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到底该不该物理降温?

它包括: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通风、减少包裹及衣物、降低环境温度等。

物理降温因其不需要用药,而得到很多医生及家长的热爱。

儿童发热,到底该不该物理降温?

指南意见

不推荐温水或酒精擦浴

2016 年版《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将发热定义为: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

儿童发热,到底该不该物理降温?

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 ≥ 38℃ 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 ≥ 38℃ 、腋温 ≥ 37. 5℃或口腔温度 ≥37.3℃ 定义为发热

以口腔温度将发热分为4个等级:

低热 :37.3-38℃

中等热度 :38.1-39℃

高热 :39.1-41℃

超 高 热 :41℃以上

指南同时也明确指出: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1D),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1D)。

儿童发热,到底该不该物理降温?

UpToDate 中也显示: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外用降温法对婴儿和儿童进行退热。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海绵擦拭联合退烧药与单独使用退烧药相比,海绵擦拭的附加退热效果是短暂的,与此同时还会增加患儿的不适感。

发热本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单纯发热会加重病情。直接降温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孩子的舒适度。

物理降温

哪些患儿可考虑使用?

不明原因性的体温升高

发热同时伴有热射病(即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常见原因,如包裹过度、血容量不足或药物使用,如阿托品);

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可能存在异常的体温调节以及对退热药反应差。

必要操作

需要物理降温时如何进行?

1、 建议使用温水(一般在 30℃ 左右)擦拭,擦拭的效果好于浸泡;冷水虽然降温效果更好,但患儿的不舒服感也会更强烈。

儿童发热,到底该不该物理降温?

2、不推荐使用酒精擦拭。高热时进行酒精擦拭,人体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大量的酒精,儿童因为肝功能不完善,对酒精代谢能力差,易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3、冰毯可用于危重患儿或有温度控制问题的住院儿童(例如急性头部损伤儿童)。

原因在于 30分钟能够使得机体下丘脑在药物作用下,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设定体温调节点,从而避免异常调定点导致的机体持续产热,导致体温不下降的“退热无效”现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