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解读之李清照《一剪梅》(原创)


宋词解读之李清照《一剪梅》(原创)​​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面有一段插曲叫做《月满西楼》,歌词就是这首《一剪梅》,听了之后感觉意境太美、太柔情、太细腻,第一感觉这歌词肯定不是男爷们写的,男人没有这么细的思维线条,尽管柳永、张先、晏殊等婉约派词人也会细腻的描写男欢女爱,也会缠绵悱恻,但没有做到像本词一样,如此的阴柔,如此的充满女人味。没错,后来我知道了,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现在的研究表明,女性的语言文字的逻辑能力是优于男性的,这也是现在女孩子的语文、外语高考成绩普遍优于男孩子的原因。可以想象,如果古代允许男女平等,得有多少才女出现啊?中国的诗词会增加多少的唯美与情义侬侬?在古代,妇女是鲜有受教育的权利的,给女人立了很多条条框框,著名的就是“三从四德”,女人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要受限制,这是为什么呢?1、封建社会属于男权社会,自上而下的制度都是以男人为中心建立的,如果解放女性,那么一切的封建政治制度、礼法制度都会被推倒重建,当权者就会失去统治基础。2、古代的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妇女在体力方面的弱点,也决定了不能和男人有平等的地位。男女的分工也愈加明确,男人从事劳动,而女人则是在家养育孩子,这样的分工合作,也能算作相得益彰。3、在古代不太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还是显得相对弱小,从属于男人,就增加了健康生存的可能性。4、封建社会不赋予女性婚姻平等的权利,也不允许自由恋爱,这虽然对青年男女是一种精神束缚,但这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当时法制不健全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更容易被欺骗、被拐卖,不赋予女性婚姻自由的权利,其实也是对女性的保护。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代才女,除了自己天赋过人、聪慧颖悟外,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她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酷爱文学艺术,家中藏书甚富,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的后代,李清照的家庭可谓是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在琴棋书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宋词解读之李清照《一剪梅》(原创)​​首先,看一下本词明显的女人痕迹。1、玉簟。表面意思就是制作比较精美的席子,但只有配上女性的芊芊细手,柔白的皮肤,才能叫“玉簟”;男人用的叫垫子。2、罗裳。很明显,就是漂亮的衣服。穿上罗裳,远看翩翩如燕,近看风韵尽展。更让男人流鼻血的还是“轻解罗裳”,一定注意,这里的意思不是宽衣解带脱衣服,而是轻轻的披上“罗裳”,动作轻盈而柔美。男人能叫“轻解罗裳”吗?那叫披上大褂子!3、兰舟。就是非常漂亮的小船,结合本词的内涵,正是因为女人上了这船,才是漂亮的船。这就像摩托车,男人骑的叫“雅马哈”,女人骑的叫“木兰”。4、锦书。锦字书,多用以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这是有典故的,《晋书·列女传》记载:前秦的秦州刺史窦滔因罪被流放,其妻苏蕙,非常思念丈夫,就在寄送给丈夫织绣的锦衣里,绣上思念丈夫的诗文,表达相思之苦。5、西楼。在古代文学里,西楼常和月亮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可以更方便看到月亮,一想到月亮就会联想起皓月婵娟,勾起相思之情,本词主旨是女人思念丈夫,给西楼赋予了更加朦胧的美。6、花、水。这更是女人的代名词,花来形容女人的容貌,水则代表女人的娇媚。在女人的视角里,花的凋零、水的流动,更能够触目伤怀,更容易感叹岁月流逝、年华易老。7、闲愁。这可以理解为高雅的愁,弹琴赋歌之余愁,正是情悠悠,歌悠悠,思缠绵做闲愁,把女人的静态美展示出来。8、下眉头,上心头。愁思与情思反复交织,刚刚忘却,又袭来,这种相思欲罢不能,情丝之细,余味无穷,似乎看见一个多愁善感的姑娘坐在你的对面,眉头紧锁、哀伤淡淡。


宋词解读之李清照《一剪梅》(原创)

接下来的解读就不难了。“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的粉红逐渐褪去,感觉到了竹席的凉意,秋天来了。这里的秋,不仅送来了凉意,而且带走了花红与花香,读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穿上纱裙,独自走向小船,去河里泛舟,放松一下,排遣一下相思之情。在“红藕香残”的河里,飘着一叶兰州,满是孤单寂寞的情调,这些景物承担着满满的相思。很自然的引出下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河里泛舟,抬头看见白云,白云自在的飘荡,但无法寄来丈夫的消息,思念随着白云飘荡,悠悠而去。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坐在楼上,看见了满满的月亮,看到了“人字形”的雁群归来,深情脉脉。有个成语叫做“鸿雁传书”,鸿雁的归来,很容易想到远方的亲人,词人从白天的抬头看云,到晚上的月中看雁,可以说一直都是在思念。把思念的忧伤,寄托于白云、鸿雁、明月,意境之美,美不胜收。下片不再是景物描写,主要是内心的感受。

下片开头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对看到的“红藕香残”一种深深的感触,感叹岁月悠悠,年华易老,何时才能等到离别的重逢?是啊!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仿佛看到了眼角挂着的一滴泪,那滴泪送给水上的落花,落花流水就是女人视角下的哀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们两个有一样的相思,在两地忧愁,尽管相隔遥远,白云不能送信,鸿雁不能传书,但阻断不了你我之间的牵挂,照样心心相印。这句话是词人的一种联想,由自己的忧愁想到了对方,足见双方感情之深。于是就有接下来的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之情真的没有办法可以消除,忧愁刚刚在眉头上消失,又悄悄涌上了心头。词人把相思的反反复复、缠缠绵绵刻画出来,以此做结,回味无穷。

这首词成作于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属于早期作品,当时,由于父亲李格非在朝廷党争中受到株连,被迫还乡,李清照随父回家,和丈夫赵明诚分离。尽管李清照和赵明诚如此恩爱、如此相思,但他们的婚姻是存在明显缺陷的,最遗憾的是,李清照终身没有一儿半女,老了也是孤苦伶仃,赵明诚也曾经纳妾,仍然没有后代,可见生理上的责任并不在李清照。再者,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和收藏家,他对于学问的研究非常执着,对于收藏品的爱护大于生命,说白了就是一个工作狂,由于赵明诚性格上的偏执,和李清照也时有冲突,但人无完人,这才是真实存在的赵明诚,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婚姻,郭靖和黄蓉般的“天仙配”只能存在于小说中,不要迷恋白璧无瑕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