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驾驶员是怎么看路的?

范李英芳


两个办法,一是坦克观察窗,二是指挥员口令。

坦克观察窗很好理解,坦克虽然身披厚厚的主装甲,且表面开口、开孔很少,却也为了确保坦克的正常行驶而布置了很多观察窗。诸如坐在炮塔上左右两侧的车长与炮长就有车长周视镜(用于观察坦克周围情况)、炮长观察镜(用于观察坦克航向情况)、车长瞄准镜(用于火炮瞄准),而坐在车体前部的驾驶员也有三个比较小的观察镜,呈长条状,用于观察坦克航向上180度的环境情况。

▲《军事纪实》 20180316 开训了——全军各军兵种2018春训纪实②

尽管如此,由于坦克驾驶员位置低,观察镜视野小,只能勉强看到前方有没有高大障碍物,因此坦克驾驶员还需要车长通过车内通话频道进行驾驶协调,一般在敌情不严重的情况下,车长可以通过开舱行驶露出上半身,通过车内电话直接指挥驾驶员前进、后退或转弯,在战区内部则可以通过视野较好的车长周视镜指挥驾驶员实施驾驶动作。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可以由伴随坦克发起冲击的步兵班组使用车载手机同坦克内部保持联系,指挥坦克避让障碍物。协调行驶是坦克驾驶的主要方式,部分苏联坦克甚至还取消了驾驶员的速度表,改为车长速度表,就是用于车长指挥坦克前进的考虑。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来看,车长协调驾驶的手段依然有观察范围小、安全性差的缺陷,因此部分现代坦克已经开始安装视频影像辅助驾驶,进一步的AR实景增强驾驶模式也在开发中。


军武次位面


坦克和汽车驾驶室比起来差别很大,坐在里面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一般新兵很难接受,需要适应。坦克里面有很多电子设备,驾驶员的驾驶位基本都在炮管下面, 头顶有一个小舱盖可以打开的,视野很窄,大概只有60度左右的角度,而且没有后视镜,现代坦克驾驶员一般不会观察到车体两边,因为即使两遍装甲上不开观察窗,观察车体两边需要车长用车长周视仪,可以360º观测,这种装置二战就有了、二战的时候的坦克也能全向观察,德国坦克上的那个桶装凸起就是装潜望镜的地方,那里装了一圈固定潜望镜,只需要车长来回扭头就可观察车体四周的情况了。

话说回来现代坦克很多信息化高的都有全息电子屏幕,夜间开夜视仪驾驶。另外老式坦克用得是操纵杆的 就和链式推土机一样,现代坦克大部分使用方向盘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上手降低操作难度以及操作舒适度。

下面关于现代坦克驾驶情况的一些介绍:

1.坦克驾驶员的座舱在坦克的左前方或右前方。他的驾驶位置是半躺着的。

2.在非战斗条件下,坦克驾驶员一般是开舱盖行驶,他可以把头伸到驾驶舱外面,象开敞棚汽车那样驾驶。

3.在战斗条件下,坦克驾驶员关闭舱盖,在他前方的装甲上有几条大约10厘米宽的小缝,他就通过这个缝来观察前方。现在这个观察缝外面一般都装上防弹玻璃。

4.现代坦克驾驶舱一般都有潜望镜,潜望镜暴露在坦克外面的开口也比较小,多是一条缝,以减小被弹片击中的可能。

5.同时,坦克的前大灯也采用了这种设计。这是二战中总结出来的,坦克的前大灯容易暴露目标,后来就用装甲把前大灯包裹起来,留下10厘米宽的缝,能让驾驶员在夜间看清道路就可以了。

在成员视野的观察方式方面有以下几种:

1、直接观察;一般是乘员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望远镜从坦克舱口探身出来,优点是观察范围大,缺点是人员防护降低。在4乘员车组里,有3个乘员可实现肉眼直接观察,驾驶员、 车长、 二炮手。

2、间接观察(闭舱战斗状态);通过车内配备器材观察外界环境,驾驶员通过驾驶潜望镜(可实现夜视),水平观察角度一般前方120度~180度,无倍率放大。车长通过车长观察镜对外观察,小倍率,大视角,利于快速捕捉目标;炮长镜,大倍率,小视角,利于精确瞄准射击。二炮手观察镜,附属地位,主要观察坦克一侧半球区,是车长镜在炮塔上另外一边观察的补充;无倍率或小倍率,大视角。

3、外置观察;利用外部的观察器材将观察景象通过多种手段传入车内乘员显示器上,有线或无线传输,例如德国的豹2式坦克就装备有倒车后视摄像机,通过信号线传递图像。也可以利用前方无人侦察机,其他等各类装备将观察到的景象通过卫星等无线电信号传回来。

现代有一种最新的技术是可以轻松解决成员视野问题的,国外有一家公司打破视野限制的方法是采用了装甲透视技术。所谓装甲透视技术就是通过感应器和软件将坦克内、外在的动态影像传输到指挥官和驾驶员的头盔护目镜上,以此营造具有真实感的视野,让指挥官和驾驶员“透过”厚厚的装甲看到外面的世界。IronVision 技术提供的图像是高清实时无延迟的,坦克乘员能看到 车外360° 无缝的环境。作为显示器的护目镜轻量而紧凑,内置软件应用了先进的失真校正算法来消除视觉畸变和晕车。这套系统还具有夜视功能,指挥官和成员不用担心天黑时失去外界动态。


