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最看不起知识分子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不喜欢知识分子,他的方法是“溺儒冠”,一把将知识分子的帽子抓下来,当众朝帽子里撒尿;明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要做知识分子,他的方法是“焚儒巾”,跑到孔庙向孔夫子说:“各行其是!”当众把书生装烧了。这一溺一焚之间,真有学问。中国知识分子最缺乏“溺儒冠”、“焚儒巾”的气魄,读书不化、头脑不清,到处叫爸爸。

刘邦为什么最看不起知识分子

中国知识分子不但喜欢自己“叫爸爸”,还喜欢关心别人“叫爸爸”,以宋朝的一场闹剧为例。八百年前,宋朝六宗没有儿子,绝了后,新皇帝宋英宗做了皇上。英宗是仁宗堂兄淮王的儿子,他接了仁宗的香火,对他亲生爸爸该怎么叫,竟引起天下大乱,朝廷形成左派欧阳修,右派司马光,最后闹得双方都赌气要求皇上贬自己,满朝乌烟瘴气。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不把精神用来解决小人、解救小民、解放小脚,却用来争所不该争的,为别人“叫爸爸”的问题互掐18个月。

刘邦为什么最看不起知识分子

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一种重要的品质,就是“特立独行”。缺乏特立独行,自然就生出知识分子的两大方面的失败。结果变得甲跟己没有什么不同,丙和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狗屁、拍一样的马屁。他们都是在传统板眼里一板一眼的顺民,他们两眼必恭必敬地向上看,一点也不敢荒腔走板。中国传统最不允许荒腔走板。中国社会虽然没效率,但对收拾板眼不合的天才与志士,却奇效如神,很会封杀。这种封杀,先天就致特立独行的人于死命。

刘邦为什么最看不起知识分子

中国没有伟大的文学,没有大气魄的诗词,没有大气魄的叙事,只不过写点骚柔小诗,在“五言七律“里裹着小脚步卖弄,他们没有什么理想,时而忧郁,时而豪放,时而莺莺燕燕戚戚,一票娘娘腔货色。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最可耻的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夹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欺下媚上。他们之中不是没有特立独行的好货,可是只占干万分之一,其他都是“小人儒”。庸德之行,庸言之谨,读书不化,守旧而顽固。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他们在统治者和老百姓中间的夹层地位,当特立独行的王安石搞变法,想直接受惠于老百姓的时候,文彦博站出来向皇帝说话了,他说:“陛下是同士大夫治天下,不是同老百姓治天下。”王安石想越过这批拦路虎,可是他碰到了绊脚石。

刘邦为什么最看不起知识分子

中国知识分子失败了。有两大方面的失败:一方面是品格上的,一方面是思想上的。他们以知识为专业,结果却头脑不清,文章不行。这种特色不但使他们卑躬屈膝,狐假虎威,并且扶同为恶,为虎作伥而不自知;在思想上,也不能深入群众,影响普遍的中国人。他们写的东西,只能自我陶醉,或者给互相捧场的同流货色一起陶醉,实际上,实在不成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