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比較亞馬遜會員日和雙11:後者是全民「狂歡」

今年7月16日是亞馬遜的Prime Day,與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購物日——阿里巴巴的“雙十一”相比,它們有何不同?這兩大電商巨頭不僅僅是互相借鑑,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架構和戰略,反映出它們所服務的兩個市場以及兩家公司的不同之處。

美媒比較亞馬遜會員日和雙11:後者是全民“狂歡”

2018年亞馬遜Prime Day包裝廣告的特寫,這是在線零售商亞馬遜的特別促銷活動

相似之處

規模:無論是亞馬遜Prime Day還是阿里巴巴的雙十一,每項活動都是圍繞著高銷量、高折扣和低利潤率展開的大型購物節日。

多市場:亞馬遜已將澳大利亞、荷蘭和新加坡列入其參與國名單。阿里巴巴進一步整合了對Lazada的收購,業務增擴至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

O2O:亞馬遜將把旗下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納入到Prime Day中,而阿里巴巴則整合了旗下的銀泰百貨與盒馬生鮮,讓這兩個平臺都能接觸到那些線下比在線體驗感覺更舒適的消費者。

有點兒類似

多媒體:兩家公司都舉行線下活動,以促進在線銷售。4年來,天貓始終在中國舉辦全國性電視狂歡活動,即截至11月10日的倒計時活動,吸引多達2億觀眾收看。亞馬遜表示,它將首次在多個城市舉行線下活動。但相似之處就在這裡。阿里巴巴已經將購物娛樂化,並引進了好萊塢製作團隊,從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到最新的韓國男孩樂隊(Korean boy band)。你可以在觀看狂歡時點擊購買。活動期間,你還可以使用VR頭盔來玩遊戲。購物完全融入了活動之中。換句話說,雙十一是一個慶典,Prime Day是在線銷售活動。

 區別所在

規模:雙十一的場面要大得多。2017年,阿里巴巴銷售額超過253億美元,亞馬遜僅僅為24億美元(根據互聯網零售商的數據)。

策略:雙十一以品牌為中心,Prime Day則以亞馬遜自身為中心。天貓沒有“票價”或付費會員,而Prime Day需要你加入Amazon Prime才能參加在線狂歡。這反映了兩家公司在戰略上的不同:天貓正試圖向全國銷售產品,而亞馬遜試圖只接觸電子商務購物者。

自有品牌:美國的消費市場相對成熟,所以亞馬遜專注於捆綁服務的價值廣告。亞馬遜還使用Prime Day作為工具來吸引Prime會員,並推廣自己的產品,包括Echo、Kindle和80多個自有品牌。

美媒比較亞馬遜會員日和雙11:後者是全民“狂歡”

2017年11月2日,這名男子在iPad上使用亞馬遜Kindle應用程序

中國有個相對較新的消費市場,所以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向客戶推出產品。阿里巴巴表示,它永遠不會推出自有品牌。雙十一的意義在於賦予其他品牌更大力量。它允許這些品牌推出他們的最新產品,並嘗試他們最具創意的營銷活動。這堪稱是“品牌的超級碗”。

這種對品牌的強調也推動了整體的結果。中國的每個品牌都在為雙十一鼓勁,宣傳計劃從4到5個月前就會開始。但在美國,亞馬遜只宣傳兩週的Prime Day,沒有給各品牌太多時間來展開營銷活動。

因此,對於商家來說,天貓的網頁將是商家展現創意的機會,允許流媒體、KOL和與實時事件的集成。Amazon網頁只有照片和描述。如果雙十一是各大品牌的“超級碗”,那麼Prime Day就是一個“隨到隨到”的派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