军情解析


这要从驾驶习惯上说起,坦克在历史上是有单人驾驶和操纵武器的。

意大利的一种型号,名字叫做“Ansaldo Motomitragliatrice blindata d’assalto”翻译过来叫做安塞尔多突击装甲机枪。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履带的移动盾牌,配备220cc单缸水冷发动机,能以时速每小时5公里前进。驾驶和武器操纵1人完成,通过观察窗观测前方和开火(实际上观察窗有机械瞄准装置),至于题主说的两边和后方。。。。。视野开阔。

固定射击时的状态

前进状态

榴弹发射器型

看到上述例子后,就会明白装甲防护为主的战斗机械由于对人员安全的重视会极大的限制操纵驾驶的视野。况且战场上,战斗机械只要把握住大致的方向(冲锋方向)不出错就可以了。因此,战斗机械的驾驶操作和我们想像中的汽车驾驶有天差地别,视野极差!

1924年出现的莫里斯-马泰尔坦克就已经将驾驶和武器操作分开,冲锋时“缩头”就行,驾驶基本是盲开。。。。

到后期的各国主战坦克秉承防护为主的理念,驾驶和内部成员的视野很狭窄。想要获取全场的状态基本是车长直接在舱外指挥。

二战时的坦克驾驶员开动坦克时只有一个极小的观察窗,而且在战斗时基本是关闭状态!行驶状态和指挥方向是通过车长指令完成的,因此精神高度集中。

这里有个小插曲,多年前W君在包头的某坦克装配厂试驾坦克时,厂方告诉W君。一个坦克驾驶员开坦克合格就是从A点开到B点而已。

后期的坦克车长、炮手一般是通过潜望镜观察外界目标的,这样虽然狭窄,但是至少可以“环视”周围了。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侦察设备可以做到在不降低防护的程度下,最大限度的获得周边感知,弱点则是这个“设备”一旦被毁。又回到“盲开”状态。

早期电子观察装置(车内)

我国某型坦克的炮长位全屏观察装置(车内)

此外非战状态时,现代坦克的驾驶员通过升降座椅,可以将头部探出坦克外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方向和距离。

比如最新型俄罗斯坦克T-14阿卡玛坦克。

行进时是这样的

而战时全部的3名乘员可以并排在大屏幕上像看电视一样的开坦克。

但是不管怎样,目前的坦克驾驶存在的“死角”大的吓人,像下边的这种汽车开法根本不现实。

但是未来,开坦克可能是这样的:


军武数据库


坦克驾驶员在平时将头伸出窗外看路,只要将脚踩在油门上即可。转弯用脚膝,并锁死炮塔,以防车长旋转炮塔。在战时,关闭出入口,低坐在驾驶椅上,呈半躺状坐着驾驶。左右转由车长指挥,车长脚踢驾驶员右肩,则右转,踢左肩,则往左转,踩头盔上则向前冲。驾驶位也有一个长方形的小窗口,但在战时,驾驶员都会封闭此观察窗口,以防烂泥,流弹,弹片,石子和呛人的硝烟进入车内。据说美国人从二战时就用这个办法了,后来苏联装甲兵也采用了此法。美国步兵在无反坦克器材时,常用一块烂泥巴,匍伏到敌方坦克旁,将烂泥巴扔向坦克驾驶员观察窗,一下将窗口堵死。现在,各国先进的主战坦克,都有各种观瞄设备,还有夜视仪,但美俄装甲兵在战时还是会采用此法。二战时,德军为防美军扔烂泥沙子,坦克驾驶员必须戴防水眼镜驾驶坦克作战。


民间观察家


二战时,有不少坦克前装甲上有装甲窗,装甲窗上开了个小缝。在非战时,坦克驾驶员把装甲窗打开,观察前方情况。在战时,把装甲窗关上,靠装甲窗上开的小缝观察前方情况。

现在的坦克驾驶员在非炮火密集时一般把坦克驾驶员的舱盖打开,露头驾驶,观察前方情况。在炮火密集时,为防止炮火伤到自己,一般坦克驾驶员把自己头顶的舱盖关闭,靠坦克内的潜望镜向外观察情况,从而驾驶坦克,把握方向。除此之外,坦克的车长一般也有车长的指挥塔,也会辅助坦克驾驶员观察外部情况,指挥驾驶员的驾驶方向。


大连的杂家


在陆军装甲兵训练基地当了两年兵,先后经过驾驶,通讯车长,炮长培训,先开59,再开96,驾驶位有两个高度,平常开都是第二位,座椅是升起来的,坐在上面脑袋能高出座舱。训练和战斗期间是落到底的,通过两个有夹角的潜望镜观察外部环境,同时车长也会辅助。顺便说一句,那家伙根本不在乎侧面和后面,真要在战场上碰到反坦克单兵制导导弹,人家机动性太强,只能自求多福了,不过一般都是步坦协同作战,可能会好点吧。没经过战场不是太懂。


IDO72253


驾驶员进出的是驾驶窗,上下开关。平时升座驾驶,整个头部露在窗外并看路。战时(包括战斗射击),降座驾驶,关闭驾驶窗盖。靠潜望镜看路驾驶。当然视界有限,须全车乘员一并观察,主要是最高处的车长(配有潜望望远镜)指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