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東漢是在王莽篡了西漢王朝推行新朝改政後,天下打亂,群雄並起,最終由漢光武帝劉秀經過多年征伐最終又重新恢復了漢朝的統治而建立的,也稱為後漢。由於定都在洛陽,西漢定都長安,長安在西,洛陽在東,因此後漢也稱為東漢。

東漢從光武帝中興開始,一直到漢獻帝被曹丕篡位為止,中間經歷了14位皇帝,歷經了差不多200年左右的時間。有一個很詭異的地方,就是這14位皇帝,沒有滿16歲就繼位的皇帝多達9人。佔了總數的四分之三。這是東漢政權的一個很大的特色。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幼帝呢?這個還真的是有原因的,各位看官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聊聊這14位皇帝的生平

為了方便大家瞭解,我先羅列下東漢這14位皇帝的生平和作為吧。

1、光武帝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劉秀,這位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有一句名言:做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這陰麗華可是漢朝少有的美女。關於這位美女和劉秀另外一位皇后郭聖通的愛恨情仇,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來聊聊。這裡咱們單講劉秀。劉秀皇帝是西漢的皇族後裔,參加西漢末年的綠林軍起義後,經過昆陽保衛戰一戰成名,後到河北一帶獨立的發展,最終脫離更始帝政權,自己單獨建立東漢政權,並且經過十幾年的南征北戰最終重新統一了大漢江山,實現了漢朝的中興。他是在25年機繼位的,終年63歲。在位時間差不多快40年,這個在當時那個年代無論是從年齡上,還是從做皇帝崗位上來講都是做的相當不錯的,也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得以善終。

2、明帝

劉莊,28-75年。是劉秀和陰麗華的第四個兒子,明帝繼位之後,一切遵循了光武帝指定的朝政方針,他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他又多次出兵攻擊北匈奴,在位時間18年,後來冰絲。終年48歲。這個年齡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講,還算是可以的。尤其是帝王家這種每天刀光劍影的環境中。

3、章帝

劉炟(da,四聲),他是明帝的第五個兒子。在位13年。劉炟的生母是賈貴人,養母是明德馬皇后,劉炟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穿著都很樸素,實行與民休息,並且也推行儒術,在光武和明帝基礎上,進一步的加強中央集權,同時推行德教,使得經濟,文化,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的東漢朝政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章帝最後病死,時年31歲。

4、和帝

劉肇(zhao,四聲),生母是梁貴人,過繼給章德竇皇后為繼子。他是漢章帝的第四個兒子,10歲繼位。在位17年。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集團在和帝的時候開始執掌實權,後來和帝為擺脫外戚集團的控制,殺掉竇憲自己掌握了皇權。最終和帝病死,終年27歲。

5、殤帝

劉隆,和帝的小兒子,養於民間。東漢第五個皇帝,登記的時候離出生的時候剛剛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時間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

6、安帝

劉祜(hu,四聲),漢章帝的孫子,父親是清河孝王劉慶,母左小娥。繼位的時候才13歲。在位18年。安帝時期鄧太后掌權,他在太后死後掌握實權。安帝在南下巡遊的路上病死,時年32歲。

7、嬰帝

劉懿,章帝第四個兒子,10歲繼位,竇太后臨朝稱制,又一次的外戚集團掌權。嬰帝為了奪回政權,永元四年,聯合宦官集團一舉掃滅了竇氏外戚集團,親政後使得東漢國力達到了全盛時期,後人稱為永元之隆。最終病死,時年27歲。

8、順帝

劉保,114-144年。安帝的兒子,母宮人李氏,在位19年。順帝是由宦官集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東漢開始在這裡走上了下坡路。在位期間,他下令宦官可以養義子。並且可以世襲封爵。後來宦官和外戚集團相互勾結,政治更加的腐敗。最終順帝病死,時年30歲。

9、衝帝

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病死,時歲3歲。

10、質帝

劉纘(zuan,三聲),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繼位8歲,非常的伶俐,因為看不慣大將軍梁冀為跋扈將軍。被梁冀所顧忌,最終投毒致死。時年9歲,在位時間不足一年。

