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就不去!”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就不去!”

01

昨天晚上,成宝就开始了闹情绪,我在辅导姐姐复习功课时,他就在后面念叨:“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哦,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哼!就是不想去!”

见我很忙,没功夫跟他细聊,又跑到爸爸那:“爸爸,我不想去上学。”

爸爸抱起成宝:“为啥不去上学呀?”

成宝带着哭腔回答:“我喝不完学校里的粥呀!”

“喝不完就跟老师说,老师不会让你喝完的。”

“不是的,小W老师不同意,还跟我发脾气了。”

我问:“她怎么发脾气的?怎么说的?”

“就是声音很大很大地说。”

昨天早晨,我们都起得挺早的。平常我都是先把成宝送到幼儿园,然后,自己再去外面吃早餐。

我想着反正送幼儿园的时间还早,就索性先带成宝去吃早点。到旁边的快餐店点了一碗鸡汤馄饨,味道还不错,成宝吃的大约有4、5个。

到了幼儿园,看到班主任小W老师正在忙,我就跟助教L老师说,成宝已经在家吃了一点馄饨,等下吃饭时给他少盛点。看来L老师没把情况和小W老师说,导致孩子因为喝不完粥挨了批评。

然后,成宝又和爸爸说,早晨上学时,没和小W老师打招呼,这事小W老师也跟他生气了。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去接时,小W老师跟我说了,说跟成宝说好了,明天早晨来上学时,要和老师开开心心地打招呼,不然,你心情不好,影响老师心情也不好。当着小W老师的面,成宝也点头同意了。

现在看来,孩子心里还是很纠结这件事的,只是当着老师的面不敢流露情绪而已。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就不去!”

02

我跟成宝说:“你说的情况妈妈都知道了,妈妈明天会跟小W老师说,今天没喝完粥不怪你,因为你已经吃过一点东西了,妈妈还会告诉小W老师别跟你发脾气了,有话好好跟你说。”

“不行!小W老师不会听的!我就不去上学!”成宝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爸爸说:“没关系的,妈妈跟老师说,老师会听的。”

“不行!”成宝态度很坚决。

爸爸开启了全面哄娃模式,又是搂又是抱,又是转移注意力,带着他看图、视频什么的,还是没用,成宝每间隔十几秒钟就念叨一句:“我不想去上学!”跟个复读机似的。

爸爸看一招不行,又换一招,说:“这样好不好,咱俩打架,如果我打败你了,你就去上学!”

“不行!我就不去!”成宝一幅软硬不吃的节奏。

爸爸又说,“如果你打败我了,你就去上学!”

“好吧,咱们到沙发上去打。”

每次跟爸爸玩“打架”游戏,爸爸总是让着成宝,使他很有成就感,但是爸爸忙,没时间经常陪他玩。所以听到要玩这个,成宝开始松动。

考虑到别影响姐姐写作业,爸爸说:“不行!要打就到书房!”

爷儿俩手拉着手到书房,把门一关,“呯呯呯”,一阵杂乱碰撞声音传来,然后就是各种疯叫哭喊声。

也不知谁胜谁负,反正后来成宝还是照旧重复他那句话:“我不想去上学!”

眼看他纠结得连睡觉都没了心情,我只好先安慰他:“不想去就不去!”

“可是,你到明天就会忘记啊!”成宝还是不放心。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不想去就不去!”

03

今天一大早,成宝起床后,就拿本书,一个人去小沙发上看。

我洗漱完毕,喊成宝拿书包出门,他不愿意了:“你昨天不是说了不上学吗?”

我只好解释说,快放五一假了,我们总要把被子什么的拿回家啊,又问他放假想到哪里玩什么的,还提醒他,如果不去上学,老师会不会忘记给咱们放假呀。

看他有点动摇,我又提议,跟他出去先溜哒一圈,在外面吃了饭,然后再去上学,今天就不吃学校里的饭了。他愉快地答应了。

玩好吃好赶到幼儿园时,刚好碰到小W老师在教室门口站着,我把成宝的情况跟她说明了一下,她说昨日其实不是因为喝粥这一件事,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上课时成宝和小朋友讲话了(呃。。。看来成宝昨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确实不好过啊,一天几件事受到批评,怪不得抵触情绪那么大。)

听说成宝都排斥到不愿意来学校了,小W老师蹲下来跟他解释了昨天的事,安慰了几句,还给了个抱抱,成宝这才好点。

记得之前,成宝在另外一所学校上托班。刚入学时,每天送去时,都会跟妈妈说再见,由于妈妈已经给他做过很多思想工作,所以,尽管不是很想在幼儿园,也不哭不闹。

大概从入学的第八天起,画风突变,成宝非常抗拒去幼儿园,并且大哭大闹。

仔细问了,才知道班里的X老师跟他说了一句话:“再这样的话,就把你送到小一班去,让你妈妈找不到你。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老师这样说,我也忘记了,好像是因为不适应幼儿园,闹情绪吧。

其实,X老师人还是不错的,说话温柔,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说自己都不记得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她可能是无心的,却被孩子当真了。

之后,每天早晨送成宝上幼儿园,就特别困难,各种抗拒幼儿园,各种哭闹。X老师跟他解释了,说自己不是有意的,说的话也不是针对他的,没用。班里其他的小朋友最多两个月就完全适应了,但是成宝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整整持续了一个学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看来,对于小孩子的问题,还是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

但愿,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我们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并且很好地践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