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徐峥恐怕没有想到,人到中年的自己,在没有任何新闻发生的时候,居然在“饭圈”制造了一场网络狂欢,不仅实现了在“饭圈”C位出道,成为流量明星,热度还超越鹿晗和吴亦凡,还带火了其他娱乐圈的大叔级演技明星。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徐峥

徐峥一夜之间在“饭圈”大火

最近,徐峥的新电影《我不是药神》在上映前做了大规模点映,口碑很不错,吸引不少“自来水”发帖讨论。但豆瓣八组的一则帖子点燃了网友情绪:“TWO区说徐峥超话才22个人签到,为啥票房号召力这么强”,“徐峥,机场接机、微博转赞评、打call值、明星势力榜都不行,是不是已经糊穿地心了。”其实这句话原本想说的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们(饭圈)每天盯着微博的超级话题(简称“超话”),看数据根本没用,像徐峥虽然不是流量明星,但电影票房一直很好,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我不是药神

其实一点都令人不意外。首先,他一直自称自己是好莱坞类型片影迷。其次,与现实中的发言一样。在国内导演演员中,这是少有的好口碑。

是什么造就了徐峥今日的范儿,让我们一探究竟。

上海人艺、安福路、卓别林、上译厂

1972年,徐峥出生于上海。据说,自小表现出表演天赋的他,上小学起就在学校组织的话剧表演中挑大梁。中学学校旁就是上海人艺,近水楼台的徐峥常旷课去看戏,慢慢与剧组混熟,也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

1990年,18岁的徐峥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四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1998年出演的《股票的颜色》让他获得上海戏剧界最高奖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大学时代的徐峥。这张照片里,看看你还认识谁?

至今,他还一直会去自己家住的定西路上寻觅好吃的,在武康路泰安路喝咖啡。上海话剧中心门前安福路上的每个小店、超市、酒吧都是他经常出没的地方。排在话剧艺术中心排戏的时候,他常会提前到,就是为了能够在这条树荫浓密、闹中取静的马路上散散步。

他至今还记得常熟路小礼堂里观众的笑声,银幕上卓别林的身体在巨大的齿轮间转来转去。“那个礼堂,很多年以前被拆掉了。这让我想起,在那个年代,放电影之前,我和我的小伙伴是要热烈鼓掌的,尽管我们先看到的是《祖国新貌》。那时候不会有个声音冒出来,叫你们把手机调成静音。”

“我清楚地记得,邱岳峰、毕克、李梓、童自荣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是从罗切斯特先生,还是从佐罗,或者是从杜丘嘴里发出来的。董存瑞炸碉堡的画面沥沥在目,周璇的天涯歌女余音袅袅。那个时候,没有票房排行榜,也没有大数据。我只记得《少林寺》我看了10遍,《霹雳舞》我看了9遍,《大闹天宫》放一遍看一遍。还记得《芙蓉镇》里那场大雨、《红高粱》的那碗酒、我想你们也一样记得《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霸王别姬》里那一束光,还有那一团火……”

《泰囧》爆红之前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泰囧

直到《泰囧》爆红之前,徐峥在业内的口碑大致有“会演戏”、“简单”、“随和”、“没明星架子”、“遇事理性”、“处世得体”等等。总结来说,就是一位“低调的好演员”。

2000年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不仅让徐峥与剧中的“小龙女”陶虹(在他当年看了

一边又一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饰演于北蓓)共结连理,也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更大的名声。

但事实上,除了参演之外,徐峥在《阳光灿烂猪八戒》中还有另一个身份——投资人。在2004年播出的电视剧《李卫当官2》中,徐峥首度尝试了导演的工作。2009年,徐峥结识武汉华旗影视公司老板刘光伟,后者正运作一部小成本电影——后来的《人在囧途》。参演的徐峥在片场参与了部分编剧和导演工作。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2010年在出演话剧《资本·论》时,他找来老师给自己做金融讲座。当他得知这位高材生在顶着华尔街的光环之余正在为一段失败的婚姻万念俱灰,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排练之余,他看着自己外公的生活也颇多感慨,“那年老人家96岁,一辈子专注于画画,却从来不把作品卷入市场,从不进入世俗的游戏规则,他始终有系统的生活方式……”

徐峥对于自己如此“爱思考”的一面一直挺珍惜,可要甩掉那个早年在观众心目中扎下根来的“猪八戒”形象并不容易。真正不让大家看到他就想到“猪八戒”还多亏宁浩。继《疯狂的石头》之后,他在电影《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心花怒放》中与黄渤、宁浩组合为“铁三角”。至此,他的公众形象终于翻新。| 《无人区》风格冷峻严酷。为了演好这个奔着“让观众认不出来”而去的角色,徐峥减肥又留发,以至四年后电影上映,他还得和观众反复声明“这真是我演的”。 |

徐峥的思维方式、局限性和追求

徐峥曾说,“我是‘70后’,耳濡目染好莱坞电影和欧洲电影,从小也听相声和曲艺,又看很多港产片、港式喜剧,所有这一切汇总、重叠到我身上,就形成了我的思维方式。”

可能也正因如此,不管是喜剧还是正剧,徐峥总希望把都市人的困惑一直诉说下去,“我从小都在城市里长大,一直处在中产家庭的环境里,相对比较熟悉这样的人物。”但他也坦陈,观众称赞他的喜剧表演具有城市气质“其实也指出了我的局限性”——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体验过更多的生活。

我不是药神 你所不知的徐峥 成长背后的故事

《泰囧》之后,徐峥并未急于推出下一部“囧”作品。没有执导新片的两年间,徐峥回归演员身份,搭档有老的——宁浩的《心花怒放》,也有新的——陈正道的《催眠大师》。

在《催眠大师》中,他不仅参与拍摄,还担任监制,并介入后期制作和营销。“等到自己拍电影,才发现中国最缺的好的制片人”,徐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泰囧》成功是因为他没把自己当导演。从要拍什么类型、什么题材,到参与预告片剪辑、确定定位、寻找卖点推广,更多将自己设定为制片人的角色。

“《泰囧》全片笑点50个,票房12亿,每个笑点大概价值2500万;《港囧》全片笑点70个,增加了20个,但是哭点20个。《泰囧》创造了12.67亿票房,成为华语电影导演票房之首。赵薇凭借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9亿票房,成为国内‘票房最高女导演’。”他用数据向台下提问,《港囧》的票房该如何计算?

此时,我们仍会想起他在镁光灯下的那段独白——“那个时候,没有票房排行榜,也没有大数据……当有一天重新走进电影院时,我发现我们必须带3D眼镜,看IMAX,听全景声。电影中的某些东西确实随着时代转变了。而电影从来离不开我们,或者说是我们从来就离不开电影……”

以下是一80后徐峥影迷给徐峥写的一首赞歌:

徐峥,你是个有魔力的演员;

猪八戒因你春光灿烂,石头因你更加疯狂

你的表演抹去了赵本山的乡土;省略了陈佩斯的夸张;

中和了葛大爷的调侃和星爷的无厘头;

你的喜剧更聪明、时尚、狡黠、斯文;

你演的越认真,我笑得越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