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麥金德理論中的核心地段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麥金德

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家麥金德有一句影響深遠的名言:“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世界。”麥金德眼中的“世界島”實質為歐亞大陸和非洲的整體,他把世界島的中心稱為“腹地”,認為“腹地”是關乎世界大局的重中之重。

帶著麥金德的“大陸腹地說”來看世界地圖,“腹地”大致範圍清晰明瞭地躍然於眼——那就是歐洲東南部、非洲東北部、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是幾大帝國的統轄地,是能源資源富集之地。馬蹄聲聲,大漠孤煙,皓月當空,它更是代表著東方文明地處世界島東緣的中國,與代表著西方文明地處世界島西緣的西歐之間的中間地銜接地過度地,是久遠的“古絲綢之路”與現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的重鎮。

當然,它也是中國瞄準世界向西開放的“腹地”。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上圈為“心臟地帶”

歐亞大陸,世界的中心

從歷史文明的角度看,兩河文明(古巴比倫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在這裡起源,四周的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也相繼而生,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在這裡交相輝映,歐亞大陸就是地球人輝煌燦爛的文明演繹傳承的主體空間。後來,影響世界的波斯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古中國、蒙古帝國等都在這裡崛起稱雄。這一切的一切,使得歐亞大陸自人類歷史起源開始便一直是作為世界的重心而存在。

從體量範圍的角度看,歐亞大陸好比人體的主軀幹。歐亞大陸頻臨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洋,面積將近50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億,現有國家接近100個,這都在整個世界版圖上佔據了極大的比重。這個世界賴以驅動的能源尤其是中東的石油也是在與此。

從全球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一度人類早期的陸權文明很大程度上由古中國主宰。但隨著航海大發現、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等改變世界的事件出現,人類文明的中心轉移到歐洲。19世紀隨著美國的快速崛起,世界的中心又轉移到歐亞大陸之外的北美洲,這一美國主導的“海權時代”持續了一百年。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盟、中俄印日等亞歐國家或聯盟強勢崛起,世界的中心開始迴歸歐亞大陸。特別是進入21世紀,美國單極世界逐漸衰落,中印等國快速發展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所以,歐亞大陸再次成為世界的中心。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組圖:歐亞大陸風景

中國陸權,共贏的思維

歐亞大陸的中心之爭在近現代一度高潮迭起,這片土地曾經烽煙滾滾,炮聲轟鳴,這也反映出陸上強國如俄國德國與海上強國如英國日本的“陸權”與“海權”之爭。

19世紀末,英國與俄國就包括海參崴(俄稱符拉迪沃斯託克)在內的普利茅葉地區的歸屬問題激烈地爭執,俄國十分擔心英國會進攻其太平洋沿岸。而英國也擔心俄國在中亞的擴張最後要染指印度,兩國有幾次幾乎在阿富汗這一俄國殖民地與印度這一英國殖民地之間的緩衝地帶開戰。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也是俄國與日本爭奪中國東北陸地及入海口的矛盾激化結果。為了與英日抗衡鞏固陸權,俄國修建了西伯利亞大鐵路。

歐洲列強從1896年開始在經濟上圍堵德國之後,德國開始通過建設巴格達鐵路發展陸權。它看中的是這條經過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鐵路對德國與英國和俄國爭奪歐亞大陸時的軍事意義。一旦歐洲大國之間的戰爭爆發,奧匈帝國可以在東邊幫助德國減輕俄國的壓力,而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既能威脅俄國薄弱的腹地高加索地區,又能威脅大英帝國的咽喉要道——埃及和蘇伊士運河。德國的陸權戰略改變了原來歐洲列強之間的關係,也成為一戰爆發的原因之一。

歷史來到了21世紀,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快速崛起,站在世界版圖的風口浪尖,也面臨著美國的制衡。中國果斷地提出向西開放復興陸權,立足於歐亞大陸突圍升級。中國的陸權戰略與當年俄國和德國的陸權戰略最大的不同是回應來自海權大國的戰略壓力時的目的和手段:德俄的目的是一家獨霸重要的陸上戰略通道,把鐵路作為地緣政治中軍事對抗的手段;而中國的目的是通過建設利益和命運的共同體化解矛盾與衝突,維繫陸上戰略通道的暢通,把鐵路作為地緣經濟中合作的手段。中國的陸權,是以“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的互聯互通戰略,是一種共贏和平的思維。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近代歐亞大陸上的戰爭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西伯利亞大鐵路遠東段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巴格達鐵路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合作示意圖

鐵路通道:陸權的根基

“嗚嗚”聲響,一列快車從成都國際貿易港出發,向歐洲大陸腹地的波蘭羅茲駛去。這條“巨龍”裡滿載著戴爾筆記本、聯想電腦、飛利浦照明以及汽車零配件、成都女鞋等“成都造”,向歐洲市場供給。很快,返程班列又帶著德國汽車、法國紅酒、波蘭牛肉等“歐洲造”,不必在繞行沿海口岸而直抵成都。“巨龍”實現了一次中歐貿易雙向之旅。

這條“巨龍”就是大名鼎鼎的蓉歐快鐵,它徹底改變了內陸城市發展外向性經濟必須依靠港口的歷史,成為“中國向西開放前哨”的強勁動力。蓉歐快鐵只是眾多中歐快鐵中的一條,當密集的鐵路網將中國與歐亞大陸腹心連接,我們便看出中國將鐵路作為通道走廊,實施和強化陸權的雄心。

高鐵,是中國鐵路的名片。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近幾年迅速發展。在中國的鐵路戰略規劃裡,除了像蓉歐快鐵這樣的已經開通運營的中歐鐵路之外,還有計劃中的幾條大通道。

歐亞高鐵,從倫敦出發,跨英吉利海峽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過莫斯科後分成兩支,一支入哈薩克斯坦,另一隻遙指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之後直達中國的北京。

中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這也與古老的絲綢之路不謀而合。

泛亞高鐵,則是縱貫東南亞,其從昆明出發,經由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最後直抵新加坡。

中巴鐵路,起點在中國新疆的喀什,終點則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達爾。如果中巴能源通道建成,中國進口石油的70%以上都可能繞開馬六甲海峽,直接從印度洋對接產油國。

可見,中國推動的以鐵路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地緣經濟為基礎的陸權戰略將會在維護世界和平和推動自由貿易的前提下帶來一個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新時代。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跨境高鐵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跨境高鐵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中巴鐵路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蓉歐快鐵路線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8條貨運班列從中國駛向歐洲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泛亞高鐵樞紐

西行瞭望:“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控制了世界島”

中國高鐵歐洲、中亞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