11、桓帝

劉志,是漢章帝劉炟的曾孫,河間孝王劉開的孫子。桓帝繼位的時候15歲,當時外戚集團掌權,後來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冀,此後又開始了宦官集團的專政。後病死,時年36歲,在位21年。

12、靈帝

劉宏,桓帝死後沒有兒子,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劉宏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施行黨錮和宦官統治。在位期間發生了著名的黨錮之禍,對士大夫階層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士大夫集團從此淡出政權,政局更加動盪。在位期間,靈帝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開啟了賣官鬻爵的門路,收入都放進自己的腰包供自己享樂。在位期間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黃巾起義,為了鎮壓起義 靈帝將軍權下放到各個州牧,逐步形成了軍閥割據的狀態。東漢政權開始名存實亡。最後靈帝病死,時年33歲。

13、少帝

劉辯,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母親何太后和舅舅何進大將軍手中。繼位開始就遭遇到了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內鬥火拼,不得不出宮避難。在路遇董卓西涼進京後,董卓把持朝政,自立為丞相,並且廢掉了少帝。改立獻帝繼位。後被董卓暗中毒死。少帝不足15歲而終。

14、獻帝

劉協,靈帝的兒子。和少帝劉辯是同父異母兄弟。繼位時候9歲,董卓專權後在顛沛流離中做了幾年的皇帝,後被曹操迎接到大本營許都,開始做傀儡皇帝。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東漢從此滅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病死時54歲(一說被曹丕派人害死。這裡取正史中的病死一說)。

從上面的資料,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沒有,東漢的大多數皇帝都是上一個皇帝的兒子。也就是嚴格的遵循了父傳子家天下的繼承製度。又由於上一位皇帝的早亡,導致了後 一位皇帝繼位時候年齡本身就很小。這也是東漢政權多數皇帝年齡很小就繼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繼承製度?這還要從秦始皇的時候說起。

二、秦始皇的政治遺產

三皇五帝的時候,社會生產力比較底下,民風淳樸,採用的多數為部落首領制,實行的是按照品行和辦事能力的高下來執行的禪讓制,比如堯傳舜,舜傳禹等等,這三個帝王之間其實是沒有很近的血緣關係,只要能力足夠,品行高尚,為部落人民所承認,就可以做為部落的首領帶領整個部落的人民,並且也靠德行來讓周圍部落的人臣服。

到了秦朝這裡,秦始皇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反正就是有人類以來做的事情就沒有比他更NB的,如果還使用之前的禪讓制度和稱號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功德。於是和大臣們商議後,採用了皇帝這樣的一個稱號。並且確立了一整套和皇帝制度相關的制度。其中就包括皇位繼承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為了萬世一系的把自己的寶座皇位傳給自己子孫,確保一世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子孫永遠為皇帝。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千古一帝秦始皇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忽視了一個世界鐵律,不注重德行修養不與民休息,這個皇位是不可能持久的。這一點上他就不如後世的李世民看的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確了獲取老百姓支持對於政權穩定性的重要性。

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他的皇位繼承製度卻被取代秦朝的漢高祖劉邦全盤繼承了下來並且不斷的調整,到了東漢時候已經非常的臻於完善。這種皇位繼承製度優點是不會明確了皇位繼承的範圍,使得一些皇族遠支早早的斷了非分之想,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位傳承的穩定性。但是它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極大的限制了後繼者的選擇範圍。如果上一代皇帝早亡或者子嗣不旺,比如我們都知道皇帝們是有很多的嬪妃的,而且為了子嗣興旺大多結婚很早。由於身體這時發育還不是很成熟,過度縱慾,就很容易生產出很孱弱的後代。這就很容易造成像東漢這種多數為幼帝繼位的尷尬狀態。這也為後代政權提供了一個警醒。

三、主少母壯後宮干政的惡果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他們的外戚集團掌權也有一定的關係。和東漢皇帝的大多短命正好相反,他們的母后或者皇后卻是非常的長命,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者子嗣斷絕的時候,皇太后可以作為監護人的身份來監督 選擇後繼人,甚至臨朝稱制。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皇太后

