

“你去把你的脏衣服收拾起来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里!”

很明显我们会喜欢第一种家长和我们的说话方式。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助于我们提高沟通和倾听的技巧以及如何完善自我,用全身心去倾听、充分表达愤怒、重获生活的热情……

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和“熊孩子”完美沟通


当然,非暴力沟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沟通方法,这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并不是我们每次使用非暴力沟通都会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

我们不要只关注非暴力沟通最后的结果,应当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不要走近我一定要说服他,我一定要战胜他的误区。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在我们正在由衷的为彼此的幸福做出贡献,以及我们去做一些什么?可以让生命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