這就造成了皇帝的權力被剝奪分散到外戚集團。太后們在選擇子嗣皇帝的時候,為了保證自己能夠長久的執政權力慾,更願意去選擇那些“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的繼承人,並且也廢長立幼,這就變相的更加加劇了幼帝繼位的概率。而皇帝長大後為了奪回失去的權力,必然會聯合身邊的親信來奪回權力,那麼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無疑是伴隨左右,侍奉自己的宦官集團。藉助宦官集團的勢力來爭取到權力。殊不知這就是飲鴆止渴,無形中又造成了宦官集團的尾大不掉。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的激烈爭權奪利在東漢王朝表現的非常的明顯,這也是這個朝代的一個典型特徵。也是東漢政權後宮制度不成熟的一個典型縮影。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也為後世政權提供了一個範本教訓。後世後宮干政的次數明顯減少也是得益於都看到了東漢政權血的代價。

四、掏空了幹革命的本錢!

俗話說,身體是幹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簡單直接的說出了身體健康對於我們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性。放在東漢這個政權身上,更加能有力的佐證這一點。

我們都知道,皇帝為了後代子嗣眾多,擇優立嫡,也為了顯示皇家的威嚴榮耀,一般都會廣納嬪妃,充實自己的後宮。像後宮佳麗三千什麼的,都是經常的事。真正像隋文帝那種一夫一妻相伴終老的模式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都實屬鳳毛麟角。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隨著而來的就是身體不斷的被美色掏空。尤其是對於這些還尚未成年,自己身體組織都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少年天子們。不斷的寵溺後宮,無疑是使得自己身體素質每況愈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東漢末年有一位很有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叫仲長統,他寫過一本反應當時皇家貴族生活細節的書。書中描述: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五穀養生

“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上之家,侍妾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以戶室輸其血氣。耳聽淫聲,目樂邪色;宴內不出,遊外不返。王公得之於上,豪傑馳之於下。及至生產不時,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氣,或疾病而構精。精氣薄惡,血脈不充。既出胞藏,養護無法。又蒸之以綿纊。爍之以五味,胎傷孩病而臆,未及堅剛,復縱情慾,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問,過謬常有。會有一疾,英能自免。當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大致意思是說:諸侯和皇家的宮廷裡面,美女宮妃都有好幾千人,士大夫的家庭中,也有嬌妻美姬好幾百人。白天狂飲好酒讓酒精深入到骨髓當中,晚上又大量縱慾損耗精氣元神。耳朵裡面聽到的都是靡靡之音,眼睛看到的也都是淫穢之色。整天在家裡沉溺宴飲的樂趣也不出去,即使外出遊玩也是隻求尋歡作樂花街柳巷。王公貴族在上面享樂,豪傑之士在下面肆意放縱。有些人還沒有到性成熟的年齡就早早的生育子女,本身還是幼童就擅自損耗精血,或者處於生病期間還肆意的放縱房事。他們的精子質量非常的低劣,血脈也還沒有充實。

這個王朝皇帝大多短命的,年紀輕輕就死去,直到滅亡也沒走出怪圈

漢朝美女

此時勉強生育的子女就會大概率有先天性的缺陷。這時候出生的孩子身體會很柔弱。當時的養護之法也很有限,經常用厚重的衣被捂著導致體內高溫高熱,再加上經常吃肥甘肉美的食物來損傷肝臟,孩子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都受到了損傷,必然更加的脆弱多病。這種身體羸弱的孩子還沒有生長壯實,又開始了下一輪的放縱情慾,這樣孩子一代代的出生,疾病也就一代代的遺傳下來。國家也沒有什麼好的醫生可以有效療養,其中良莠混雜經常會出現診斷錯誤的時候。當貴族有疾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可以避免看不好病帶來的災禍。所以當今世上很少有活到100歲以上的人,這難道不是因為人的習慣不夠純正達到的嗎?!

由此來看,東漢皇族的多年幼登陸並且早亡,和自己不擅長保養也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說外戚和宦官專權是外因,那麼皇帝自己不擅長保養自己的習慣,過度縱慾酒色就是內因了。兩者俱在,最終拖垮了偌大的一個東漢王朝。真是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